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文章通過查閱文獻、市場調查和專家論證,對接“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修訂五年制高職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相關課程標準、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過程、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優化評價方式,旨在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滿足社會對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1+X”證書制度;助產專業;書證融通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07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1+X"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rtification System with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 in 5-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N Xiaomin
(Nanjing Vocational Health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in employment, and meet the demand of society for composi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by reviewing literature, market research, and expert argumentation, aligning with the "1+X" voc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e for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revising the five-year vocational midwifery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related course standards,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eaching processes, creating a "dual qualified" teaching team, and optimizing evaluation methods.
Key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midwifery major; integration of documentary evidence
2019年10月,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被列為教育部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引起了廣大職業院校的關注[1-2]。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沒有設立母嬰護理專業,部分院校開設家政服務專業,與母嬰護理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國內的母嬰護理人員培訓多是通過社會上的職業培訓機構開展,相比較社會母嬰護理培訓機構,高職院校的母嬰護理教學和實訓室擁有良好的培訓環境,能模擬真實工作場景,軟、硬件條件滿足培訓需求,能開展校內學生實訓課程,將母嬰護理相關技能培訓內容滲透到院校相關的課程中,對提高職業鑒定的效率、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有促進作用,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職業法律法規和職業素養,提高從業者的職業素質。
1 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書證融通體系的構建思路
首先,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分析我國母嬰護理現狀。目前我國母嬰護理現狀是從業人員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難以提高服務質量;服務專業性不強,難以滿足服務需求;從業管理有待規范等[3]。其次,筆者通過市場調研了解社會對母嬰護理人才的需求。目前母嬰護理人才社會需求是接受專業培訓并獲得部門認證的母嬰護理從業人員和規范母嬰護理從業管理的從業環境[4]。最后,專家顧問委員會暨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母嬰護理相關文件、文獻和調研結果結合“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的等級標準、培訓標準、考核標準、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時要求、評價體系等,明確母嬰人才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設計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書證融通體系構建思路,見圖1。
2 “1+X”母嬰護理書證融通體系的構建
2.1 確定書證融通路徑
通過專業顧問委員會暨專業指導委員會研討,確定“1+X”母嬰護理書證融通體系主要面向母嬰護理行業相關機構的服務、培訓、管理部門和崗位;主要職責是為產婦及新生兒、嬰兒提供針對性生活照料、家庭專業護理,對嬰幼兒進行教育訓練,掌握智能家居等新知識、新技能。結合“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大綱和考核標準,明確了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細節及需要改革的相關課程,要增加助產專業實踐教學時間分配和注重助產職業素養的培養?!?+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與五年制高職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書證融通路徑見圖2,以實現課程教學標準和母嬰護理證書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接;教學內容和母嬰護理證書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對接;課程考核和母嬰護理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對接,落實“1+X”證書制度下五年制高職助產專業書證融通。
2.2 修訂助產專業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
在人才培養方案職業面向的行業中加入了“專業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崗位(群)或技術領域中加入了“母嬰保健”,職業類證書中加入“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培養目標中重新闡述為面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等行業,能夠從事臨床助產、臨床護理、母嬰保健、社區護理、圍產護理、健康保健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格的素質、知識和能力部分增加了從事母嬰護理應具備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畢業要求的考證安排中增加“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要求。
