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教育現代化的大潮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而投身科研項目,無疑是錘煉這一能力的有力抓手。文章通過闡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探討科研項目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并提出一系列創新策略,以期通過科研項目的有效實施,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潛能,全面提升其創業能力。
關鍵詞 創新創業能力;科研項目;培養對策;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46
Analysi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LU Qiaohua
(College of Humanities, Guilin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In the tide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key part of talent cultivation. Enga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s undoubtedly a powerful tool to hone this abi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ss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innovativ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further stimul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potential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ir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through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research project; cultivation strategies; college students
人才作為最寶貴的資源,是國家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而具備創新創業精神的大學生,則是未來創新創業的生力軍。202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1]。科研項目,即開展科學技術研究的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或目的,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預算、資源限定內,依據規范完成。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的核心內容,科研項目既能促進科教深度融合,又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還能提升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向更高水平邁進,為國家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1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
1.1 是減輕就業壓力的需要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1158萬人。這一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高校畢業生帶來了沉重的就業壓力。面對這一挑戰,高校需從源頭上著手,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潛能,使之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擁有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的勇氣和智慧。通過科研項目這一實踐載體,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提升其科研素養和綜合素質,從而增強大學生在社會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
1.2 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高等教育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不僅要為社會輸送尖端專業人才,還要推動科技文化的進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自“全民創新、萬眾創業”的倡議提出以來,高校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愈發重視。依托科研項目,實現教學教育與科研實踐的深度融合,成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關鍵舉措,也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1.3 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黨中央提出了有關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與新戰略,為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注入強大動力。當前,創新創業蔚然成風,新生動力源源匯聚,經濟活力持續釋放。培養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僅是為了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也是構建創新型國家、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內在要求。這一舉措不僅順應了時代潮流,也體現了國家對于青年一代的期待。
2 科研項目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現狀
2.1 參與度低
有效的科研參與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基石。通過參與科研項目,學生能更熟練地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迸發出新思維與新創意。然而,在一些高校,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比例略顯不足。雖然多數學生對科研創新項目及其相關政策有較高的認知,且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愿,但實際參與度并不理想。受各種因素影響,絕大多數大學生無法涉足科研項目,他們不僅錯失與前沿科技接觸的機會,更無法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導致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和提升。
2.2 教育模式落后
當前,大學生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支持力度的滿意度普遍不高。多數高校依然采用傳統教育模式,即側重基礎知識的灌輸和技能培養,課程設置雖涵蓋理論研究、實踐操作、畢業實習與論文寫作等內容,但教材陳舊,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滯后,學生難以觸及行業內最新發展與前沿技術。此外,以分數為主的傳統考核方式,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樣性,在此模式之下,學生陷入了純粹追求高分的怪圈中,學習動機逐漸變得功利化,他們更關注如何取得高分,而非真正按照自己的興趣、專長去深入研究和解決問題。
2.3 內在動力不足
關于大學生參與科研創新項目的動機,王夏虹[2]等的調查研究顯示,多數學生將提升個人專業水平、綜合能力視為首要目標。同時,也有不少學生是出于升學深造或參與評優評獎的需要。相對而言,基于創業決心或興趣愛好而選擇參與的學生比例偏低。這反映出大學生缺乏自主創新創業的內在動力,更多的是將科研創新項目視作一種獲得外部認可的方式,而非源于內在的意愿或興趣。
2.4 師資結構不完善
當前,許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師的實踐能力明顯滯后,成為人才培養的瓶頸。同時,受生活瑣事、經濟負擔和繁重教學任務等多重壓力的影響,眾多教師難以全身心投入科研能力訓練,導致指導積極性不高。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實踐學習,也阻礙了教師自身實踐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現狀直接阻礙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使其難以達到較高的水平。
