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寶民小學成立于1987年,地處寶安老城區的核心地帶,是寶安建區初期的兩所直屬學校之一。根據《綱要》和有關文件精神,學校積極組建學校家長委員會,由此開啟家校合作新篇章。2014年12月5日,33名家長成為了寶民小學第一批家長義工。其中一部分家長義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包括好幾位寶民小學的畢業生,這些具備豐富的教育經驗的義工在學校的各項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引領全體家長陪伴學校共渡拆舊建新借校辦學的困難時期。二是護佑孩子安全上下學,手把手教導孩子交通安全規則。三是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服務,創建特色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一、當前家委會建設的困境
(一)生存困境:家委會主體性缺失。家委會雖肩負管理與監督之責,兼承配合校務之義務,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淪為學校之附庸,失去了應有的主體性。這種邊緣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些學校將家委會視為教學秩序的擾亂者,認為其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行,甚至將其簡單地定義為“學校的傳聲筒、擋箭牌、收費員”等。二是一些家委會成員沒有很好地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和職責,在履行家委會權利時表現得很敷衍,甚至濫用職權,無法展現出自身的價值。
(二)職能困境:家委會教育功能缺失。對于家委會的職能進行審視是考驗一所學校家委會存在意義的關鍵。學校設立家委會,其目的非為校政或家長個人發展的終極追求,而應致力于推動學校教育前行。故家委會之活動必須充滿教育意義。然而,現階段眾多中小學之家委會活動,往往在教育影響力上顯得蒼白無力。例如,一些家委會熱衷于組織聲勢浩大的主題活動,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忽視了學生在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二是一些家委會的活動阻礙了教育目標的實現。例如,一些家委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聚餐,導致學生們過度追求物質生活;還有一些家委會成立了“特權俱樂部”,讓學生也沾染了拜金主義和攀比的不良風氣。
二、建設高質量的新型家委會,打造家校協同育人新模式
我校在家長委員會的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探索“一制三步”管理模式,促進家校協同育人。
(一)一制:創建健全的家委會章程
第一,賦予家委會在學校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學校治理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確保家委會在校園治理中擁有發聲權。學校應當建立家委會工作和例會制度,并設置家委會專用辦公室,讓家委會成員參與日常管理和監督,定期參加家校聯席會議,參與學校政策制定。第二,賦予家委會相應功能,確保他們在學校治理中擁有知情、提議、參與、評議和監督的權利。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賦予家委會職責,明確界定家長的管理參與權。家委會有權直接向校長反映問題,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監督學校整改。例如,家委會成員有權定期檢查校園,監督伙食質量,促使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第三,設置“三級九部”,明確組織結構。為了家委會能更加有效地開展工作,我校分設“三級——九部”,明確其代表層級與工作模式。學校家委會的架構涵蓋班級、年級及學校三個層次家長委員會。由學校與家長委員會共同商議并制定各層級、各部職責,形成實踐可操作層面的管理體系。第四,明確職責權限,落實分工,凸顯功能。可制訂家委會“權力清單”,對家委會成員的職責明確規定,落實“三級-九部”分工制度,構建實用可操作的管理體系。明確新選舉產生的校級常務委員的具體分工,確定各功能部門的工作職責。第五,組織成員的產生方式——民主選舉透明化。家委會成員的選拔應由全體家長代表通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代表不同層次、文化背景的家長,確保各種背景的家長都有話語權,讓家委會既代表優秀家長的意愿,又表達“弱勢”群體家長的聲音。
(二)運行流程——“三步走”