2.3 修訂課程標準
明確“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為掌握特殊情況下的母乳喂養知識、特殊體質產婦生活照料知識、特殊體質產婦飲食制作知識、產婦常見癥狀與疾病護理知識、催乳按摩知識、產婦形體訓練知識、產褥期心理調適知識、培養嬰兒良好生活習慣的護理知識、相關傳染病預防知識、新生兒特殊生理狀態識別及護理的知識、教育訓練知識、智能家居使用相關知識等。能力目標為能夠針對特殊產婦進行家庭專業護理,能夠指導特殊情況下的母乳喂養、識別及護理新生兒特殊生理護理狀態、對嬰兒進行教育訓練、正確使用智能家居等。素質目標為不斷提升道德素養,樹立“責任+愛心”的服務理念,良好的學習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等。基于此,研討修訂《助產技術》《兒科護理》《婦女保健與優生優育》《營養與膳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并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和增補,合理分配學時,增加課程的實踐教學時間,以符合“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的技能考核要求,以《助產技術》為例,見表1。
2.4 優化教學資源,編制活頁教材,建立網絡學習資源
通過免修、強化、補修、能力轉化等形式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對課程教學缺少的內容以活頁教材的形式進行補充,例如:產后常見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護理、產后疾病的預防與護理、產褥期的護理融入“助產技術”課程教學;增補剖宮產產婦的護理、嬰兒喂養、培養嬰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發育異常嬰兒的護理、嬰幼兒的運動訓練、智力訓練、社會性培養、智能家居使用等內容;強化高齡產婦的護理、剖宮產產婦哺乳方法、特殊情況下的母乳喂養、產后恢復訓練等內容。同時,利用學校的泛雅學習平臺建立網絡學習資源,其中包括理論知識、技能訓練、知識拓展及考核題庫四個模塊。
2.5 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優化師資隊伍,教學團隊由學校教師、醫院母嬰護理人員及母嬰護理行業從業人員共同組成。師資團隊參與教學內容重構、教學計劃修訂和課程教學工作,注重對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增加臨床實踐的課時安排,注重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學校教師、臨床護理人員及母嬰從業人員通過集體備課、交叉聽課、教學輪轉、校內外培訓,以及臨床專業實踐等多元化、綜合性培養方式,加強授課教師的助產專業理論、技能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授課前集體備課,統一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規范技能操作原則和步驟。除集體備課外,還要求授課教師平時廣泛收集母嬰護理案例,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培養。
2.6 實訓條件改進
按照“1+X”母嬰護理職業技能證書的實訓需求,優化母嬰實訓單元,配備了新生兒沐浴臺、沐浴池、嬰兒床、嬰幼兒輔食制作工具、瑜伽墊、嬰幼兒多功能智能模擬人、虛擬仿真模擬系統等實訓設備,并協調母嬰營養室的燃氣、炊具,滿足了嬰兒輔食、月子餐制作模塊的實訓教學需求,以及“1+X”母嬰護理相關專業的實訓需求,為實踐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保證了“課證融合”研究的順利實施。
2.7 課程教學改革
課程組根據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結合教學內容需要,充分利用“1+X”母嬰護理課證融通網絡學習資源進行課程教學改革。課前,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微課、視頻、理論資料等;課中,教師采用項目式、任務式、啟發式教學法,將“1+X”母嬰護理技能考核項目以任務清單的形式創設工作情境,引入考核標準,引導學生在工作情境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課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資源自主學習拓展內容,了解母嬰護理新理念、新技術,以提升學習效果。
2.8 優化評價體系
遵循多元評價理論,進一步完善明確評價內容,注重過程性評價指標,兼顧母嬰護理理論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等全方位的評價,并以學生認可度和滿意度、任課教師認可度和滿意度、母嬰照護能力評價、技能考核、理論成績等作為終結性考核內容進行系統化考核。將“1+X”證書考核融入專業課程考核體系,構建“課堂融入,考前強化”的高效考核機制。
3 結語
“1+X”證書制度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政策性指導[5-6]。職業學校要結合社會需求和“1+X”證書制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標準,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整合課程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建設,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并通過書證融通實現賦能不加負,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為學生拓寬就業方向[7],滿足社會對高質量母嬰護理人才的需求。
基金項目:第五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1+X’證書制度下五年制高職助產專業書證融通的構建與實證研究”(ZYB127);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1+X’證書制度下高職五年制助產專業書證融通的構建與實證研究”(LZD/2021/21)。
參考文獻
[1] 李金艷.1+X證書制度與開放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性研究——以福建開放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科教導刊,2024(9):29-32.
[2] 付檢新.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21(23):16-18.
[4] 黃文娟,顏藝鷺,胡蓉芳.福州市家庭母嬰護理員工作現狀及培訓需求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1):118-122.
[5] 范媛.“1+X”證書制度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26):169-171.
[6] 付佳佳,郭勇,胥民堯.“1+X”證書制度下土建類專業校企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6):238-242,245.
[7] 王佳.“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合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以中職老年護理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