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養日益成為教育焦點的今天,小學階段不僅是知識啟蒙的關鍵時期,更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德育作為教育的靈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人格,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德育工作的加強與創新勢在必行,本文將從立德樹人的視角出發,深入探討小學德育的創新實施策略,旨在為教育實踐者提供實用的參考與指導,共同推動青少年全面發展。
一、立德樹人理念分析
“立德樹人”理念源自黨的十八大,凝聚傳統教育的智慧和對未來教育的期待,“立德”蘊含著對個人品德的崇高追求,與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傳統相契合;“樹人”則是對教育目標的精準闡釋,旨在培養能夠引領社會發展的杰出人才,為后代樹立光輝的典范。小學階段,這一理念的實踐尤為重要,教師需深入理解并真誠實踐“立德樹人”思想,這不僅是通過個人的行為示范來影響和激勵學生,更需要在每一堂課中巧妙地融入品德教育。傳統唯分數論教育觀念,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代小學教師有責任打破這一桎梏,將德育與知識傳授緊密結合,真正實現教育的全面性與深度。
在素質教育逐漸成為主流的今天,思想品德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但現實挑戰也不容忽視,如課時的分配、考試制度的壓力等,這些都限制了德育課程的深入和廣度。要求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更具創造性地融入德育元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還能為社會培育出oEiC+6BZet2eSk+6m06edQ==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這種教育理念的實施,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深遠投資,也是對社會進步的重要貢獻。
二、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學生德育實施路徑
(一)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德育工作。實踐教學是貫徹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手段,教師應當結合所授課程,精心設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德育的力量,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環保活動等公益事業,能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班主任在德育實施中要注重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將德育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通過組織學生走進社會、了解民生,如參觀訪問社會福利機構,可讓學生直觀感受社會的溫暖與責任,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與助人精神,進一步提升其道德素養。
(二)落實教育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意識。為切實提升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學校應當精心策劃并組織各類實踐活動,讓師生在參與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生命體驗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通過模擬真實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安全事件,從而深刻認識到安全的緊迫性和自我保護的重要性。與當地公安機關的緊密合作也是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的關鍵,通過引入法制課堂,學生可以直接與民警交流,了解并掌握應對諸如詐騙、敲詐等常見安全問題的策略。此外,學校還應積極組織法制講座、動畫演示與安全知識競賽等多元化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共同構筑起學生安全素養的堅實屏障,為學生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三)更新教學理念,滲透德育教學內涵。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理念既深入又全面,敦促教育者從多維度視角深入挖掘德育內涵,確保德育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得到有效貫徹,鑒于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成長背景以及對生命的價值追求各具特色,教師在德育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與手段,實施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為實現德育的全面性與深度,教師切忌一概而論,而應慧眼識珠,發掘并珍視每位學生的獨特個性和才華,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機會,幫助他們挖掘自身潛能,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價值,各科教學中,以客觀中立的立場對學生進行評價,細心關注學生的成長與變化,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深入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師還應將多樣化課外教學活動融入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交流與合作,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探尋自我價值,獲得成長與放松的空間,可以創新性設立“向上讀書角”,激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共同為讀書角增添藏書。通過閱讀教學和相關活動,如主題辯論、分享交流等,引領學生在書海中遨游,提升思想內涵,豐富學生的德育體驗。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