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技術、數據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長,正在深刻改變著企業的管理模式、決策方式,以及會計信息的處理和應用。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渠道,創新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已成為應對新形勢的迫切需求。文章分析了數字化經濟時代對會計教育的影響,結合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建議,以期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為培養適應數字化經濟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作出貢獻。
關鍵詞 數字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24
Research on th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U Lu1, GU Yuping2, HAN Dongmei1
(1. Jiangsu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226010;
2. Ya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Abstract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echnology, data, and information brought about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profoundly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mode,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enterprises.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main channel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nd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accounting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cope with the new situ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on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argeted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teaching mod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who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Keywords digitiz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在當前數字化經濟時代,會計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搖籃,需要積極應對數字化經濟時代的需求,探索有效的措施,確保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科學、健康、持續的發展軌道上前行[1]。從目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對專業進行了優化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雖然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相較過去有了顯著的進步,但部分高職院校仍未能充分重視數字化經濟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科學方法和措施,其教學針對性、特色化和創新性不足。對此,高職院校要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1 數字化轉型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影響
1.1 對傳統會計專業教學理念的沖擊
數字化經濟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也對會計專業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理念,適應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同時關注數字化經濟的新特點和新要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確保教學與實際需求相適應[2]。當前形勢下,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更加廣泛的知識和技能,不僅需要掌握會計理論和技術,還需要具備信息技術、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適應數字化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
1.2 對會計專業教學內容的影響
以往會計專業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和審計等核心領域展開,而數字化轉型則要求會計人員要具備數字化經濟、大數據分析、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能力[3]。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引入與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夠掌握最新的會計理論和技術,適應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需求。另外,數字化轉型還促使會計專業教學內容向跨學科融合的方向發展,會計專業人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復雜的業務問題,會計專業還需加強與其他專業領域的交叉融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能力,以適應數字化轉型的復雜和多樣化需求。
1.3 對會計專業教學方法的影響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數字化轉型時代的需求。在數字化經濟時代,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要采用主動探索、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式,并通過實際操作深入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數字化經濟時代要求會計專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特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探索和學習。
2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2.1 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不足
盡管數字化轉型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但目前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在數量、質量和覆蓋范圍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一些高職院校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投入力度不大,僅局限于開發一些基礎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如電子教材、PPT課件等,而忽視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數字化資源開發,如視頻課程、虛擬實驗室等。由于部分高校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中缺乏專業人才和經驗,資源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資源內容不夠深入、準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準確理解和掌握,降低了數字化教學的實際效果。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覆蓋面方面,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規課程上,而對于一些專業化、前沿性的課程,缺乏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取最新、最全面的知識[4]。
2.2 數字化教學設計不完善
在課程與數字化教學之間的聯系方面,部分教師缺乏對數字化教學的有效思考,傾向于理論課程的數字化建設,而忽視了實踐課程的數字化設計,無法滿足不同課程類型的需求。在設定教學目標方面,往往更注重知識層面,忽視對學生能力和心理方面的培養,教學設計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高校會計專業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數字化資源,但存在匹配度低、內容陳舊等問題,難以直接應用于教學設計中。
2.3 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數字化教學的推廣與應用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技能,部分教師缺乏使用數字化教學工具和平臺的技能,不熟悉數字化教學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教師隊伍中也存在一些年齡較大、數字化技能水平較低的教師,需要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能提升。另外,部分教師對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有限,導致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化和陳舊化。
3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策略
3.1 重視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適應數字化經濟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應根據自身教學需求和特點,選擇適合的數字化教學平臺,確保平臺功能完備、易用性強,并具備良好的擴展性和可定制性,以滿足不同課程和教學場景的需求[5]。同時,高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視數字化教學,并積極尋求各方支持,包括聯合其他高校或企業共同開發、建設完善的教學資源庫,其中包括數字化教材、教學視頻、網絡課件、在線教學平臺等,覆蓋會計專業的各個領域和知識點,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技能的全方位教學內容。除了自主開發的教學資源,高校還應充分利用外部的優質資源,包括國內外知名教育機構的課程資源、專業認證機構的培訓課程、行業領先企業的實踐案例等,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實用化的學習內容。
為彌補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操作的現狀,高校應建設虛擬實驗室,開展模擬實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體驗,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高校應注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更新和維護。教學資源的更新不僅包括內容的更新,還包括技術的更新和功能的升級,高校應設立專門的團隊或部門,負責教學資源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及時更新和維護教學資源,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此外,高校應注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會計專業涉及多個學科和領域,例如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等,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數據分析等跨學科知識也日益重要,高校應整合各個學科和領域的教學資源,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教學資源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會計知識,提升其綜合素質。在此過程中,不同學科、不同課程之間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應進行整合與共享,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例如,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便捷的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促進資源的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教學效果。
3.2 創新信息化教學,優化會計專業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教學體系。信息化教學不是簡單地將傳統教學內容搬到電子設備上,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互動性。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迅速發展,會計專業的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和演進,因此,高校需要不斷優化教學設計,確保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高校可以引入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行業案例和實踐經驗來豐富課程內容,并及時關注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將最新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程教學。例如,可以引入最新的財務會計準則、稅法法規和企業管理實踐,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會計業務和管理技能。同時,還可以設計各種形式的互動教學活動,如在線討論、網絡考試、虛擬實驗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高校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和混合式教學。個性化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為其量身定制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混合式教學則是指將傳統的面授課程與在線教育相結合,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平臺,實現課堂內外的無縫銜接,豐富教學手段和資源,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效果[6]。此外,高校還應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探索適合會計專業數字化轉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并與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開展項目實踐和案例分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3.3 注重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和關鍵力量,其數字化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高校應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第一,高校可以舉辦專業培訓班、研討會等,為教師提供系統的數字化教學培訓。培訓內容應該涵蓋數字化教學的理論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技能,以及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等方面,讓教師深入了解數字化教學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提升自己的數字化教學水平。第二,邀請資深的數字化教學專家來校進行指導和交流,分享最新的教學技術,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教學,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第三,建立數字化教學團隊,通過團隊合作和交流,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組織教師共同探討數字化教學的最新發展趨勢、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方法等,共同完善數字化教學體系,提升整體教學水平。第四,建立健全教師考核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數字化教學培訓和教學改革實踐,進一步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推動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持續提升。
4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必然趨勢,會計專業作為企業運營和決策的核心支撐,也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數字化轉型的浪潮。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轉型與創新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全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主動調整教學模式,拓展教學手段,促進會計專業教育的轉型升級,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優化,為培養適應數字化經濟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202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互聯網+教育’教學新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高職會計專業為例”(2021JSJG550)。
參考文獻
[1] 元媛.高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S2):243-245.
[2] 張家鶴.虛擬仿真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數字化升級改造實踐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9(4):54-58.
[3] 王蕾,葛軍.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基于數智化背景[J].財會通訊,2024(5):166-171.
[4] 馬永強.新技術背景下的教育變革與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轉型——西南財經大學的思考與實踐[J].會計研究,2023(3):175-189.
[5] 金春華,呂曉敏,王暉.智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基于全國336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22(11):17-22,71.
[6] 時軍,曹曉雪.高等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基于“互聯網+智慧教學”背景[J].財會通訊,2022(15):16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