3 基于科研項目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對策
3.1 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高校應深入剖析對大學生積極投身科研項目產生影響的多重因素,再針對具體的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科研參與度。畢竟,只有真正融入科研項目,學生才能深切感受科研的魅力,接受創新的洗禮,進而形成對問題的敏銳意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3]。同時,高校要不斷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框架,深化對創新創業活動的支持,使教師對科研項目充滿熱情,從而更積極地指導與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對科研的熱情、興趣增強,最終在科研項目中實現個人成長,展現自我價值。具體而言,高校應從科研活動的源頭出發,加大資源投入與扶持力度,比如優化指導教師隊伍的配置、開發更具針對性的課程、建立多元化的科研合作平臺、搭建高效的實業界實踐基地等,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此外,樹立并推廣科研先進典型對于提升科研參與效果至關重要。因此,高校還應積極發掘并表彰那些在學習素養、道德操作、科學研究及學術輸出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大學生,通過廣泛宣傳這些先進典型的優秀事跡,為全校師生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崇尚科研的良好氛圍,推動更多學生積極投身于科研創新實踐。
3.2 重塑培養目標,創新培養模式
高校須深刻認識到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與創新創業緊密相關的通識教育。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繁榮,大學生的培養目標也在與時俱進,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現代大學生培養的新焦點。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校需要重塑培養目標,創新培養模式。例如,將培養目標設定為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并通過推動校企之間的緊密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創辦大學生科技園等,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社會、了解行業的機會,使之在實踐中錘煉和提升專業能力,最終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與專業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創業方向。高校還應積極營造一種崇尚創新、包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實行彈性學制,賦予學生更廣闊的選擇空間,讓學生的個性與創新潛能得到充分釋放。同時,高校應優化教育考核體系,針對在創新創業領域富有創意想法、展現出飽滿熱情和具備扎實基礎的學生,應設置專屬的“成長通道”,量身打造一套科學的評估方法,以打破唯分數論的局限。另外,高校還應著力于多學科之間的有效融合,創新培養模式,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為此,高校可以組建一支由多學科背景的導師構成的師資團隊,并聘用成功創業者、業界精英作為創新創業導師;或鼓勵大學生組建跨學科的創新團隊,允許其跨年級、跨專業進行組隊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學科視角出發,審視與解決科學問題,培養學生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目標的溝通協作能力,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科背景下拓寬視野,并形成團結合作、共同創新的良好學術氛圍。
3.3 重視價值引導,增強學生的內驅力
首先,高校應深化對大學生內在價值的引導,并與校內不同育人主體緊密協同,共同構建尊重科學、尊崇真理的校園文化環境。新時代的大學生更加追求尊重認可、社交認同、自我價值的實現[4]。這種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和創新創業活動所蘊含的個人成長、社會貢獻、自我超越的體驗相契合。其次,針對大學生的自我價值追求與成長軌跡,高校應通過多元化的課程安排、專題講座及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內涵,包括其對個人發展、國家繁榮的深遠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將個人夢想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緊密相連,樹立起科技強國、服務社會的崇高理想,最終提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最后,高校還應大力倡導科學家精神,營造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鑒于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易受外部環境與社會氛圍的影響,高校可以通過樹立科學家的典范,為其打造一個崇尚科學、尊重知識、敬仰專家的成長環境,讓大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浸潤成長,深刻認識科研活動在啟迪智慧、揭示真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點燃其科研熱情,增強其投身科研活動的內在動力。
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指導積極性
在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本領的培養中,教師的全方位、精準指導尤為重要,其影響力深遠而持久。然而,現階段許多高校的教師隊伍存在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或經驗的情況,并且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創新項目或創業活動時缺乏足夠的熱情。為有效解決這些困境,高校應積極探索并健全導師激勵機制,進一步推動導師制的深入實施。具體而言,高校可以通過加大引進力度,吸引更多具備科研實力的青年才俊加入師資隊伍,并通過舉辦豐富的科研學術交流活動,構建對教師成長發展、技能提升較為有利的環境,讓教師的自我提升動力得到充分激發,從而積極投身于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工作。
4 結語
高校需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積極拓展創新思路,汲取“標桿高校”的成功模式和寶貴經驗,并善用科研項目資源,貫徹落實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志向,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和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及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專項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質量提升機制研究”(2022ZJY2763)。
參考文獻
[1] 易燦南,胡鴻.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與實踐——以安全工程專業為例[J].安全,2023,44(3):63-69.
[2] 王夏虹,李敏,朱麗.基于科研項目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4,37(2):141-146.
[3] 朱武威,梁佳,夏曉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與科研項目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4):184-186,198.
[4] 梁力漢,姚夢迪,鐘澤培,等.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依托的科研創新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探索及思考[J].黑龍江醫學,2024,48(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