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是高中音樂專業考試中的重要科目,在廣東省藝術聯考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方向聲樂占比有三個比例:音教聲樂副項25%、音教聲樂主項55%、聲樂表演項80%。由于每個學生專業選擇的不同情況,聲樂學科的聯考分數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著著音樂生最后的藝術聯考成績。因此,在高中階段的音樂專業程中,我們必須重視聲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精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歌唱技巧
1.良好的演唱開端。有些學生從安靜的狀態過度到發聲的狀態,第一個字、第一句歌詞唱的大多不理想,多出現以下問題:第一是聲音飄忽無力,不集中。第二是用力過猛,出現卡喉、頓音。從而導致前幾句,甚至整首作品都很難找到正確的歌唱方法,一定要老師停下指導,才能回到正軌。但是在考試或是表演時這是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所以要重視學生從靜到動的這一轉換,讓學生穩定自己的發聲狀態。針對此類學生,教師可選擇起音在中音區的歌曲讓學生練習,讓學生不要急于開口就唱,而是要像主持人一樣在高位置打開口腔說話,找到眉心的共鳴點,反復朗讀作品的第一句歌詞,然后再延續這樣朗讀的狀態去演唱第一個字,以說帶唱不要故意做出要唱歌的突然感。
2.高、中、低音區的均衡發展。教師要及時的發現每個學生薄弱的聲區,加強練習模糊換聲點,達到音區統一。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可采用個別課和小組課交替進行的方式進行教學,將音色相同、作品相同或問題相同的學生組成2—4人的小組進行教學活動,在小組課中既能發現其他同學在演唱時的問題,也能讓自己規避同類問題出現,同時還可以共同探討以下幾種解決辦法。一是要穩定中音區,最大化美化可完成的音區,逐漸向上,向下拓展音區。二是女生的低音區演唱前,先大聲的朗讀作品,以說帶唱,再加入氣息的融合,慢慢找到胸腔震動感,從而將低音唱的圓潤而結實。三是男生的高音區演唱,以哼鳴和小聲唱為主,穩定男生的喉結,找到頭腔共鳴,從而將高音唱的通暢而明亮。四是可以用身體的直觀動作帶動聲音和氣息力量的走向,例如:慢蹲,行走,踢腳,拉手,轉動手臂等。
二、采用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生藝術素養
1.歌唱中個性化的培養。一是針對學生在演唱時出現的各種問題選擇不同的發聲練習曲,做到對癥下藥。二是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演唱水平選擇不同難度的聲樂作品進行練習,以達到其當階段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三是判斷學生不同的音色條件,選擇與之合適,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最大化的美化和發揮其演唱特色。
2.中國藝術歌曲的加入。例如,全班拿到聲樂作品《滿江紅》,老師可以這樣來組織教學:第一步:通讀作品歌詞,因為是古詩詞,學生對于詞本身還是有一定的耳聞,因此通讀一遍,明確作品,提取相關記憶。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派代表介紹本小組對于本詩詞的記憶、理解和解讀。教師簡單總結歷史故事和創作背景。第二步:教師彈奏旋律,學生邊聽邊以自己的感覺和理解進行情緒和強弱標記處理。第三步:單個學生單句的表演自己對于歌曲情感處理如何個性化演唱。第四步:教師逐句講解后觀看視頻總結歌曲表演情緒。
三、全面進行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1.聽覺評價。音樂的重點是聽覺藝術,聲樂演唱也是如此,所以聲樂教學評價的首要評價對象就是對于聲樂技巧在演唱中應用的能力。在集體課或是觀摩課中,教師和學生都要通過聲音來判斷和評價表演者的優缺點,并進行反饋。
2.視覺評價。學生在初步接觸聲樂演唱后,會因為各種原因在演唱時出現不同的奇怪表情,如:提眉,瞪眼,皺眉,翻白眼等等,要及時糾正,并加以控制,以免形成習慣,影響聲樂表演的觀賞性。那么在觀摩課中,交給學生一個舞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開始訓練克服表演時的各種心理壓力,并且在緊張的同時更容易暴露自己的表演問題,這時讓其他同學成為問題的發現者,既學習表演同學的優秀亮點,也能提出表演中的問題。教師作為解決問題的引導者,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最后達到自我提升的教學目的。
3.整體表演評價。在有了視聽評價后,對于做品的整體表現性也是聲樂評價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中包含對于歌曲情感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演唱中將自己所理解的作品情感表現程度。也就是視、聽、情感的綜合評價。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