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理念強調,閱讀能促進學生心靈的發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不斷追求和探索整合民族性、知識性、情感性、思辨性、審美性于一體的閱讀引導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能,培養他們擁有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修養和人文素養。
一、倡導整本書共讀,激發學生興趣
朱永新教授倡導“共讀”的理念,通過教師、家長、學生與作者于一身的共同閱讀動,參與者能在不斷的反復閱讀與思維交鋒中構建共享的語言密匙與心靈密匙。每個人對相同作品的感悟都有所差異,通過交流個人的閱讀體驗,作品的深層含義得以進一步拓展。例如,我組織我班的學生共讀《森林報》。共讀指導中,我先導言激趣:同學們,我今天想分享一本書讓大家來共讀。我先考考大家幾個問題:(1)什么花會變戲法?(2)什么鳥嘴巴上下交叉?(3)什么是樹木最好的防備設備?如有意向探究此答案,讓我們共同走進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森林報》,接下來,我出示封面,從封面讓學生了解到這并不是一份報,是一本書,明明是一本書,為什么要叫做“報”呢?請讀這本書中第508頁的作品介紹一目了然。該書仿報紙形式梳理,依循一年十二個月的節奏,逐季捕捉自然界生靈的動態與風采,敘述其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樣,學生們興趣盎然,他們就充滿好奇趣探索文章的內涵。共讀一本書的意義,就是在共讀中走向豐滿,讓師生、同學之間、親子之間有了更加信賴,實現彼此之間真正的共同生活,從而激發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二、制定整本書共讀計劃,養成閱讀的習慣
1.明確閱讀目標,選擇合適共讀書目。共讀必須明確閱讀的目標,讓學生清楚是為了獲取知識,提升技能,不是走馬觀花,純粹娛樂的,從而根據目標選擇一本合適的書。小學生在選擇共讀書籍可以選經典書籍,把人類最重的品質通過最優秀的書籍送給學生學習他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群體觀、自然觀等,在少年兒童時代精神成長遇到好書,形成好的“胃口”,讀書就有了品味,有了格調;也可以選擇適合的書,喜歡的書。比如選擇與學生心靈相通的書。小學低年級天生愛幻想、充滿好奇,他們會選擇愛讀幻想的故事,如《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綠野仙蹤》等。
2.評估時間與進度,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在制定共讀的閱讀計劃時,要合理的讓學生評估自己可支配時間和閱讀速度,從而確定完成整本書閱讀的大致時間范圍。這樣,我們可以合理安排每天的閱讀任務,保證計劃的可行性。作為老師,我們可讓學生將整本書的閱讀過程分解為具體的章節或段落,并為每部分設定相應的閱讀時間。這樣,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控閱讀進度,減少拖延和中斷。
3.引領學生,讓共讀中拾階而上。在協同研讀互動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導讀,并與學生一起共讀,一直以來,我所教班級,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希望學生能伴我一同前進。每個星期我都會安排專門的讀書時光,每個月細致品讀一部文學經典之作,實踐了一套“引領閱讀一一深化理解——擴展思考”的教學流程。這樣的教學策略旨在把閱讀變成學生們的心靈食糧,確保我的教導能夠更加契合學生們心智發展的需求,幫助他們提升思想境界。
三、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促進學生交流
1.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優化閱讀環境。學校圖書館的藏書豐富,鼓勵學生自帶圖書,豐富教室圖書角,確保學生隨時能更新書籍,共享閱讀書源。舒適幽雅的校園,圖書館,教室,教學樓樓下讀書吧都是給學生們營造寧靜的閱讀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的共讀活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每學期,學校舉行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喚起學生閱讀的原動力,推動閱讀文化建設,在互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每學期學校舉行一次“快樂讀書吧”分享活動。
四、多元評價共同成果,拓展學生思維
多元評價共讀成果對于拓展學生思維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通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在共讀過程中的收獲和成長。1.自我評價。通過共同一本書,讓他們反思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思維過程。2.同伴評價。鼓勵同伴評價,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3.教師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讓他們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培養自主思考和判斷能力,深入分析文本的內涵,從而拓展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