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講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惫そ彻适绿N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將工匠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國家的戰略需要,符合技師學院的人才培養需要以及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對社會、學校、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從國家、學校、教師等層面為工匠故事的講述創造條件。
■關鍵詞:工匠故事;技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一)符合國家層面的戰略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根據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時代,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時再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工匠故事作為工匠精神的教育載體,將工匠故事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國家新時代的教育策略,大力加強工匠精神的培育傳播,塑造新時代工匠,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提供人才支撐。
(二)符合學校層面的教育需要
技師學院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強大力量,能進一步激活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技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這與工匠故事中蘊含的價值取向具有內在統一性。在科技不斷進步、產業亟待升級、畢業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只有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理論基礎的畢業生才有可能脫穎而出,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對標企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成為技師學院教學的應有之義。工匠故事中的價值內容,引導技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在教學實踐中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推動我國向制造強國發展。與此同時,工匠故事融入技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使命與責任的彰顯,利用工匠故事這一載體,教育、激勵、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符合國家、社會的需要,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資源,能為國家、社會的持續性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三)符合學生層面的發展需要
從學生角度看,個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專業技術素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工匠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正確的職業追求,符合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基本需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工匠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生接受、理解和消化思想政治教育施加的影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之間的關系。工匠故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一)推動科技創新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笨萍夹汀撔滦汀嵺`型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技師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工匠精神是工業制造的靈魂,工匠的精神、素質、能力滿足“中國智造”“制造強國”的發展需要,鼓勵人才精益求精,不斷鉆研突破行業發展瓶頸,提升產品質量,掌握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實力。
(二)價值引導
工匠故事具有德育功能,即對學生品格的塑造、價值的引導。當前技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故事的核心是工匠精神,它強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故事蘊含的育人因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這種勤于創造、勇于奮斗的職業觀念在工匠故事的講述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偠灾?,工匠故事提倡通過個人的努力,不斷挖掘個體潛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鼓勵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這即為一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小到個人敬業誠信品質,大到國家富強文明,都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需要,都發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三)促進全面發展
將工匠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意義是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指引,強調學生知行統一。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磨煉、提升專業技能,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在各類實踐中要具有韌性、毅力,要專注,這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基礎,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時能以嚴謹的態度、敬業的精神約束自己,傳承和踐行工匠精神。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將工匠精神融入技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為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創造精神條件。
(一)學校層面要堅持價值導向,改善教育條件
一是明確培養目標。學校需要將工匠故事中蘊含的價值目標納入學校的培養目標中,制定相應的方案與計劃,更新育人理念。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創新型人才,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任務。二是開設相關課程。設置通識課程,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擴展講述范圍,可以融入大學語文、中國傳統文化等相關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通過專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匠人故事,引導學生樹立專注執著、精益求精、銳意進取的工匠精神,樹立職業信心。三是豐富宣傳途徑。學校要利用好自媒體積極宣傳工匠故事,張貼相關海報、舉辦征文比賽等,打造工匠校園文化,營造良好育人氛圍,促進工匠育人功能的內化,涵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水平。
(二)教師層面要注重以身作則,提升專業素養
一方面,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教師是工匠故事的主要講述者和傳播者,因此教師自己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教師需要具備工匠精神,熱愛教育事業,有過硬的專業背景和高尚的道德品格,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人格魅力,做一名專業的“大先生”。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專業、年級運用不同的故事講述方法,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都應有所區別,根據學生專業興趣、特點優勢講授工匠故事,積極鼓勵學生實現職業理想,也可為學生推薦相關書籍、影視資源,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1]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6).
[2]王新宇.“中國制造”視域下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6(2).
(作者:聞聶青,江門市技師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