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大多比較健全,數目和質量比較理想,能夠服務校內體育教育、學生成長,也能為社會體育商業發展提供一定支持。根據光明區教育局關于印發的《光明區區屬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為推進光明區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開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需要區內各公辦學校切實做好體育場館設施管理、開放工作。目前來看,部分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情況尚不理想,存在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和必要,分析其開放現狀、問題以及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現狀
結合早期問卷調查、訪談以及數理分析結果,可知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情況大體尚好。2019年及以前,該區區屬公辦學校共22所,其中有14所符合開放條件,另外8所學校因學校在建工程、維修工程等問題暫時無法對外開放。14所開放的學校最大量提供場館及器材,及時進行隱患排查檢查,確保各場館、器材正常使用。現已開放田徑場、羽毛球場、乒乓球館、足球場、籃球場等場館,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呼啦圈等體育器材,為市民進校園體育鍛煉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目前,35所學校中,17所已開放預約,18所暫未開放。這表明,當前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情況尚好,也擁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二、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工作問題
(一)安全管理不完善。當前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工作存在安全方面的問題,影響學校對外開放工作,且安全問題比較復雜。包括學校財產及師生人身安全,也包括鍛煉者人身安全以及鍛煉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傷害事故問題等。外來人員大多魚龍混雜,進入學校后,可能導致學校財產損失,或危及師生人身安全。
(二)時間沖突。時間沖突,主要是指公辦學校教學時間與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時間的沖突,原則上公辦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以服務本校教育為直接目標,但在開放視角下,也需要持續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當前部分學校實施的課后延時服務,需要使用校內的體育場地設施,學校特色社團隊伍的訓練活動也需要校內的體育場地設施提供支持,如足球、籃球社團等等。這與校內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時間存在沖突,導致設施使用緊張、服務價值不能最大化發揮。
(三)工作經費匱乏。目前,光明區各公辦學校還沒有關于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的專項資金,開放場地和器材的維護和購買都是各學校利用學校自有資金。同時,出于提升服務能力的目標,學校也需要配置更多的基礎體育器材和設施,如乒乓球桌、呼啦圈等,增加了財務方面的壓力,也增加了管理壓力。
三、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工作問題應對策略
(一)加強安全管理。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信任和支持力度,通過立法、行政、教育等部門的合作,商榷安全管理方面的具體條例并加以實施。如在校鍛煉期間受傷的人員,學校是否應該承擔對應的賠償責任、賠償標準以及賠償方式等。選取若干學校試行,收集試行結果、總結經驗,再予以全面應用。同時,學校應制定明確的管理規定,在體育場館設施開放期間,加強校園管理,對參加體育鍛煉人員出入學校的時間、場地器材安排、器材使用須知、鍛煉注意事項等都要做出明確規定,必須防患于未然,將可能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重視時間規劃。未來光明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工作應加強時間方面的規劃,主要強調資源的錯峰使用,結合學校實際合理制定開放時間。各校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該系統對校內師生、社團以及享有入校權限的公民一體開放,每日24h開放預約服務,允許上述人員、團體隨時提出使用申請,學校根據申請情況確定場館設施的使用時間安排,對應信息也24h公示,確保各團體和人員了解本校校內體育場館設施的預約使用情況。
(三)優化經費配給。為解決經費匱乏的問題,建議光明區各學校根據體育場館設施的使用、維護資金需要,按專項經費標準科學合理編制財政預算方案,按財政預算編審程序列入本單位年度部門預算。同時,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也可融合多種模式,根據周圍民眾的體育需求,體育場館既可以采用有償開放模式,也可以采用無償開放模式,一些維護成本、建設成本較高的設施,可采用有償模式,維護、建設資金壓力較小的設施和場館,則采用無償開放模式,降低學校開放體育場館設施的管理、經濟壓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