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的教學成長始于觀摩。通過觀察和學習他人課堂的優秀做法,可以有效幫助自身快速站穩講臺和提升教學技能。但青年教師如果缺乏正確觀評課的指引和能力,容易對課堂教學觀察停留在感性的認識和評價上,出現“重形式而輕內容”“過分關注教師教,忽視學生學”的情況,進而對課堂教學評價不到位。青年教師只有正確掌握觀評課的要點,才能科學評價課堂的好壞,進而引導自身實施有效教學,促使教學能力提升,為后續打造“優課”“金課”奠定基礎。
一、看:教學目標的合理性與達成度
成功的課堂教學始于目標設定的合理性。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而教學目標的達成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則是首要原因。另外,教學目標是指引全課的核心,它明確指明了通過學習所期望學生產生的變化成長。因此,青年教師在觀評課中要首先學會看教學目標的合理性與達成度。如在中職二年級《職業道德與法治》“崇尚程序正義”一課中,通過對教材內容的研究發現,本課學習內容和要求有三項:(1)了解程序正義;(2)明確實現程序正義的要求;(3)增強程序正義觀念。對于中職生而言,本課內容理論性較強,如何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程序正義,增強程序正義觀念是關鍵。因此,青年教師在觀評課中要明確這一點,在明確了這一內容的基礎上,再來觀察和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做到正確觀課、評課,而不至于誤把“好課”當成“壞課”,把“壞課”當成“好課”。
二、觀:課堂氛圍與學生參與度情況
課堂氛圍是彌漫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場景下,通過師、生互動與雙方行為表現、情感表達所反映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課堂氛圍的好壞,可以影響學生的探究熱情。如果課堂氛圍和諧、融洽、平等、民主、歡樂,則更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潛能,培養創新能力,師生間可以平等對話,完成情感的順暢交流。反之,師生間會處于機械對Pmj/knozPNm3kNseD6scNw==答,缺乏互動,溝通不暢的情況,甚至在課堂中充斥著對抗的味道,如此一來,教師和學生都無法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之處。因此,青年教師在觀評課中,首先要觀測課堂氛圍是否和諧、融洽,有利于學生學習探究;學生課堂參與度如何,課堂參與人數怎樣,除了在觀察教師教的行為,還要看到學生學的行為,并以此作為評判課堂“活性”的標準。
三、聽BhbMEcME7MQTO4/P5XNvmQ==:教學內容與教學的重、難點
成功的課堂教學還應合理安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使教學的容量和強度都能滿足學生的最大限度,使教學過程緊湊而不緊張,教學的重、難點突出,讓學生在完成課堂活動的同時有效解決難點、痛點,并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如在中職一年級思政課《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第14課中其中一框“增強職業適應性”,其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學校與職場的區別、學生與職業人的角色差異、在校期間提高職業適應力的方法以及要提高職業準備的自覺性、主動性。從容量上看,以一課時為準,但對于中職一年級學生而言,并不要求學生真正掌握具體的求職方法,而是著眼于做好“準備”,服務于中職生即將面臨的首次就業,服務于學生未來必須面對的求職和就業,讓學生有初步認識,了解今后求職過程中應注意的內容和保持良好的求職心態即可。因此,青年教師在觀評課中自身要清晰把握教學重、難點,關注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的指向,如此才能夠正確地對課堂做出客觀評價。
四、品:學習評價的科學性與引領性
學習評價是激勵學生參與課堂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況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評價能有效激勵學生參加課堂學習,幫助教師科學評估學生學習狀況與能力水平,及時了解學生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多元主體評價和多樣化評價,即在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可單一以學生成績為主,而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的多樣性、全面性和科學性,評價主體也應盡可能全面,由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三部分組成。除此以外,學習評價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充分發揮以評促學、以評導教的功能,在進行學習評價的同時,幫助學生深化課堂認知,注重價值引領。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23年度科研課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中職思政課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課題編號:2023szk35)及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課題“指向學科育人的中職思政課議題式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14746)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