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師音樂教學法課程對于提高師范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教學技能具有重要意義。教學設計是音樂教法課程的核心內容。高師音樂教法是普通學校音樂教法的模板?;诖?,文章從音樂理解的視角切入,將音樂理解特性與高師音樂教法結合,推導出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案。
關鍵詞 音樂理解;高師;小學教育;音樂教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26
Design of Music Teaching for Primary Education Majo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Music Under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LIU Zhuoshe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The music teaching method course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music basic knowledge and teaching skills of 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desig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usic teaching courses. The music teaching method of normal universities is a template for the music teaching method of ordinary school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understanding,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understanding with music teaching method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derives specific teaching design plans.
Keywords music comprehension; normal colleges;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usic teaching method
1 音樂教法設計理論基礎概述
筆者于文章《論音樂理解基本特性及其對高師音樂教法課的意義》中,曾依據音樂交叉學科理論,指出了理解音樂的三條路徑,認為音樂理解具有感性與實踐特性[1]。
首先,音樂能夠直接對人的情緒情感產生影響,這是音樂理解的感性特征之一。人們通過聆聽音樂、演繹音樂,接收和表達音樂音響的情感意義。音樂音響形式的復雜程度,音樂歌詞、社會歷史背景等他律性內容的深刻程度,也對應著人類情緒情感的豐富與多樣??梢哉f,音樂是能夠影響人類最復雜情感的符號,對高師音樂教育有直接意義。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音樂把人的道德的、情感的和審美的修養連接在一起,是情感的語言。教會學生掌握這種語言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2]。
其次,音樂音響能夠引發人的聯覺心理機制(以下簡稱“音樂聯覺心理機制”),這是音樂理解的感性特征之二。所謂“聯覺”即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3]。據心理學研究,人們聆聽音樂時,可能同時激活視覺、觸覺、空間感、動覺等感覺。這些感覺與音樂音響之間呈現出異質同構的關系,如低音往往對應于重量感,以及空間位置較低的事物;高音往往給人較輕的感受,對應于空間位置較高的事物[4]。進而,人們可能通過同時綜合不同的感官感覺,自然而然地產生聯想想象,甚至手舞足蹈(體態律動)。這樣的聯想想象、體態律動具有非理性、非具象性、非語義性、多解性、情感性的特點,體現感性思維活動的過程。
再次,音樂理解的實踐特性,是指音樂理解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實踐情境、教育情境中進行的。人們對音樂音響本身的理解不能夠脫離這些情境,難以脫離不同民族文化語境賦予這些音樂音響的約定?;诖?,高師學生音樂理解的過程,也是鞏固和幫助其理解《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所描述的藝術核心素養之一——“文化理解”的含義[5]。
綜上所述,人們在進行音樂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情感體驗、聯想想象、音樂音響文化意義的理解,綜合構成了人們對音樂的理解過程。對于這種音樂理解特性的認識,是高師音樂教學設計的前提,也是高師學生應掌握的基本音樂理論。
2 音樂理解特性對高師音樂教學設計的啟示
2.1 把握音樂理解特性進行教學設計
