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是促進教育教學改革、保障教學質量提升、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制。當前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普遍存在的主題思想不清晰、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指標不健全、評價體系運轉不力等問題,應采取樹立正確評價理念、促進評價主體多元化、科學設置評價指標、保障評價反饋等改進舉措,以重構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促進高校教師素質能力提升。
關鍵詞: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反思與重構
教師是高??沙掷m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實現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功能的重要資本。隨著高等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高校教師作為高校的主體力量,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愈來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指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黨和國家對卓越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被視為提升高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和發展貢獻度的有效激勵措施,對強化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起著關鍵性的導向作用。因此,在深度剖析原有的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全面的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能較好地為高校教師的入職、晉升、聘任、培訓和獎懲提供基礎和依據,也有利于調動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教師業務素質和水平提升,從而推動高校可持續性發展。
一、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的應然邏輯
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是高等院校依據自身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社會需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進行評判的過程。構建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重要意義和價值指歸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促進教育政策和規劃有效落實
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更擔負著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職責。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國先后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凸顯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決心。構建科學的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是落實國家關于教育的政策和規劃的重要一環,也是引導高校教師回歸“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本職的機制保障,對推動高校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強化教師職業榮譽感、使命感
高校教師作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和文化強國的重要踐行者,肩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時代使命,其素質能力水平直接關系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質量?!耙詫W術為生、以學術為業”是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他們通過特定的知識創新和傳遞方式,促進深奧知識及社會規范被受教育者吸納和消化,全方位教育和培養學生。構建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引導高校教師對自身角色功能進行重新定位,進而整合為一套自我價值認知和價值判斷體系,能夠提升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拓展高校學術發展和社會服務的空間,助力高校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三)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
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工作的原初功能,也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邏輯起點。構建一套以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展為本、服務社會為導向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從知識儲備、知識傳播、個人素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對高校教師進行考核,使他們明確自身職責、踐行使命擔當,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基礎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潛心教書育人,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對現有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的反思
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不僅是對高校教師外部表現的客觀評判,也是對教師內在價值的重塑。這就要求高校在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和評價結果的運用方面,注重教師的價值觀培養和職業規劃,設置多層次的評價指標,開展多元化評價。但實際上,部分高校的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存在明顯不足,制約了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活動開展。
(一)主題思想不清晰
對教師開展素質能力評價是高校教師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體系的主題思想判斷是評價的本質之一,是評價主體對教師素質的一種認識活動。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必須以符合高??沙掷m發展為基礎,按照評價的主題思想構建評價體系,促使高校的社會價值得以體現,推動評價體系成為教學主體和受益客體的和諧統一。部分高校管理理念不科學,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主題思想不清晰,評價工作過于追求結果,忽視過程管控,導致一些教師在教學、科研中只關注結果,對課堂教學、科研準備、科研創新的過程不重視。
(二)評價主體單一
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是對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在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是高校管理部門監控教學質量、提升科研水平和引導教師履職盡責的重要載體。高校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不僅要教學,還要開展科學研究,其學術業績往往難以精確估量。因此,高校開展教師素質能力評價,要重視吸納多個主體參與,凸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但筆者調研發現,部分高校的教師素質能力評價工作多由行政管理機構承擔,如人事、科研、教務等職能部門負責評價體系的制定、執行,致使評價信息來源單一,評價結果較為片面,客觀性、公正性很難保證。
(三)評價指標不健全
