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作為勞動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對于智力落后學生而言尤為重要。烹飪對于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智力落后學生而言亦是如此。與一般兒童相比,智力落后學生由于殘疾的原因學習興趣較少,學習動機水平低;他們的需要多以低級需要為主,以滿足生理的需求為主。記得我第一次上課學習番茄炒蛋的時候,學生們的積極性并不高,課堂學習氛圍較差,學生都懶得回答問題,更不要說動手操作,整節課下來所有的操作步驟基本上是我獨自進行,但當我炒好并端到他們面前品嘗的時候,學生們一下子兩眼放光,馬上就對這門課有了興趣,而一個人有了感興趣的事,那么他的注意力會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升,他的其他各方面也會獲得發展。對大部門智力落后學生而言,美食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誘惑,是他們興趣所在。
二、小步子多循環,提高訓練效果
雖然知道學生烹飪感興趣,但接下來幾次的教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太難教了。很簡單的擇菜,學生也難以按照你的思路走,最主要的是,好不容易教會了,下一節課又不會了。后來我慢慢意識到,對待這類學生,我們要把步子放小一點,慢一點,同時更多的進行復習和鞏固,才能更好地讓他們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所以后面我教的時候,都是把操作過程拆成若干個小步驟,若干個練習,然后循環鞏固通過這種小步子多循環的方法,教學效果提升明顯。智力落后學生記憶力差,思維直觀,不能像一般人一樣思考和解決問題。所以在對智力落后兒童進行教學時不能急于求成,應適當的將教學內容分解成幾個甚至十幾個簡單的步驟,讓學生從一個又一個簡單的內容和步驟學起,一步一步慢慢推進,最后再連貫成一個完整的步驟。
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雖然找到了方法訣竅,但學習進程也是曲折艱難的,剛開始的那幾個月,基本每節課他們都能跟著我的教學思路走,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安排的簡單任務都能按要求完成。可慢慢地他們的積極性有所下降,有時甚至不肯去進行操作了,通過一段時間的查找,我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我對他們的認可不夠,于是我加強了對他們上課表現的表揚和肯定,發現認真上課或有點滴進步的時候就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同時在完成一些階段性任務后就給予獎勵和放松。每學會一道菜,我還會發給他們喜歡的零食作為獎勵,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學生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又漸漸提高了。
四、家校合作,共育學生
烹飪課堂的最終落腳點是回歸家庭、適應社會。家庭是學生最重要的生活場所之一,也是檢驗勞動教育成果走出學校之后的第一個實踐場所,離開了這個特定的環境,就談不上勞動能力的形成。學生習得的成果需要在家庭和社會中得到應用和檢驗。因此,智力落后兒童的訓練要發揮最大的效果,家長的合作和參與是不可缺少的,而智力落后兒童遷移能力差、遺忘快,需要家長配合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學校要和家長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盡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學生在學校中學習會了一項技能,需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并叮囑家長放手讓學生在家里鍛煉、及時鞏固勞動成果。所以每一周我教學生學會一個菜品,都會布置相應的周末烹飪作業,讓家長協助和配合讓他進行實踐和操作,完成相應的菜品制作,同時拍攝照片或者視頻進行反饋,不斷鞏固和提升他獲得的一些烹飪技能,不斷提升家庭及他個人的生活質量。只有教會家長正確訓練的方法和策略,家長才能在家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才能幫助智力落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提高智力落后學生的生活能力。作為老師,要與家長結為盟友,共同教育學生,才能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