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校共育背景下提升小學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生活以及學習中都面臨著許多的壓力,提升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這些壓力,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能夠積極進行思考,保持心理平衡,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養。抗挫折能力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抗挫折能力進行培養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自信、樂觀等積極的人格特征,使學生逐漸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小學生的抗挫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非常有可能與朋友、同學出現矛盾與沖突,具有良好的抗挫能力能夠增強其溝通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際關系。
二、家校共育背景下提升小學生抗挫力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
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內容,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挑戰。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每一次挫折都是學習的機會,挫折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不斷地改正和進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設計一個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在學生達到目標后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在學生感受挫敗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重新審視自身的問題,找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經過努力后進步的地方,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教師可以利用名人案例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為學生講述司馬遷在經受宮刑以及牢獄之災后,依然沒有自暴自棄,寫出歷史巨作《史記》。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為孩子買一些關于勵志人物的書籍,鼓勵自主閱讀,并且為孩子講名人的故事。
(二)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培養學生抗挫力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一點點危險和困難都不敢讓孩子經歷,生怕孩子受到傷害或打擊,這樣的教育理念和行為是絕對錯誤的。在家校共育中,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身的不良教育思想。教師需要為家長傳輸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敢于“放手”,給予學生更多能夠自己選擇和體會的權利,避免在家庭教育中出現“一言堂”的情況。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著獨立的人格,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訴求,理解他們的困擾,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家校合作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時,更需要重視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積極利用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促進家校合作共育,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抗挫力并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教師需要積極開展與提升抗挫力相關的實踐活動,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抗挫力。開展實踐活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確保學生的安全,并且保障活動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抗挫力。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的時候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真正對實踐活動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并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也需要積極傾聽學生對實踐活動的建議與意見,并根據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不同表現為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與反饋,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優點與劣勢。
教師在家長允許以及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各種類型的戶外活動,比如登山、遠足、野營等,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感受挫折,讓學生在身體勞累的情況下學習如何正確分析和解決問題。此外,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教師也需要積極開展親子類實踐活動,比如親子運動會、親子美術比賽等,讓學生和家長在活動中增進親子關系,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和學校環境。
(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蘇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認為:“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樣的力量所激動,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意識,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都會對教師和家長進行模仿,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一定要重視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在榜樣的力量下逐漸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都有著十分高大的形象,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當面對學生的挫折與挑戰時,教師需要展示出理解與耐心,引導學生在失敗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抗挫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關于抗挫力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成長和學習中面對的挫折以及如何解決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直面自己曾經所遇到過的挫折,降低學生對困難與挫折的恐懼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為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學習榜樣的堅韌不拔。此外,家長是學生在出生之后接觸最多的人,家長的行為和態度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當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為孩子進行一個良好的示范,展示出面對挫折時的堅毅,讓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在失敗中站起,從困難中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家校共育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抗挫力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學生抗挫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提高其心理素質,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長。但是這也同時給教師帶來了教學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引導家長加入家校合作中,給予學生充足的關愛與尊重,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抗挫力以及應對挑戰的能力。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