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分析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和時代背景,探討了新時代思想理論教育的內涵,提出了創新教育模式、加強價值引領的多路徑策略。旨在為高校教育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助力培養具有良好思想素質和堅定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價值引領;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32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ANG Jiajia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situa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proposes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ls and multi-path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value guidance. Ai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assist in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good ideological qualities and firm values.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value guidance; innovation path
新時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生深刻變革,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探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有效路徑,對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的背景
1.1 大學生思想現狀與時代特征分析
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征。一方面,他們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較為開闊的視野,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另一方面,受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他們在價值觀念上表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特征。新時代大學生在關注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對社會責任和國家發展的強烈關切。然而,他們的思想觀念也面臨著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這些都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價值引領面臨新的挑戰,需要高校根據新時代大學生的特征,因勢利導,積極開展思想理論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
1.2 高校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的重要性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通過系統、全面的思想理論教育,大學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與此同時,價值引領通過日常的教育、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引導大學生在多元化、復雜化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責任、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加強高校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不僅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由之路[2]。
2 新時代思想理論教育的特點與要求
新時代思想理論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要求。理論灌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是其首要特點。思想教育不僅應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還要重視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理解理論的實際意義,增強他們對理論的認同和理解。此外,新時代思想理論教育強調與時俱進,要求教育內容緊扣時代主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愛國主義教育與全球視野的融合是新時代思想理論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新時代大學生是促進未來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理論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需要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新時代思想理論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還要開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增強其全球化意識和國際競爭力。這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國際形勢的復雜性。
3 大學生價值引領的內涵與重要性
3.1 價值引領的基本概念
價值引領是指通過教育和文化傳播,引導個人或群體樹立并踐行符合社會主流和道德規范的價值觀念。它不僅關乎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培養,還涉及個體的心理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準則的塑造。在高校中,價值引領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規范。其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面對復雜社會環境和多變世界時,能夠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3.2 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價值觀不僅決定著個人的成長和幸福,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和道德風尚。培育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首先,價值觀的培養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職業中能夠自覺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其次,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幫助大學生抵御不良思想和行為的侵蝕,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價值觀的培育,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人力支撐。
3.3 主流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協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影響下,大學生所接觸的文化形態和價值觀念日益多樣化和多元化。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維護和弘揚主流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的重要課題。首先,教育者應當尊重大學生多元文化背景和個性發展的需求,積極引導他們在多元文化中進行批判性思考和選擇,避免盲目跟風和片面認知。其次,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幫助學生在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的同時,堅定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價值信念。最后,通過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和載體,諸如主題教育、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植入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中,實現主流價值觀與多元文化的有機融合,形成既多樣化又具有統一性的價值體系。通過這些努力,大學生不僅能夠全面發展,還能夠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展現出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精神風貌[3]。
4 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創新路徑
4.1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創新,以提高其吸引力和實效性。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是首要任務。傳統的思想理論教育方法多以單向傳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校應積極推行課堂教學改革,采用更加互動和多元的教學方式。例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動性強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思考深度。此外,教師可以結合現代教學工具,將項目式教學和實踐導向教學引入課堂,通過實際案例和社會熱點問題,使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和應用能力。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運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手段。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渠道。高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視頻、音頻和圖文資料,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社區論壇等平臺進行傳播。此外,在線課程、網絡直播和線上討論等形式,能夠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和交流。通過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同時,高校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建立教育的多維度評價體系和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和思想動態,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2 建立多維度價值引領體系
為了更全面、深入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校需要建立多維度價值引領體系。文化活動與校園環境建設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主題講座、讀書會、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可以潛移默化地將主流價值觀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高校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景觀、公共藝術品和宣傳標語等形式,營造氛圍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增強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則是實現價值引領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學生能夠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體會到團結互助和無私奉獻的價值。例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敬老助殘、環保行動等志愿活動,可以讓他們在實際行動中深刻感受到社會公益活動的重要性。此外,高校還應積極搭建社會實踐平臺,如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實習、社會調研、農村支教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接觸社會現實,了解國情民情,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和認同。此外,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堅定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決心與信心[4]。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關鍵保障。首先,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引導者。因此,高校應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可以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會、政治理論學習班等活動,深入學習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增強教師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此外,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深刻理解社會現實和國情民情,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引導。通過這些舉措,教師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應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培訓項目,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開闊視野、更新知識。同時,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與創新,探索和應用新型教學模式和手段,如翻轉課堂、案例教學、互動教學等,提升教學效果。此外,通過教學評優、教師發展工作坊等形式,促進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上的交流和提升,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創造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4 完善教育評價與反饋機制
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和反饋體系是確保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成效的重要措施。高校應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教育評價體系,從知識掌握、思維能力、價值觀念、實踐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評價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考試、論文、項目報告、實踐成果展示等,確保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全面。同時,應建立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綜合反映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情況。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準確把握教育效果,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反饋機制與改進措施的建立,對于持續改進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構建常態化的反饋機制,定期收集教師和學生對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意見箱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反饋信息。此外,高校應設置專門的反饋處理機構或人員,及時分析和整理反饋意見,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例如,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建議,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結合教師的反饋,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通過不斷地反饋和改進,確保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和社會的變化,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5]。
5 結語
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高校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師資建設、評價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和優化。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教育手段,強化價值引領,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未來,高校應繼續探索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緊跟時代步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汪峰.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路徑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20,35(3):12-15.
[2] 新時代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教學高端論壇召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8):162.
[3] 李宇婷,李亞軍,田海燕.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路徑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63.
[4] 樊穩,張瑾,安翔.挑戰與回應: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路徑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7(4):112-119.
[5] 肖志遠.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向分析[J].昌吉學院學報,2018(5):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