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廣東中考歷史試卷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緊扣學科素養(yǎng)與歷史問題的有機結合。在新課程標準頒布及雙減背景下,試卷繼續(xù)保持歷史中考命題緊貼核心素養(yǎng),確立立德樹人,強化基礎、重視能力的方向。
一、近三年廣東中考歷史試卷特點分析
1.注重考查“四史”題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試題的導向性方面,弘揚立德樹人、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主旨更加明確。試題圍繞對黨史、革命史的認識、了解和深化,強調對“四史”的考查,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肯定、對家鄉(xiāng)、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體現了家國情懷這一核心素養(yǎng)。例如,2022年廣東省卷選擇題第15題描述的是根據地建設時軍民團結的情景,突出紅軍與百姓如魚得水的關系;第17題主要考查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知識點,從圖片上反映革命戰(zhàn)爭史的一面;第19題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為主題,展現和平年代人民對革命傳統的情感;非選擇題第32題,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引領核心價值,培養(yǎng)學生知史愛黨。
2.“無情境不命題”的原則貫徹的越發(fā)徹底,以理解分析為主
近兩年廣東歷史中考的考查層次仍以理解分析(高階思維)為主。穩(wěn)中求新,注重問題和情境的創(chuàng)新設計,試題注重創(chuàng)設新情境,廣泛取材,努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所選素材與學生所學內容、具備的關鍵能力關聯性強,問題的設置、任務與新情境高度融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問題設計緊密圍繞試題立意展開,問題結構呈現層次性、遞進性、關聯性,問題指向具有實踐性、應用性、操作性。例如,2023年廣東省卷選擇題第3題、第4題、第11題、第20題,分別用秦時南郡廷律令內容、出土漢代文物的相關圖片、晚清社會風氣的描述、中國關稅平均稅率的變化情況示意圖,創(chuàng)設了真實、鮮活的情境,輔以恰當的問題設計,指向明確,貼近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3.依托跨學科主題學習,考查綜合運用能力
2022新課標增設核心素養(yǎng)和跨學科主題學習,這兩點是未來中考命題趨勢的關鍵。跨學科主題學習要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下,更加注意運用其他學科的能力去解決歷史問題。除了牢固把握5個歷史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之外,更加注重他們的內在聯系。跨學科在2022年廣東省卷中占14分,在2023年廣東省卷中占20分,學科涉及地理、語文、美術、道法、物理、科學等,充分體現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要求學生能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
二、教學及備考建議
1.夯實基礎,抓主干
基礎知識是考試考查的本和源。因此復習時大家要注重一輪復習時重點基礎知識的梳理,同時還要兼顧小專題知識的整合。例如,在復習《鴉片戰(zhàn)爭》時,除了需要梳理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還需要將它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及其他侵華戰(zhàn)爭結合起來,同時講述其原因時還要將其和英國工業(yè)革命聯系起來,等等。
2.梳理知識,建體系
在歷史復習過程中,我們要用歷史發(fā)展線索串起零散的歷史知識點,進而探究歷史的總體面貌。新課標中提到的大概念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復習備考過程中將碎片化知識結構化、體系化的有益途徑。在教學中,用問題引導、圖片探究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掌握知識。通過思維導圖或圖表的方式,把所學的知識點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歷史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達到對知識點,知識線索、知識面的全面把握。
3.培養(yǎng)能力,抓素養(yǎng)
近幾年中考試題都注重對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核心素養(yǎng)考查不是孤立的,五大素養(yǎng)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夯實基礎知識,也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思維深度、拓寬視野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準確性,實現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的突破,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