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教學活動應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為主要目標,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等方式。《新課標》也強調,在高中英語課程中,除了注重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應綜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聽說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它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機會,還是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和提高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深度學習,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學習過程(郭華,2016,2021)。學生在聽說能力的發展過程中,能否體現深度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深度學習被認為是解決當前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學生淺層學習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下面以人教版(2019年版)選擇性必修一第一單元 People ofAchievement的Using Language板塊的Explore the meaning of greatness為例,闡述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策略。
一、 理念先行,明確目標
本單元涉及“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做人與做事”主題群,“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歷史、社會與文化”主題群,主要語境內容包括“優秀品行,正確的人生態度,公民的義務與社會責任”和“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本節課的Using Language板塊是聽說類型,主題是“探尋偉大的含義”,內容涵蓋多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外人物。聽力活動是聽一段 Dr.Wang、他女兒Wang Le及女兒的朋友Anna Smith三人之間的對話。對話從采訪Dr.Wang選擇做醫生的意圖開始,引出三人對“偉大”的討論。同時,在聽力文本和活動設計中,偉大人物的范圍逐步從卓有成就的人物擴展到普通人,學生根據所討論的內容總結出他們對偉大意義的理解,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培養學生聽說技能和思維素養的課程目標的指導下,經過充分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學情,筆者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學生在本課結束時能夠:①獲取和梳理偉人的成就和偉大的原因;②通過聽力訓練,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優秀的人;③在演講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描述信中欽佩的人,并陳述原因;④在聽力活動中注意表達因果關系的關鍵詞,注意對話中填充語的使用邏輯,連貫地理解和談論偉大和成就。
二、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課前導入環節進行情境創設,激活學生背景知識是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通過利用多媒體影音資料來構建情境,可以以最直觀的方式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并激發他們的興趣。
授課前一天正值是我國神舟十六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日子,因此本節課導入環節教師播放“神舟十六號”發射升空的視頻,邀請學生分享體會。在觀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news? Are they great? What’s the meaning of greatness?”本環節的設計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和對宇航員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引出本課主題“探尋偉大的含義”。
本節課聽前環節,教師借用學校的校寶身份,給學生發出一份視頻邀請,邀請學生參加主題為“The person I admire”的演講比賽。收到視頻邀請后,教師提問:“Do you have anyone you admire? Who are they? How to introduce them to your classmates?”學校的校寶身份可以快速讓學生感知到親切,激發興趣并使學生注意到本節課的主題。邀請信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應用問題,但是學生尚未學習過如何使用英語去描述自己欽佩的人。接著,教師向學生展示幾位偉大人物的圖片,制造信息差,以圖片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偉大的意義,給學生補充不熟悉的偉大人物的基本信息,為后續輸出活動做準備。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采用產出導向法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了深度學習的聯想與結構。
三、活動引領,深入探究
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為了有效實施英語學習活動,我們需要關注三種類型的活動: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活動,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活動以及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活動。
本節課的聽中環節,教師嘗試進行教、學、評一體化的活動設計。活動一,學生聽取第一遍對話,獲取對話的主旨大意并選出對話中每個角色欣賞欽佩的人。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對話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策略——先聽大意,再聽具體細節。通過把握大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聽力文本脈絡,在聽力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活動二,教師將對話分成兩個部分,學生再次聽取第一部分的對話,回答兩個問題。
Q1:Why did Anna meet Wang Le at her home?
Q2:Why did Dr.Wang decide to become a doctor?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達到本節課聽力策略的目標,使學生通過聽力活動能夠獲取理由,并且能夠注意到表達因果關系的關鍵詞。
學生再次聽取第二部分的對話,完成填寫表格的任務。
學生完成表格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和歸納出對話中三人欽佩偉人的理由,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評價人物,領悟偉大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并得出“偉大的人做偉大的事情”的結論。接著,學生完成一個評價任務卡:請用1分鐘的時間,借助表格復述其中一個人欽佩的人及其欽佩的理由。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回答問題和完成表格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聽力文本提供的具體信息,并幫助他們理解文本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同時,這樣的設計也為后續的語言輸出提供支持,指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語言能力在自主學習和體驗中得到提升,從而體現了深度學習的活動和體驗。
四、深度加工,創新生成
學生要實現深度學習,深度加工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方法。在完成聽力文本的表層和深層意義理解后,教師設計了層層遞進的聽后活動,這一環節體現深度學習的本質與變式和遷移與創造。
活動三是同伴之間進行頭腦風暴,互相說出更多中外偉大的人物,其中包括政治家、環境學家、地理學家、普通人等。該活動的設計意圖是激活和拓寬學生的跨學科知識,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偉大人物的優秀品質,加深對偉大意義的理解。此外,同伴間的交流互動是深度學習的關鍵,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內部學習動機,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常立娜,2018)。
活動四由同伴互動延伸到小組合作學習,聚焦在使用思維導圖幫助描述自己欽佩的人及其優秀的品質。該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關注描述偉大人物的語言內容和結構,為后續的演講搭建語言支架。本環節是學生深度學習過程中遷移與運用、價值與評判的重點體現。
活動五即說的環節,是學生的創新課堂生成環節。回扣到聽前導入環節,校寶邀請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這個環節學生則以“The person I admire”為題發表一個簡短的演講,并附上評價表,為即將到來的演講比賽做賽前準備。有了前面幾個活動的鋪墊,該環節的學生展示就水到渠成了。學生在展示演講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學生作為評價者,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生生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價和判斷能力。本活動的設計意圖是構建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學以致用,能夠闡述自己欽佩的人并陳述理由,深化對偉大的理解,得出“普通人也可以很偉大”的結論,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遷移。
五、巧設評價,提升能力
為了確保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在本節課中,教師會持續評估學生,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以檢測他們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在最后的學生自我評價環節,教師設計了具體的自我評價表,推動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幫助學生自我檢測課堂學習效果。
課堂內容小結環節,教師再次提出問題:What’s the meaning of greatness? 并使用上課的學生在校際籃球比賽奪冠的一個片段,繼續深化學生對偉大的理解,達成“你們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的育人目標。教師設計了讓學生把自己對偉大的理解粘貼在板書上,不僅完善了板書內容,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理解了“偉大的含義”的重要手段。該環節設計的意圖是回扣引入部分對偉大的意義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拓寬對“偉大”的理解,通過課程實現德育的目標,體現深度學習的價值與評判。
本節課,教師設計了分層式的選擇性作業,照顧到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學生,使學生學以致用。一方面,學生可以選擇給課堂上的演講稿配音,做成視頻,參加外研社正在舉辦的“中國人物”短視頻比賽。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選擇采訪一個同學,詢問他最欽佩的人及理由,并向全班匯報和分享對偉大的意義的理解。該活動屬于內化與應用、想象與創造,體現深度學習的遷移與創造。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