■摘 要:職業教育英語課程職業化的理念旨在構建職業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確保教學內容突出“情景職業性”,教師充當組織者、協調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進而促進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持續的英語學習提供保障。
■關鍵詞:職業教育;英語課程;職業化;實踐
職業教育英語課程的職業化主要體現在英語學習從學習者的職業崗位出發,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強調“教、學、做”一體化,課堂教學過程模擬實際的工作場景或工作過程。職業教育英語課程職業化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職業化。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明確培養學生在特定職業領域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教學內容職業化。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和職業崗位要求,選取實用的英語教學素材,如行業英語詞匯、專業文獻閱讀、商務英語信函寫作等。三是教學方法職業化。采用情景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與職業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景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四是教學評價職業化。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職業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核,如職業情景模擬口語測試、專業英語翻譯作業等。
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承擔著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英語教學與人才培養方向和質量息息相關,是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發現當前職業教育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以下幾點。
(一)教材重構的挑戰
職業教育英語教材建設應當肩負時代責任,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優秀的英語教材應能適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優化課程體系,因此編寫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對接國際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強調實踐性,適應項目學習、案例學習、模塊化學習等不同學習要求的英語教材至關重要。
(二)“互聯網+職業教育”
在“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部分英語教師由于缺乏數據化意識,對信息化教學技術掌握不夠熟練,限制了他們在教學中有效運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因此,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技能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英語教師應詳細深入思考如何在英語課程學時壓縮的趨勢下構建一支信息化的教學隊伍并充分認識這支隊伍的必要性和關鍵性。
(三)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養成
部分學生習慣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此外,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學習途徑,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干擾。如何幫助學生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擾,保持學習的專注力和動力,也成為英語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茖W的學習方法和健康的學習習慣是確保高效學習的重要保障,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訓練應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只有適應和養成習慣,才能避免課堂活動的開展只出現“熱鬧”的表象,而非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同時,需要避免學生通過單純地“死記硬背”來應付以書面考核為標準的期末考試,強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管理和監督,讓學生有持續學習的動力。
為解決現有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英語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相應的職業化情景中去體驗英語學習,找到適合個人的學習方法,體驗學習過程的樂趣,讓學生感受學習與個人成長及個人綜合素養的密切關系。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挖掘多元、新穎、與學生生活志趣相關的學習材料,課堂的設計與實施則需以情景教學為主,關注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訓練。下面筆者以英語口語課堂設計的2個話題為例,展示英語職業化課堂的實踐。
(一)模擬某職場片段活動
單元話題教學內容為模仿一段約300個單詞的電影視頻。對一般目標和最低目標的設計要求分別為能熟背視頻內容和能熟讀視頻內容。在課堂具體實施中要求學生個人多次觀看視頻片段,謄寫文本內容,攻克未知單詞,并對每一個單詞從字典或網絡上查找一個相關句子;學生跟讀視頻,熟記文字內容,并重點就語音、語調及語速進行模仿練習;開展同伴互助教學活動,兩人第一次互拍視頻,對比原聲帶指出對方發音與原聲帶的三處不同,然后再次進行模仿并重新拍攝視頻,并將視頻分享給至少3個同學;任課教師做好課堂活動記錄,組織學生反思整個視頻模仿過程,討論在活動過程中學會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如何做得更好。
(二)模擬項目投資會議
單元話題教學內容為會議英語的基本表達方式。課前活動設計要求3~5人一組,共同學習與會議英語相關的英語表達。該任務的一般要求是能脫稿熟練地進行對話操練;較低要求是能熟背10句編寫的對話。具體實施步驟是小組成員合作編寫不少于10句會議英語對話并對所編寫的對話進行排練和第一次錄像。在反復觀看錄像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針對發音、詞匯和熟練度進行改善,重新錄像并上交對話文字稿和錄像視頻材料。課堂活動設計應突出合作、展示、討論、共享。針對錄像內容,師生共同評議。
從上面2個話題的設計中可以看出,整個學習過程從課前貫穿至課后,涉及個人學習、兩人小組及多人小組等不同形式學習,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和反饋。盡管課堂活動設計中不涉及具體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內容,但學生在各種不同的活動嘗試和體驗中,能獲得成就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2個不同教學要求的設定讓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基礎選擇適宜的目標,讓他們有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更好地推動他們下一步的學習并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
當前信息時代豐富的網絡資源以及智能產品的普及,為學生課前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提供了便利。實踐證明職業化課程教學理念下英語教學的單元話題可以從單純的對話模仿上升到稍有難度的對話寫作,最終走向真實生活有創意的“訪談”活動。盡管課前指導學生、查看學生課前完成的文字和錄像材料花費了教師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但課前活動也可以作為課堂內活動的實際操練,從而拓展了師生之間以及同伴之間交流的空間。與傳統乏味、單純模仿課本的英語練習相比,該活動設計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課前合理的任務設計將有助于學生從傳統詞匯輸入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能給多數學生帶來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生在現有“視頻”或活動設計要求的引導下,個人或小組課前完成模仿任務,課堂時間主要用于與同伴的交流、討論、展示,并得到教師的指導,從而確保英語課堂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同時,視頻拍攝學習過程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學習過程記錄材料,一旦這種學習材料能系統、條理地進行開發利用,對于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筆者將英語課程職業化的必要性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是滿足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當今社會,各行業對具備英語應用能力的職業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英語教學的職業化轉型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與職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二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化的英語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素養,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是促進職業教育的特色發展。通過英語教學的職業化轉型,能夠突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實用性特點,使英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英語教學體系。
[1]陳素花.提升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職業化的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29).
[2]賈柱立.職業教育英語“職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3]阮書君.職業教育英語教育職業化中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0).
[4]王曉晏.當議如何構建職業教育英語高效課堂:基于職業化的英語CBI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15(23).
[5]常紅梅,王月會.高等職業院校英語類專業教育十年發展:回顧與展望[J].外語界,2020(6).
(作者:李全福、耿慶棟,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