第一步:家委機構初成型,指明方向和責任。寶民小學進行了家長委員會選舉,分別設立了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并根據《寶民小學家長委員會章程》的規定組建家委會。工作的重點是成立家委會的常務委員會,負責領導和執行家委會的常務工作。家長委員會工作的展開效果取決于能否選舉出符合標準的家長擔任常務委員。1.深入了解,重點物色。為了選拔具備能力、時間和熱情的家長擔任家委會常務委員,學校首先向全體家長發放了《寶民小學家長委員會常務委員競選推薦登記表》,對全校各班家長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在家長委員會成員的選拔過程中,積極調動家長的主動性,鼓勵他們合理行使權利,以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的動力,為日后履行家委會職責奠定堅實基礎。隨后,在學校德育處的統一部署下,由年級組長、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與初步候選人展開深入交流,最終確定家委會常務委員正式候選人名單。最后,在家委代表會議的組織宣傳動員下,進行民主選舉,選出家委會常務委員。2.自下而上,民主推薦。家長委員會的產生流程,包含了家長自薦或推薦、學校提名、家委代表的投票選舉及公示結果等民主環節,致力于扭轉家長被動參與的局面,使家委代表深切領會到他們代表的是全體家長的權益。3.大張旗鼓,隆重聘任。在選舉產生新一屆學校家長委員會常務委員后,學校將舉行隆重的家委會聘任暨宣誓就職儀式,學校領導會向家委會常務委員頒發聘書。4.指明方向,明確任務。為了推動家委會工作順利開展,為學校家委會校長親自出面,對所有常務委員進行家委會工作專題培訓,工作的全面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專題培訓,參與者深刻領悟到家委會工作的主要職責在于配合與服務。這些職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通過建立家校溝通平臺,積極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其次是積極配合學校活動的開展,大力支持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第三是組織校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體驗;最后是協助開展父母課堂(家長學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第二步:組織運行,開展自主管理。1.家長課堂家長辦,創新模式效果佳。家庭乃孩童啟蒙之所,父母為子女教育的第一位老師。故父母素養直接關乎孩子成長。寶民小學致力于打造家長成長課堂(即家長學校),通過教學創新,提倡父母主導家長課堂,以提升家庭教育質量。這包括由家委會聯系講師、確定主題內容、發布通知、組織報名、主持管理以及收集家長心得體會,并通過微信等方式進行報道。通過父母成長課堂(家長學校)的開展,結合家委會和家長義工隊的建設,家長成長積分制度的建立,使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更加健全,從而推動“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學校”創建工作。2.舉辦接訪日活動,實現家校溝通零距離。定期開展“家長接訪日”活動,實現家校溝通零距離。家長委員接訪日是家長委員會架設的家長與學校溝通的一道重要橋梁。家委會自主安排、實行輪值制,接受家長的來訪、來信、來電咨詢。8年來,開展接訪活動接待家長數百人次,收到問題建議整理成文發給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答復反饋。3.每月召開家校聯席會議,建立互通互信機制。共同商討家校共育問題,解答“家長接訪日”家長委員未能立即回答的問題,通過相關部門協調解決。4.設立“親子活動日”,凝聚學校和家庭的合力。我校自2015年以來推行“新八德教育”。為了將“新八德教育”落實到實處,開展“八個一”活動。其中“一日”,即周末的“親子活動日”。我校持續開展親子綜合實踐品牌課程,包括傳統文化系列、閱讀博覽系列、健體磨礪系列、公益服務系列。家委會組織這些課外活動,不僅讓親子互動更密切,還增強了學生社會交往技能,豐富了積極的情感體驗,真正讓孩子成長為完整、幸福的人。5.組建家長義工隊,發揮榜樣的力量。家長義工隊對接少先隊大隊,組織安排實行班級輪值制,每周兩個班值周,每班至少6名家長義工、6名文明標兵在上學時段迎接學生,為學生安全保駕護航。家委會、家長義工隊與社區建立溝通機制,社區黨、團干部專人負責聯系學校、家委會,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活動,成立社區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組織學生、家長開展志愿服務、親子公益活動,實現校園內外、家校社融合教育。
第三步:感悟家校共育路,評優評先促發展。1.掌握方法,快樂服務。在家委會工作的表現中,關鍵在于采用正確的方法和步驟。學校非常重視對常務委員們基本工作方法的培訓,以促使他們能夠合情、合理、合法、可行地參與學校治理。在家委會工作中,引導常務委員們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通過討論并制定詳盡的工作計劃,做好預算安排;二是廣泛征集家長意見,做好綜合安排;三是定期開展工作,制定活動安全預案,有序組織活動;四是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并分享經驗,進行校級經驗交流。2.評優評先,激勵成長。家委會之責特殊,區別于他職,但若跟進得當、條理清晰,必能贏得家長群體的廣泛理解、信賴與支持。寶民小學每逢學年之際,便會組織家委及家長志愿者進行總結聯誼,分享各班經驗與心得。評選出優秀家委、家長義工積極分子,期末和孩子們一起在表彰大會上嘉獎。以優秀先進激勵師生進步,促進家委會建設、學校品牌建設。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