師范生應把握音樂理解的感性與實踐特性,運用于教學設計實踐。具體而言,一方面,在較低年級的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感性體驗的教學方式應該被更廣泛使用。在教育心理學看來,越低年級的學生越依賴感性經驗進行認識活動。音樂的感性特性與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相契。如柯達伊所認為的:“一個孩子會把他的全部音樂學習與他個人的體驗聯系起來,不管是通過歌唱還是其他積極的音樂—實踐(music-making)方式。在各種諸如音樂‘理論’和‘歷史’標題的科目之下,它不會成為一種單調的、枯燥乏味的和僅通過理智獲取的學習,相反是一種持久的令人愉快的娛樂……特別在較低階段,孩子們應通過聽來學習這些基本原理,然后才教他們相關的音樂術語?!盵6]柯達伊的觀點與音樂審美的感性、實踐特性相呼應,突出了音樂聽覺的、感性的特性。基于此,音樂教學應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先訴諸感性體驗音樂,而后引導學生發現該音樂實踐活動過程中,已被運用的,但未曾學過的樂理知識,體現了體驗式教學法與發現式教學法的綜合。中央音樂學院“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教學法與該觀點相符。其基本特點包括“以感性音樂活動為主要教學過程”“以音樂實踐活動為重要教學途徑”等[7]。音樂體驗、音樂活動貫穿了課堂的始終。較少使用單向講授的教學法。
另一方面,涉及音樂文化觀念的闡述應趣味化、通俗化、文學化。例如,在浪漫主義時期,一些音樂被一些當時的著述詮釋為“精神世界的語言”“神秘的梵語”或如象形文字般難解的語言[8]。對于“神秘的梵語”“形式的游戲”等內容,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選擇采用聲部之間的“玩耍”“議論”“競賽”等詞語,讓“精神世界的語言”等概念進一步形象化。由于這些形象化隱喻往往具有19世紀形式美學的文化背景,因此,這樣的隱喻,將有助于普通中小學學生理解該音樂形式運動的文化性意義[9]。高師學生應該掌握相關文化知識。進而根據“玩?!薄案傎悺钡雀拍羁稍O計分組律動或音樂游戲。
2.2 遵循音樂聯覺心理機制進行教學設計
利用音樂音響形式與人的動覺及其他聯覺對應關系規律進行教學設計。這些規律是音樂音響對人產生影響的先天心理規律,為音樂所獨有,是音樂意義的重要發生原理。
2.2.1 基于音樂聯覺心理機制的學科綜合教學設計
從學科綜合的角度看,音樂與人的聯覺心理規律為音樂課堂融入歷史、文學、美術、舞蹈、戲劇等內容提供可能。這里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音樂課中穿插其他藝術門類的內容;第二種是穿插其它非藝術類學科的內容,使得不同學科課程在音樂教學中得到有機融合與鞏固?;诘谝环N情況,宋瑾教授突出強調了藝術門類之間的關系,并按照復雜程度劃分了3類藝術關聯形式:第一,藝術綜合,指聽覺藝術(純音樂)、視覺藝術(美術)和語言藝術(文學)的關系;第二,綜合藝術,即兩個或多個單純藝術綜合而成的一體化藝術門類;第三,整體藝術。此概念來自19世紀德國作曲家瓦格納的思想。他力圖將音樂、文學、舞蹈等藝術完美融合。在當代,科技與藝術結合產生電影電視這樣的藝術門類,通過后期制作,將視聽藝術天衣無縫地融合為一體[10]。謝嘉幸教授認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創意可以和學生的律動參與和聽樂作畫、編劇、課堂討論等活動結合起來;在音樂鑒賞活動中,音樂的聆聽感受可以和文學創作結合起來;在綜合藝術中,音樂更可以成為激發其他藝術創作的直接靈感,用其他藝術創作來闡釋音樂[11]。
第二種情況,音樂與其他非藝術性學科的有機融合。例如,許多音樂產品具有豐富的人文社會歷史背景。其中不乏有些音樂產品的歷史背景知識是學生在歷史課上學過的,這些歷史知識可能在學生腦海里形成畫面,并被賦予情感意義?;谶@些經驗,學生可以更好地在音樂課堂上進行深入的音樂情感體驗,理解音樂的意義,亦即“理解基礎上的深刻感覺”[12]。需指出,無論是音樂與何種學科的融合教學,音樂音響形式與其他學科他律性內容之間的共鳴,無法逾越音樂與他律性內容的聯覺對應關系規律。例如,大象的腳步較為沉重,更適合用低音表現,而小鳥的鳴叫更適合用高音表現,顯得輕快。反之則違反了音樂與人的聯覺對應關系規律。
2.2.2 基于音樂聯覺心理機制的音樂課堂教學
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看,既可以通過合理的動作設計增強中小學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使之深刻感受音樂的自律形式及他律內容,進而達成美育德育的教育目標,抑或達成加深音樂文化理解等教學目標。此外,還可以讓師生間、學生間交流聆聽音樂后腦海中聯想到的畫面,開發形象思維,增強美感體驗,理解音樂意義。與此同時,教師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也將從視覺方面影響到學生對音樂情感體驗的效果,應當引起重視。應注意,無論是音樂動作設計還是啟發中小學學生的聯想想象,都不應違背音樂與人的聯覺對應關系規律。
2.3 圍繞音樂情感體驗進行課堂教學
應重視音樂情感體驗經驗積累,充分掌握促進普通中小學學生音樂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如果說表情動作、環境氛圍等因素能夠增強音樂情感體驗,而音樂的知覺可喚起情緒記憶表征進而引起情緒反應,可推知,好的音樂情感體驗經歷將形成經驗記憶儲存在大腦中。由此,在音樂活動中不斷積累的音樂情感體驗經驗將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如同杜威所說的“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在教學設計中,利用音樂與人的聯覺心理規律設計教學法,讓音樂情感體驗貫穿始終,將有利于增強普通中小學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靶麦w系”認為,學生通過積累音樂情感體驗的記憶,將形成學生自己的音樂情感體驗經驗。