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是一項綜合性強、規范要求高的工作,也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比較棘手的環節。由于各個教師分擔的任務不同,對其評價的維度和動因也應有所區別,評價指標應具有綜合性,這樣才能較好地反映被評教師的業務素質能力。但筆者調研發現,部分高校構建的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不健全,設置的指標多數針對科研業績,涉及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相對較少;針對高校教師的潛能與職業發展的指標較少,針對短期的科研論文、科研項目的指標較多。評價指標設置的錯誤導向,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對自身的工作職責產生困惑,日常教學工作中滋生浮躁心理,喪失職業熱情,也使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外源性要求轉化為內源性能量受阻,制約了高等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
(四)評價體系運轉不力
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是高校按照評價程序和評價指標,對教師工作能力及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的機制,是由一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評價機制組建的完善體系。運轉通暢的高效評價體系,能夠較好地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合理化、實用化和程序化的評判。高??梢酝ㄟ^考核、評價發現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促使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改善。但筆者調研發現,部分高校構建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針對性不強,部門之間銜接不緊密,造成評價體系運轉不力,日常監督檢查缺位。另外,反饋機制流于形式,被評教師不能及時了解自己在教學、科研活動中的得失,也很難對工作進行改進。
三、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的重塑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動態化特征,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地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因此,高校應遵循全面、多元參與、可持續和可執行等原則,重塑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
(一)樹立正確評價理念
構建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理念要先行,即要有整個評價體系的主題思想。評價理念是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運轉過程中所應遵循的主題思想和信念態度的集合,也是評價體系的邏輯起點。因此,重塑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首先要確定評價的主題思想。具體而言,就是以尊重教師主體、關心教師成長、促進學??沙掷m發展為宗旨,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引導高校教師把內源性的能量轉化為行動自覺。其次,高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結合自身定位、辦學條件以及現有資源等因素,確立評價目標。最后,高校要將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與教育事業的發展均衡融入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為教師長遠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增強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榮譽感。
(二)促進評價主體多元化
高校教師的工作職責包括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和社會服務等,這些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促進的。對高校教師的評價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過程,評價主體應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對教師素質能力進行衡量。首先,高校應出臺相關政策,圍繞評價內容,明確參與教師素質能力評價主體的范圍,設置評價主體的相應條件、標準,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專業性,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客觀、公正。其次,高校要加強內外溝通協調,調動校內以及社會層面的教育資源,構建高校主管部門、同行教師、學生、外聯單位、第三方機構以及社會用人單位等多方參與的評價主體,充分體現交叉多維的評價視野。最后,高校應組建評價主體委員會,結合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和學校政策,及時修訂評價指標,定期組織學習交流,不斷提升評價主體水平,以保障評價質量。
(三)科學設置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設置是否科學,直接關系著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質量和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高校在設置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指標時,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要體現全局性、整體性特點,要與國家的教育政策和工作要求相契合。其次,要充分考慮高校教師素質能力的內涵和外延,圍繞學科知識和專業素養、教學能力、指導學生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職業道德等設置對應的評價指標,力促高校教師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最后,評價指標設置要具有動態性,體現出不同時期的具體要求,與高校教學科研環境與校園文化發展同步。
(四)保障評價反饋
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的目的,是及時反映教師是否具備教學、科研、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督促教師改進。因此,評價反饋是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首先,高??梢灾贫ㄏ嚓P制度,規定每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活動結束后,主管部門要及時召集專家就評價情況進行討論,形成整改建議報告并將其反饋給被評教師所在單位。其次,基層教學部門要針對評價體系的運轉設置對接人員,以保障反饋建議順暢到達教學單位。每次評價結束后,由基層教學組織會同教師對評價建議進行對標總結,形成整改報告并反饋給主管部門。最后,高校主管部門根據反饋建議和整改報告,對教師后續的整改進度進行督查,保證反饋意見全面落實。
隨著高等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趨凸顯,高等院校作為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其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是對高校教師的一種價值評判,對高校教師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具有重大導向作用。調整、重塑高校教師素質能力評價體系,能較好地對當前評價體系的不足予以修正,突出高校教師自身價值,進一步激發高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傅湘龍,席梅紅.教育強國背景下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指標體系建構[J].教育研究,2023(10).
[2]張帥,段姝.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師分類評價體系建設探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
[3]劉中亮,崔詣晨.從他律到自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轉型的價值與實現路徑[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
[4]宋保勝,宋曼,李仁杰.高等農業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8(5).
[5]周文葉.試論“學為中心”的教師評價[J].教育研究,2021(7).
[6]任友群.擔負起高校在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上的責任[J].中國高等教育,2022(17).
[7]趙英,朱旭東.論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構[J].中國高教研究,2021(10).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