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醫學生是我國醫務人員的預備力量和醫療系統的新鮮血液,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是新形勢下高校保障醫學生身心健康,降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率,促進國家醫療事業穩固發展的內在要求。文章基于精準育人理念,從目標精準定位、問題精準評估、措施精準供給三個維度剖析高校提高醫學生職業防護能力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和實踐路徑,并提出了教育對象精準對標、教師團隊精準組建、教學內容精準選擇等具體對策,對于提高高校職業防護教育質量,提升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醫學生;職業防護;精準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08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Enhancing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Precise Education
HOU Luyao, JIANG Jia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 Medical students are the reserve force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the fresh blood of the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universities to ensur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indust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education, analyzing the value implication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precise target positioning, precise problem assessment, and precise measure supply. This article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precise benchmarking of educational objects, precise formation of teacher teams, and precis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enhancing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helping to build a healthy China.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precision education
精準思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精準育人理念正是精準思維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生動實踐[1]。
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能力是近年來公共衛生管理領域和醫療系統中備受關注的課題,其職業防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乎醫務人員個人的職業健康,同時也關乎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醫學生作為醫務人員的后備軍,由于防護意識薄弱、缺乏足夠的防護知識儲備、操作技能不熟練等,屬于知識和技能都相對薄弱的特殊群體,其職業防護能力水平偏低,發生職業暴露的風險較高[2]。如何深刻把握現階段醫學生職業防護水平偏低的現狀,加強對醫學生的職業防護教育,提高其職業防護能力,已然成為醫學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學者采取多種研究手段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問題進行了探討。如尚郭麗等[3]對運城市1239名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能力進行了回顧性調查分析;楊霞等[4]對南京38家醫院的524名手術室護士銳器傷預防的知信行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郭新穎等[5]針對門急診醫護人員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職業防護現狀構建了調查問卷;鄭杏等[6]對實習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知信行能力進行橫斷面調查研究;馮新霞等[7]基于路徑分析模型研究西寧市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影響因素;李驕陽[8]對湖南某醫院的210名手術室護士進行抽樣調查,分析了不同特征手術室護士生殖系統安全防護知信行得分情況。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者對于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的研究多聚焦在已正式工作的醫生與護士上,對于在校學習的醫學生研究較少。另外,現有研究多停留在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能力水平現狀調查的層面上,對于后續如何從育人視角針對現有問題提出針對性對策措施的較少。為了更好地培養符合健康中國建設需求的綜合型醫學人才,本文基于精準育人理念,從目標精準定位、問題精準評估、措施精準供給三個維度剖析高校提高醫學生職業防護能力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和實踐路徑,并提出了教育對象精準對標、教師團隊精準組建、教學內容精準選擇等具體對策,對于提高高校職業防護教育質量,提升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目標精準定位:提高醫學生職業防護能力的價值意蘊
1.1 建設健康中國的內在要求
醫學生是國家衛生事業和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發展的生力軍,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和水平,保護他們的職業健康,加強其職業幸福感和認同感,使其能夠更好地投入治病救人的醫療事業,為我國的健康事業貢獻力量。這對于國家醫療系統的良性運轉,實現全民健康目標,滿足人民健康需求都具有重要意義。
1.2 培育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不僅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對學生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研究表明[9],醫學生由于職業防護水平較低,其在臨床工作中發生職業暴露的概率遠高于其他醫務人員。醫學生發生職業暴露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如焦慮、緊張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心理崩潰,出現創傷后心理應激障礙。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關注醫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關注其職業防護能力,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
2 問題精準評估:提升醫學生職業防護能力的現實困境
2.1 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不足
職業防護能力由職業防護知識、意識和行為組成,三者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知識是建立積極的意識,進而改變行為的基礎;而意識則是改變行為的動力[10]。目前研究表明[11],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整體水平偏低,具體表現為知識匱乏,防護意識薄弱,防護行為依從性較差。高軍喜等[12]對某高校的醫學研究生進行調查后發現,500名調查對象中自認為防護意識低的有214名,占比42.8%;自認為不了解職業防護知識的有121人,占比20.43%。吳貽樂[13]通過調查131名醫學生發現,超過一半的醫學生認為防護意識不足是職業暴露發生的主要原因,且只有不足一半的實習生表示能一直遵循常規標準預防措施。林夢等[14]通過調查488名不同年級和專業的醫學生后發現,接觸臨床初期的醫學生職業防護行為落實不到位,得分較低。
2.2 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團隊結構不合理
