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語言的土壤,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職業院校是實施文化潤疆工程的重要陣地,尤其在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傳承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新疆伊犁技師培訓學院、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通過分析兩所院校存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方面的問題,探索在文化潤疆背景下職業院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的有效對策,以此推動文化潤疆工程在職業教育中的實施。
■關鍵詞:職業院校;文化潤疆;國家通用語言文化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教育援疆專項課題“文化潤疆背景下伊犁州職業學校文化育人模式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Z2023016)的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指出,語言文字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職業院校如何對照文化潤疆實踐要求,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工作取得實效,是“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面臨的重要課題和任務。伊犁技師培訓學院、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照文化潤疆實際要求,提出在職業院校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化建設,以豐富文化潤疆工作中的民族文化、區域文化、職業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內涵的對策建議。
為了了解當前新疆職業院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現狀,課題組對伊犁技師培訓學院、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00余名師生代表及伊犁州各用人單位代表32人進行了訪談。通過線上不記名的方式,對293名學生進行了深度調研。
(一)學生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環境有待優化
問卷的分析結果表明,兩所院校的學生父母都是少數民族的,占比92.83%,學生因語言環境的原因,普通話水平相對不高。語言不僅是人們溝通交流的橋梁,更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對于學生而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尤為關鍵。如果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不扎實,可能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
問卷調查表明,兩所院校學生存在國家通用語言標準化程度不高的情況。部分學生只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忽略了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與訓練。部分學生對于校園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活動的真正育人功能認識不清,參與校園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活動的內驅力不足,沒有意識到校園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活動在培養其綜合素質、提升個人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的需求較高
問卷分析結果表明,大多數的學生迫切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72.44%的學生希望開設普通話學習的專題培訓班;98.03%的學生認為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與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息息相關;96.85%的學生認為普通話是必須掌握的一種交流工具。由此可見,職業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建設工作,構建一個科學合理且融合思政教育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化體系,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加深師生對國家身份的認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用人單位希望能提高學生的普通話能力
課題組在深入行業企業并進行訪談后,發現用人單位高度重視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他們認為,職業院校應將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尤其要注重提高學生在溝通、表達、應用文寫作等方面的能力。用人單位和學生都已認識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以及文化積累在職業發展與提升中的重要性,這為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學校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地,更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的教學基地。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職業院校須從學校到教師,從政策制定到實際操作,全面提升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認識。充分利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課程,強化廣大師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讓他們在日常生活和教與學中,都能夠規范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校可以通過開展演講比賽、寫作比賽等各類實踐活動,提高師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培養具有良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一)健全機制,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工作長效化
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工作長效化是一項重要任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工作對學校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新疆伊犁技師學院和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強化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成立了以院長(校長)為組長,分管黨委委員為副組長,教務科研處、學保處、團委負責人為成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工作方案》等文件,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規劃。嚴格把控教師準入機制,全面落實語文教師持二級甲等以上普通話等級證、一般教師持二級乙等以上普通話等級證上崗制度。將“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納入教學管理常規,以此促進全校師生對普通話的重視和規范使用。
(二)扎實開展“推普周”活動,提高師生自主學習普通話意識
