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指導思想中提出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受益。這門課是教學生做人的一門集心理、道德、法治于一體的課程,尤其需要教師以去關注學生差異性。
一、差異性教學模式的意義
1.學生發展、優化教學的需要。我們課程的指導思想中提出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我在教學中一直致力于關注個體差異性,所帶班學生期末考、中考成績在科組、學校都名列前茅,關注個體差異性教學初顯成效。
2.新課改的需要。以“關注個體差異性”為理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重視學生個體的主體地位,改變原有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的方式和方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相互合作探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二、實施差異性教學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我這里的關注一方面是在課外建立導師輔導制關注學生的成長,在課外,要求學生每周做一個學習計劃,把完成情況記錄在冊,并寫上心得體會,一周交一次給導師批閱。另一方面的關注是在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上,在課堂教學過程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作業量、教學評價等各環節運用各種策略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性,使學生得到發展。
1.建立了關注學生差異性,使其健康成長導師制——建立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檔案,批閱學生健康成長周記。每個學生不管是在智商還是情商方面都是有差異的,我在課余時間每周至少找學生聊一次,聊聊他的家庭情況、他的理想、他的煩惱……每周批改一次學生的的周記,拉近了和孩子們的距離,也了解到每個孩子的特點,為實施差異性教學和評價奠定了基礎。
2.在教學中按學生的差異性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又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有利于增強小組競爭的信心,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
3.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與策略。(1)操作程序。第一環節,檢查小組自學成果:每組在小白板上快速寫出本課時的知識點;第二環節,小組合作探索:在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的組織和帶領下,小組成員一起團結協作學習新內容;第三個環節,比一比,哪組最棒:每組把自己的小白板展示在黑板上,組長交叉對照老師用打出的PPT,給出分數;第四環節,師生共同理解歸納: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師生一起理解歸納知識點。第五環節,小結所學知識。(2)策略。策略之一:先學。先學”突出的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新課程理念相吻合。我使用學案引導學生去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引發他們深入地思考。策略之二:讓學生教會學生。在第二個環節里,我利用學案把本課時的重難點設計成情景問題,引導學生一起交流自己想法,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策略之三:后教。這個策略是第四環節中體現,是全班交流小組合作中沒能解決的問題和教師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時候要以教師的引導為主。
三、根據學生差異性差別評價學生的策略與方法
1.教學中差異評價,評價語量身訂做。如要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出發,從學生的智商差異和情商差異出發,對于性格比較自卑、自暴自棄、成績差的學生,評價就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打擊,要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大力表揚,樹立其自信心。對于性格張揚、自負、成績好的學生,評價時要高要求、高標準,既肯定其優點,又要指出不足,使其得到發展。
2.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學中,我們一般都是用口頭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不錯、很好等。如果我們能夠利用肢體語言輔助,會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老師的尊重和信任,效果會更好。
3.差異作業 差異評價。由于學生的差異性,布置學生同一作業也是不合理的,在作業布置上因人而異,在評價作業上因人而異。
四、教學研究的初步成果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注學生差異性,學生是主角,而教師是導演,學生能在課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所以他們對學習充滿了快樂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空前提高,對學習充滿了熱情。本人所教班學生在學習興趣、成績方面明顯優于同級其他老師所教班。實施差異性教學需要付出比以往多的精力關注學生,但課堂上的快樂消減了這份辛苦。課堂上,教師成了導演或成了配角,引導他們討論、觀看他們的表演,欣賞他們的創造。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