教師是開展教育教學的主體和主導者,教師團隊的個人能力和整體素養是影響高校職業防護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從事職業防護教育的教師一方面教學能力不足,存在“知識缺位”“經驗缺乏”的現象。另一方面,教師結構單一,跨學科、跨學校的教學團隊尚未形成。職業防護教育課程屬于交叉學科,它的教學團隊應由高校教育管理者、各個科室的臨床醫生、護理團隊、醫院科教科人員以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相關人員組成[15],而目前高校的職業防護教育課多由臨床醫生負責授課,存在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2.3 職業防護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的職業防護教育課程體系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課程數量少,覆蓋面不足。調研發現,目前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專門的職業防護專業必修課,但學分低,學時少,數量和頻次上難以滿足夯實學生職業防護理論知識的需求[16]。二是課程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醫學生目前的職業防護知識主要源自“預防醫學”“傳染病學”“衛生法規”,以及安全教育通識課程,存在內容不全面、知識點分散等問題,不利于醫學生集中學習職業防護知識[17]。
3 措施精準供給:提升醫學生職業防護能力的實踐路徑
3.1 精準把握教育對象
精準育人的核心在于精準把握受教育者的具體特征,精準推薦適配的教育內容[18]。因此,高校在教學時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注重不同個體的教育針對性。陳碧貞[19]調查某中醫院的388名醫學生發現,不同學歷和不同專業的醫學生其職業防護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高校的職業防護教育要建立對標機制,結合學生的不同專業、性別,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式和內容,以提升教育內容實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可依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成長環境、自身接受度、能力范圍定制職業防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另一方面要遵循學生的個體成長規律,精準把握不同階段教育的側重點,做到全程育人。對于入校新生應將職業防護教育課程納入新生入學教育,讓學生自入校起就能了解職業防護的概念[20];對于低年級的醫學生應以理論課程為主,通過新穎的教育手段,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對于高年級的醫學生應以實踐課程為主,知行合一,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3.2 精準組建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教師是人才培養的第一資源,教師的職業素養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高校在一方面應注重教師素養的提升,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實現教師職業發展培訓的全覆蓋和系統化。另一方面應注重師資隊伍的組建,優秀的教學團隊是開展醫學生職業防護教育的基礎,這一團隊應當涵蓋專任教師、輔導員和團學干部等,要推動所有教師立足崗位育人、結合業務育人。
3.3 精準適配教學內容
職業防護課程的專業化和泛化:一是在課程體系標準中增加專門的職業防護能力培養課程,提高課時量,將職業防護教育覆蓋到全體醫學生;二是將職業防護教育的相關知識滲透到內外婦兒等必修課程的教學里,從課程數量層面上實現職業防護教育的泛化,切實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防護能力;三是將基礎理論的學習與當前的時事熱點和典型案例融合,做到教學內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教學形式的創新:一是采用翻轉課堂、互動式教學、沉浸式教學、情景教學、實戰演練等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二是利用VR智能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新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將職業防護更加準確、形象地表現出來;三是開展微視頻制作大賽、知識競賽、技能操作比賽等以賽促學,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學生中創造話題度和討論度。
4 結語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從醫學人才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在職業防護教育工作中落實精準育人理念,堅持目標精準定位、問題精準把握和對策精準實施,為培養高素質和專業化的醫療人才、促進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不懈奮斗。
*通信作者:姜嘉
基金項目:2023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醫學研究生職業暴露現狀及干預對策研究”(2023SJYB1103);2023年江蘇省教育紀檢監察學會徐州醫科大學分會重點課題“公共管理倫理學視域下加強醫學院校廉潔文化建設研究”(2023XYDJJ002)。
參考文獻
[1] 程波.高校實施精準思政的內涵原則與推進路徑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4(2):45-49.
[2] 周小瀟,韋露云,黃荷.PDCA聯合PBL教學法降低醫學生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率的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24):58-62.
[3] 尚郭麗,皇甫曉,王冰.運城市醫護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知信行影響因素調查[J].華南預防醫學,2024,50(2):153-156.
[4] 楊霞,李國宏,崔穎,等.南京市手術室護士銳器傷預防的知信行調查[J].職業與健康,2024,40(5):646-650.
[5] 郭新穎,陳長香,郭全榮,等.門急診醫護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職業防護知、信、行調查問卷的構建[J].心理月刊,2022,17(10):125-128,135.
[6] 鄭杏,王艾君,于明光,等.不同實習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能力知信行現況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24,40(3):421-426.
[7] 馮新霞,趙璐,陳麗麗.西寧市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22,39(5):768-771.
[8] 李驕陽.手術室護士生殖系統安全防護知信行現狀調查[J].臨床護理雜志,2022,21(4):50-53.
[9] 程濤,韓天勇,劉伯夫,等.醫務工作者職業暴露后心理應激狀況的調查分析及預防措施[J].西部醫學,2023,35(1):107-110,120.
[10] 徐紅梅,褚迎秋,陳至佳,等.齊齊哈爾市醫療機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37(5):686-688.
[11] 周莉莉,宋麗,馬常蘭,等.在校助產專業醫學生職業防護知信行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3):129-130.
[12] 高軍喜,王雅婷,付明剛,等.在院醫學研究生職業暴露情況調查及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8,41(2):241-244.
[13] 吳貽樂.基于醫學實習生職業暴露調查結果探討崗前職業防護教育重要性及要點[J].淮海醫藥,2022,40(6):644-647.
[14] 林夢,馮先瓊,黃悅,等.不同年級和專業醫學生醫院感染知識、態度和行為比較[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6):424-427,434.
[15] 蔣軍紅.探討呼吸內科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職業防護教育體系的建立[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18):3212-3214.
[16] 李婧,任冬梅.護士職業防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8):226.
[17] 周少群,鄧蓉,陳芳,等.我國醫學生職業防護研究現狀及熱點可視化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0):71-76.
[18] 王宏玲,劉慧仿.基于畫像技術的醫學生“精準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9(2):89-92.
[19] 陳碧貞,潘麗婷,劉輝文,等.后疫情期中醫院校醫學實習生職業防護現狀及教學需求調查[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3,36(10):1788-1791.
[20] 張亞平,張愛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中職醫學生感染性職業暴露防護意識現狀及對策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