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的頒布,“學歷案”成為了我們在教學中出現的高頻詞。什么是學歷案?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指出:學歷案是指教師在班級教學情景下,圍繞某一主題、課文或單元,從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出發,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以便學生能自主構建或社會構建經驗、知識的專業方案。它是教師收集學習信息的依據,也是教師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手段。那么,學歷案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下面,筆者以教科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 5 Safety的第六課時模塊復習課為例談談學歷案在小學英語模塊復習課教學中的運用。
一、學歷案在小學英語模塊復習課運用的研究背景
傳統的教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等方面,規劃教師將在課上如何導入、講解、承轉、小結,主要是體現教師如何“教”的過程。然而,這種基于教師立場的專業方案缺少對學生學習的關注,教師一味地編排講解內容,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完成從“教”到“學”的信息一次轉化過程,若想達成從“學”到“學會”的二次信息轉化,則仍需要學生自身對知識信息進行再加工。因此,為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教學設計方案的要點就應該從教師主體轉變成學生主體,突顯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如何證明學會。而崔允漷教授提出的“學歷案”正符合上述學習需求,即教師站在學生立場預設學生學習過程的專業化教學方案。方案具有學習目標具體化、學習過程清晰化、評價過程持續化等特征,能在學習中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筆者以小學英語模塊話題(Module Topic)為載體,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已有經驗,結合各模塊內容,探索學歷案在小學英語模塊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實現“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即:提質、增效。同時,通過研究,使教師站在學生立場預設學生學習過程的專業化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二、學歷案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的實施
基于模塊復習課的內容需要教師根據模塊的內容精心設計,而且教材里沒有本課的內容,學歷案的運用,既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留痕,又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后復習。教科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 5 Safety的第六課時模塊復習課主題歸屬為“人與自我”主題群中的子主題“安全與防護”,該課的主線情景為:學校組織外出研學活動,學生談論選擇研學的地點,以及應該在這些場所應當遵守的安全規則。最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研學安全規則海報的創編。
學歷案的單元導學及評價任務設計如下:
【單元導學】
該主題屬于“人與自我”“人與社會”范疇,本模塊的主題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自身的安全談論到公共安全的注意事項,讓學生了解并學會遵守安全規則。在不同的情景下,如何合理建議他人遵守安全規則,把安全意識傳遞給身邊的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學生通過多個視角的語篇學習,加深對本模塊主題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知識和技能,強化學生規則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增強學生面對安全事件時保護自己的能力。發展關于“Safety”主題的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
【課標要求】
1.根據需要,運用圖表、海報、自制繪本等方式創造性地表達意義。
2.圍繞相關主題和所讀內容進行簡短敘述或簡單交流,表達個人的情感、態度和觀點。
3.能在學習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討論,梳理總結出海報的結構和內容,設計出海報的評價標準。
2.通過小組合作,運用本單元核心句型Do/Don’t .... should/shouldn’t ....You may/will ...,共同制作關于安全文明公約的海報,增強安全意識、規則意識。
3.通過觀看視頻、提取語言框架,能完整地、有條理地介紹海報內容,并陳述不安全行為的后果,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評價任務】
1.完成Task 1中的Activity 4。(檢測目標1)
2.完成Task 2中的Activity 6。(檢測目標2)
3.完成Task 3中的Activity 8、9。(檢測目標3)
【資源與建議】
本課時是Module 5 Safety的第6課時,在前5個課時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公共場所的安全文明標識、規則,提出安全建議和可能發生的后果的句型表達。在即將到來的學校研學活動中,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場所進行學習。在外出學習中,我們應當遵守規則、保持安全、文明。
本課時將通過觀察、分析、參照范例,運用海報的方式,小組合作共同制定小組安全文明公約,然后借助語言支架和評價標準,在全班進行展示與分享。
本課時重難點是綜合運用本單元前幾課時所學,合理而準確地提出建議,完整而有條理地介紹海報內容。
【學習過程】
1.通過復習動詞短語及標識,營造學習氛圍,做好學習鋪墊。(指向目標2)
布置任務:選擇小組研學的場所,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基于研學時小組所選的場所,以“制定小組安全文明公約”為任務驅動,集情境性、趣味性一體。組長先調查組員想去的地方: Where do you want to go?組員回答:I like..., so I want to go to...組長根據組員的意愿,統一決定想去的一個地方,并在班里進行匯報:We’ll go to the...
2.教師提出本課的任務:Make a poster about rules for a public place in your group.要求學生運用海報,制定5條或醫生的小組安全文明公約。學生通過觀察范例,梳理總結出海報的結構和內容: What is the poster like? (指向目標1)
1.學生6人一組,合作制作海報。在制作過程,運用核心句型Do/Don’t .... should/shouldn’t ....You may/will ...,討論安全文明公約、制作海報,旨在幫助學生運用所學,提升語言能力,增強規則和安全意識。逐層遞進、難度遞增,體現學習的進階。同時,學生在制作海報時,需要參照評價標準設計:(指向目標2)
3.匯報前,討論:How can we introduce the poster? 然后觀看視頻,找出開頭、正文、結尾的句子,提取語言支架,提升表達的完整性和條理性。(指向目標3)
4.小組合作介紹海報,并完成評價表。I think ___ can get __ ☆,because...學生思考:What may happen if we don’t follow the rules?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public places?
5.學生學后反思:圍繞制作小組安全文明公約海報,反思知識與技能;回憶不足或收獲,促進學生反思過程與方法;回味海報,感悟成就,反思情感與態度。最后一條指導語,指向本單元所學內容的價值和意義。
當學歷案進入英語教學后,教師編制文本時必然要對課標、學情等因素深入分析,構建符合學習規律的活動過程,并依靠評價任務對學生開展多樣、多元評價,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目標上的達成情況,最大程度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三、學歷案在小學英語模塊復習課中的運用注意事項
學歷案對促進學生的學習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倘若不能正確地使用學歷案,學歷案就會失去其意義。為此,我們在運用學歷案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基于課程標準確定學習目標。教師在運用學歷案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將課程標準轉化為相應的學習目標,用其指導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注意將“教——學——評”貫穿整節課,讓教與學、學與評前后銜接。
2.用好“資源與建議”,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支架。在學歷案中,“資源與建議”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起始環節,放在一節課的開篇,要求學生以自學的方式進行。授課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用2-3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自學,了解學習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計劃和安排:什么知識可以自學,什么知識需要小組合作學習。當學生在獨立學習的時候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加以引導或講解,再讓學生繼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這一環節的支架功能。
3.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習在課堂上發生。在運用學歷案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均為主角:學生的角色是思考和學習,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和陪伴,這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實現角色的變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真學習的發生。為此,教師要注意:凡是學生能學會的內容,教師都可以不教,只有當學生自學遇到困難時,教師才用演示、啟發、追問或講解的方式介入,而非直接地講解答案。教師盡可能地將嘗試、糾錯和感悟的機會留給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高,從而達到“真學習”。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運用學歷案提高小學英語模塊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14202)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