提高師生自覺學習普通話的意識已經成為學校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一個關鍵點。“講普通話,寫規范字”不僅是國家對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展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獨特魅力的重要手段。師生學會講普通話,不僅能夠增強國家通用語言的溝通效果,還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我國的語言文化。因此,學校應當加大對普通話學習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師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素質。伊犁技師培訓學院以“推普周”為契機,利用校園廣播、電子屏、展板等形式,營造推廣普通話的良好氛圍。通過舉行“推廣普通話,寫好規范字”主題升旗儀式、“翰墨添秋色,書香潤校園”軟硬筆書法比賽、召開“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主題班會、開展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比賽、進行國家通用語言演講比賽等活動,增強全體師生的國家通用語言規范意識。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八個一”推廣普通話活動。即制作一期反映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成果的展板;開展一次國旗下講話,宣傳推廣普通話的意義;組織一場以“宣傳美麗家鄉”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開展一場“2024年中國詩詞大會”校內選拔賽;進行一場教師“三筆字”基本功比賽、教師漢字聽寫大賽;制作一期“推廣普通話”黑板報、手抄報主題活動;組織一場在校生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舉辦一場以“圖文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麗新疆”為主題的讀書征文活動。同時還安排了相關主題班會和團日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師生加深了對國學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提高環境育人功能
通過優化校園文化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職業院校要深入挖掘校園國家通用語言文化中的思政價值元素,以此打造一個既積極向上,又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文化學習環境。伊犁技師培訓學院通過“天馬精神”的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營造了一個充滿育人氛圍的校園環境。一進入校園,師生就能感受到濃郁的育人氛圍。校門口設立有“民族團結”雕塑,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還設有“一訓三風”“校園全貌”的醒目標志,時時刻刻提醒著師生踐行學院的文化理念。在各系部,開設了展現各專業特色的實訓室,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就能感受專業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校園內懸掛著名言警句,文化墻上展示著名人名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思想文化宣傳融入一草一木、一字一句中,充分發揮了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
(四)發揮語言文字類課程的表率和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普通話等級考試通過率
語言文字類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承擔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對于職業院校來說,語文、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等與語言文字規范相關的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正確、規范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能靈活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讓他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伊犁技師培訓學院語文課教師與班主任合力在每個班級推行每日晨讀《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中的50篇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語文課文、《弟子規》等,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語文課教師在語文課前10分鐘,對學生進行命題說話練習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強化輔導,提高學生的普通話等級考試通過率。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普通話考級培訓,幫助學生提升普通話等級考試通過率。2023年,學院開展了一次全校在校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測試,普通話等級證取證率達72.3%。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足開齊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規定課程,連續三學期開設語文課程,保證每學期語文課程教學不少于64學時。靈活運用晨讀時間,每天安排教師做好學生晨讀時間段的國語教育輔導,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學校目前共有2名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3名自治區級普通話測試員,充分發揮普通話測試中心作用,積極開展普通話等級測試工作,2023年度共完成4436名師生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
(五)構建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活動育人體系,提升師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素養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砥礪奮斗精神,為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和民族團結意識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伊犁技師培訓學院為了繼承和發揚烈士的崇高精神,將為救工人而犧牲的努爾買買提烈士的事跡編成民族團結情景劇。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舉辦名為“我與一本書的不解之緣”主題演講比賽和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等活動,激發師生對閱讀的熱情。為強化課外閱讀的引導,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與評價”“書香·悅讀”讀書俱樂部以及“日讀一小時,月讀一本書,年長一技能”等活動,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豐富的詞匯量。學院還以文學社、普通話研習社等社團為平臺開展“經典誦讀比賽”、課本劇會演等,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通過舉辦“散文朗誦”比賽、邀請本土作家進行讀書與寫作分享講座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魅力,通過閱讀交流啟迪智慧,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綜上所述,提高職業院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能力,需要從“健全機制,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化育人工作長效化”“扎實開展‘推普周’活動,提高師生自主學習普通話意識”“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提高環境育人功能”“發揮語言文字類課程的表率和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普通話等級考試通過率”“構建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活動育人體系,提升師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素養”五個方面發力。職業院校應進一步重視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素養的提升工作,提高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實際成效,為新疆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徐黎麗,楊秦文.文化潤疆必須把握四個著眼點[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0).
[2]謝新衛.試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文化潤疆的關系[J].語言與翻譯,2023(1).
[3]苗曉赟.語文教學與文化潤疆[J].文學教育(下),2022(7).
[4]宋曉霞,張卿.關于校園語言文化建設的思考[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2(3).
[5] 陳聰.校園環境與思想、意識、文化的融合[D].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2006.
[6] 逯浩,任東景,溫鐵軍.新時代黨的“文化潤疆”方略實施路徑構建探析[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1).
(作者:黃莉,伊犁技師培訓學院講師;潘虹,伊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