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人才基礎是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關鍵。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可為培養適應鄉村振興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提供支持。為此,文章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量化分析,客觀評價當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優化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實踐教學條件和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提升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19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NG Jingjing, OUYANG Chunjing
(Business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Hunan 417000)
Abstract The talent foundation is the key to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valua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master's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objectively evaluat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master's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development by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onduc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Finally, specific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master's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ing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reforming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courses.
Keyword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master's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development; practical ability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農業所需的“愛農村、擅經營、懂管理”的實踐型農村發展人才缺乏的問題逐漸顯現。當前鄉村人才儲備仍面臨中高端和實踐型人才總量不足、年輕后備力量文化程度比較低等問題。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才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對農村發展領域專業碩士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應主動創新農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力度,以順應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對高層次農業人才的客觀需要。在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中加強和落實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的重點,也是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舉措。當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的實踐能力到底如何,能否較好地適應鄉村振興發展需要,這是目前涉農單位和農業碩士培養院校關切的問題。客觀評價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的實踐能力可為推進農村發展領域實踐教學改革提供方向性啟示,為培養鄉村振興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1 研究設計
1.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學者多就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結構展開探討。向興華等通過質性分析法提煉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結構,其可歸納為以下四個維度:實踐動機、一般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情景實踐能力(或綜合實踐能力),具體組成要素則與行業領域相關[1]。駱樂等從知識水平、實踐意識和實踐水平三個層面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進行了評價[2]。但是專門針對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評價的研究并不多見。結合學者的觀點,以及鄉村振興發展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人才的需求,本文構建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基本素質層、綜合能力層和發展潛力層三大方面12個指標(見表1)。
1.2 數據收集
研究過程中,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評價以用人單位評價為主,以體現實踐能力需求的導向性。通過向用人單位或學生實習單位管理者發放問卷來收集數據。被調查者需要對在本單位就業的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或實習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上述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構成問卷第一部分的內容,各題項均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度量,被調查者可根據自身感知對指標的重要性和滿意度分別作出判斷。問卷的第二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和組織屬性等變量。最終在湖南省各地市涉農企業或農村管理部門發放問卷230份,回收問卷217份,有效問題208份,問卷有效率為90.43%。
2 數據分析
2.1 問卷信度和效度檢驗
為評判問卷的質量,需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首先運用SPSS22.0軟件對所獲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測量指標進行刪減[3]。經探索性因子分析后,12個指標被歸為三個維度,分別對應基本素質、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三方面。然后借助AMOS 22.0軟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對12個指標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得出各指標的標準化載荷系數均在0.6以上(且<0.05),反映出各指標能有效體現其要測度的潛在變量特質。另外,12個指標總體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64,各二級變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均在0.9以上,組合信度均在0.8以上,收斂效度在0.65以上,由此可見12個測度指標形成的量表內在質量良好。
2.2 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各指標重要性與滿意度分析
調研發現,當前組織管理者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評價得分區間為(4.129,4.382),對各指標的滿意度評價得分區間為(2.974,3.676),從整體上看,管理者對于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各指標重要性的認識(均值為4.284)明顯高于滿意度的評價(均值為3.197)。從表1來看,基本素質層各指標重要性評價均值為4.194,而其滿意度評價均值為3.432,均值差值為0.762;綜合能力層各指標重要性評價均值為4.344,而其滿意度評價均值為3.079,兩者差值為1.265;發展潛力層各指標重要性評價均值為4.313,而其滿意度評價均值為3.089,兩者差值為1.224。從均值差值來看,綜合能力層均值的重要性與滿意度差值最大,其次是發展潛力層,說明鄉村振興背景下強化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其發展潛力是應重點關注的方面。
2.3 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的IPA分析
本文運用IPA法來分析涉農組織管理者對于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各指標的認知情況,I為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指標重要性(即期望)的評價,P為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指標滿意程度(即實際表現)的評價。期望與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性分析可為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實踐能力提升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在此以重要性得分為X軸,以滿意度得分為Y軸,以重要性和滿意度各自的均值為中心點(4.284,3.197)作象限分界線,繪制出IPA分析圖(見圖1)。IPA分析圖中第一象限的指標重要性和滿意度得分均較高,但是沒有指標位于該象限。第二象限為指標重要性得分一般,滿意度得分尚可,基本素養層的四個指標均位于該象限。經訪談發現,在涉農組織管理者看來,光有涉農工作素養與情懷對于做好涉農相關工作而言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具有實干能力。因此被調查者對基本素養層面各指標的重要性評價不高,滿意度尚可。第三象限指標的重要性和滿意度得分均較低,位于該象限的指標有“具備較為開闊的視野”這一項。第四象限中各指標的重要性得分較高,但其滿意度得分偏低,綜合能力層面的四個指標和發展能力層面除“具備較為開闊的視野”外的三個指標均位于此象限的指標,這些均是應重點改善的指標。由此可見,當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生普遍存在綜合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在涉農組織管理者眼中這些均是做好涉農相關工作的關鍵,亦是切實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因此,要重點加強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助力其提升發展潛質。
3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提升策略
3.1 優化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優化和創新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設置專業認知實踐模塊、專業實踐模塊、綜合應用實踐模塊和創新性實踐模塊。專業認知實踐模塊,設置包括農村體驗、農村社會調查等基礎性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專業認知。專業實踐模塊設置農村區域分析、多功能農業等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綜合應用實踐模塊設置農村專題調研、農村發展規劃等,要求學生深入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運用理論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創新性實踐模塊設置課程案例匯報、撰寫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3.2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要求,重新布局與重組教師隊伍,增加校外導師比重,充分體現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導向,通過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雙管齊下的方式著重解決師資問題。另外,可通過有計劃地派遣教師赴涉農企業或組織兼職,讓教師積累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積極引導專業教師向“雙師雙能型”方向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對實踐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4]。
3.3 完善實踐教學條件
加強校企合作基地、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充分依靠政府、產業、用人單位等各方力量,整合多方的實踐教學資源,強化校內教學場地建設,強化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創建一流課程和一流教學團隊。另外也可以聘請基地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的中高層參與實踐教學,或是定期派遣相關教師去實習基地學習培訓,使實踐教學與企業實際工作更加貼近。
3.4 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當前農村發展領域碩士課程考核多采用課程論文或期末筆試等方式進行,考核形式單一,較難體現課程教學目標,更難以體現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導向[5]。為此,要加強過程考核環節,增加對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比如增加案例匯報、學習筆記或實踐討論等考核內容。同時,采用校內授課教師和校外實踐導師雙主體模式,以全方位綜合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
基金項目: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發展領域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改革的創新與研究(2022JGYB216);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構建(ZSJG2022Y05)。
參考文獻
[1] 向興華,李晴虹,劉捷.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結構的質性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3):62-68.
[2] 駱樂,薛興利.基于AHP模糊綜合模型的碩士研究生實踐技能培養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1(2):126-130.
[3] 李懷祖.管理研究方法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259-275.
[4] 曾芳芳,朱朝枝.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視角[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3):17-18.
[5] 袁偉民,潘悅,陶佩君.基于CIPP模型的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研究——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1):303-3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