2.4 強調民族地區文化特征進行體態律動設計
師范生應通過音樂要素分析音樂文化知識,依照音樂與人的聯覺對應關系規律,進行音樂教學設計。音樂要素包括音高、節奏、節拍、旋律走向、歌詞、音程、和聲等,其中每一個要素都能夠依照音樂與人對聯覺對應關系進行教學設計。例如藏族民歌《天空升起金彩霞》的律動設計,可充分利用肢體動作在空間中的高低位置對應于音樂的音高??梢园l現,該曲的每一樂句旋律的高低走向基本呈拋物線狀,此時,可設計藏族舞中前后擺手的動作。當手向前上方擺動的高度隨著樂句音高的高低變化而起伏時,符合音樂音高與空間高低感的聯覺對應關系。體現出音樂音高與人體動作的同形同構。在此案例中,肢體動作設計具有藏族舞蹈元素,同時也符合音樂與人的聯覺對應關系的客觀心理規律。
2.5 基于音樂理解特性的高師樂理教學實例
依照音樂理解的感性與實踐特性,提升高師學生音樂素養與音樂教學素養。例如,基于中央音樂學院“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教學法[13],可以設計讓中小學學生內心默唱、輕聲跟唱、放聲跟唱、聽教師輕聲唱的同時放聲歌唱、師生卡農唱、分組卡農唱等教學步驟,抑或根據節奏、節拍、歌詞、旋律等要素進行動作設計、聲勢設計、歌詞朗誦、按旋律走向劃線、在歌唱同一首歌曲的同時進行分組,每一組做不同的律動或聲勢等。這些教學法可使非音樂專業的師范生甚至在不識樂譜的情況下掌握簡單的音樂實踐與教學技巧。符合音樂理解的感性與實踐特性。以韓國民歌《小白船》為例,該曲是一首四三拍的憂愁的歌曲。多數情況下,該歌曲的節奏特點是,每一小節先出現二分音符,最后一拍是四分音符或是兩個八分音符,給人以搖晃感。基于此,可設計左右搖擺的律動。在搖晃身體的基礎上,再依照其三拍子節奏的特點進行律動設計,可以是“右手拍右腿—左手心拍右手背—左手拍左腿—右手心拍左手背”循環往復,抑或“雙手輕拍—右手響指—左手響指—雙手輕拍—左手響指—右手響指”循環往復等,可鼓勵高師學生探索設計不同的律動。再如,德國歌曲《Aber die Musika》,可使用歌唱教學法讓師范生跟唱、師生或分組接唱、師生或分組卡農等,而后再讓其回顧,并學會這些歌唱教學法。熟悉后可加上律動。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例子中,歌唱、律動本身就是十分有意義的音樂實踐活動,音樂理解的過程寓于其中。學生可以直接復制教師組織此類音樂活動的方式,并在音樂活動或者簡單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實施。這些音樂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甚至無須懂得基本的樂理知識,適用于非音樂專業的高師學生的音樂教學法課程。經課堂實操,完全沒有音樂基礎的師范生雖在歌唱狀態上有待調整,但課堂氛圍積極,能夠學會歌曲、感受律動、進行分組接唱、理解并記憶教學設計方法。至于分聲部卡農還略有難度。以上兩例僅是拋磚引玉,師范生應在掌握音樂理解的感性與實踐特性的基礎上,通過以上類似案例見微知著,提升音樂素養與基本音樂教學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卓珅.論音樂理解基本特性及其對高師音樂教法課的意義[J].大眾文藝,2024(5):164-168.
[2] 蘇霍姆林斯基.漢譯世界教育經典叢書·育人三部曲[M].畢淑芝,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612.
[3]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主編.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745.
[4] 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1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
[6] (匈牙利)愛爾佐波特·索尼,著.科達伊教學原理與實踐——通向音樂教育之門[M]. 高建進,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9):27.
[7] 高建進.學校音樂教育的“新雙基”——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理論闡釋與實踐之一[J].人民音樂,2013(9):66-69.
[8] (德)卡爾·達爾豪斯,著.絕對音樂觀念[M]. 劉丹霓,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2):13.
[9] 劉卓珅.論音樂教育對初中生審美態度的培養[J].藝術教育,2023(1):84-90.
[10] 宋瑾.普通中小學藝術課程改革親歷記敘與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2(5):151-160.
[11] 謝嘉幸.音樂的語境:一種音樂解釋學視域[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5):115.
[12] 宋瑾.音樂美學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8):181.
[13] 高建進.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教學目標、內容與方法[J].人民音樂,2014(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