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接手初期做好班級學生情況的摸底工作
班主任每新接手一個班,都要對班里的學生進行細致的摸底調查。要及時訪談上一任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了解班級的整體情況和特別學生的情況;及時致電聯系家長,對全班同學進行初次家訪。然后結合自己一段時間以來對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品行、性格方面都有大致的了解后,初步建立學生檔案。
二、尊重、關愛學生,全面評價學生
俗話說“十指有長短”。一個班里的幾十個學生,他們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不可能相同;他們的智力、能力發展水平也不可能一樣,我們班主任應該“因材施教”。
在工作中,班主任應該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一個“家長”,對“家中”的每個小孩都要給予充分的尊重、關愛,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要正視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不以成績論英雄,不偏愛成績優異的學生。對于學困生、行為有問題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善于發掘他們的特長、優勢和潛能,因勢利導。要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多表揚和鼓勵他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有優勢和特長,揚長避短,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班主任老師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熱情的夸獎、一個拍拍肩膀的小動作,都可能在他們心中泛起漣漪,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信任,讓他們逐漸消除自卑自棄的心理,樹立自信心,激起他們“我能行”“我不能辜負老師”“我要好好學”的強有力的上進心。
三、重視培養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級中的核心成員,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對班主任工作的開展起著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須盡快建立班級管理框架,挑選品學兼優、責任心強、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班干部。班級事務放手讓班干部去做,例如早讀課的帶讀、值日安排、衛生監督、課室板報、節日課室的布置、文藝匯演節目的編排等,根據他們的職位,交給他們相應的任務。班主任在布置任務時提要求,給予相應的指點,然后就讓他們大膽去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班主任是“躲在幕后”默默地觀察,發現不足與問題后及時與班干部溝通,給出建議和指導,讓班干部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使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與提升。班干部接受班級成員的監督,如果班干部被投訴,班主任在深入了解、確認情況屬實后,要實事求是、委婉地對其批評指正。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是小學生最大的特點。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班主任在教學中要加入適當的游戲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后,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書寫比賽、手抄報比賽、情景劇表演、拔河比賽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藝的舞臺。在活動中,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在活動中,學生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能力得到了鍛煉;在活動中,同學間的情誼、班集體的凝聚力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五、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個人修養,時刻以良好的個人形象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班主任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班中的不良風氣,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借助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討論與分析,讓學生及時端正思想,糾正自己的行為偏差。另外,班主任還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
六、家校共育,助力學生成長
在我們農村地區,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不少家長做“甩手掌柜”,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學校、推給老師,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致使學校教育事倍功半。因此,班主任要經常主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更新教育理念,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積極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只有家庭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與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長。
總之,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班主任開展所有工作的初心,都是源于對學生的愛。讓我們的愛化作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學生,在愛的浸潤中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