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立德樹人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小學體育教師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并培養他們的堅強意志。針對這一目標,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積極探尋德育融入教學的途徑,以豐富課堂活動,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推進課程改革
相較于其他學科,體育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立德樹人是小學階段的教育總目標,將其融入體育教學有助于推進課程改革。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開展德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其情操,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年齡小、閱歷不足,思想和心理尚不成熟,他們缺乏基本的判斷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開展德育顯得尤為重要。將德育與體育教育相融合,不僅能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有助于豐富體育課堂的內涵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元素可以豐富課堂的內涵。對于教師而言,德育的滲透不應局限于向學生傳授抽象的道德理念,而應將德育理念具體化,貫穿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引入新的知識點,如將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體育課程,或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體育鍛煉活動,從而在日常教學中逐步達成德育目標。
二、體育教學與德育的關系
(一)教學內容與德育的關系
體育課堂的內容和運動形式極為豐富,為德育的融入提供了契機。例如,田徑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意志力,而運動比賽則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規則意識。此外,一些杰出運動員的輝煌成就也可以作為教學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杰出運動員的比賽視頻,學習他們勇于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
(二)教學評價與德育的關系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鼓勵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選擇適當的評價手段,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教學與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提高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
運動能力包括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育展示或比賽三個維度,體現了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綜合能力。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此外,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元素,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
以田徑類運動為例。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加強跳躍能力、爆發力等方面的訓練,并適時融入德育元素。為了加快學生的奔跑速度,教師應先將“跑”的技術動作分解成擺臂、抬腳、跑等基礎動作,并設計30米跑、5秒快速高抬腿跑等練習活動,讓學生在持續練習中理解堅持鍛煉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營造直觀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跳躍動作,然后設計半蹲跳、臺階跳、雙腿縱跳等練習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跳躍潛能,增強其對體育學習的信心。為了增強學生的爆發力,教師應在教學前進行體測,要求學生完成5個立臥撐、10個縱跳摸高和2個快速斜身引體動作。在發現部分學生無法按時完成測試時,教師應制訂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將德育理念融入其中,使學生在鍛煉爆發力的同時,提升核心素養。教師結合運動技能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并在過程中融入德育元素,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顯著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鍛煉習慣。具體而言,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名學生都能獲得鍛煉的機會,并注重對學生行為的指導,為學生示范正確行為,使學生在持續的實踐中養成正確的鍛煉習慣,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擁有強健的體魄。
以肥胖問題為例,當前小學階段學生的肥胖率不斷上升,部分肥胖學生因體重問題遭到嘲笑,產生了心理陰影。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特別關注這些學生,通過生活、學習和訓練中的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首先,部分肥胖學生的體能較弱,容易在體育訓練中因他人的嘲笑而喪失自信,教師應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愛和鼓勵,通過講解一些名人克服困難的勵志故事,激勵學生相信自己、勇于嘗試。其次,教師應根據肥胖學生的運動基礎和心理特點,設計與他們能力相適應的體能測試,觀察學生在測試中的表現,并據此設置合理的測試標準。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干預方案,并開展健康知識教育,進行心理疏導,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最后,教師應根據干預方案中的內容指導和監督學生進行訓練活動。例如,肥胖學生在奔跑、跳躍時會給膝蓋等部位造成較大損傷,教師可以先指導他們做高抬腿動作或原地踏步。在耐力訓練方面,教師可以讓他們先從30米、50米、100米的短距離跑步開始。通過這樣的訓練,肥胖學生的體重逐漸下降,體能基礎得到加強,體能測試成績也顯著提高。這些進步會使肥胖學生感到喜悅和自信,進而成為他們持續鍛煉的動力,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鍛煉習慣。
(三)發揮游戲的育人功能,培養優秀品德
體育品德是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展現的行為規范、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它與德育緊密相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借助游戲規則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通過團隊游戲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以足球教學為例,教師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控球技術水平,并通過設計趣味性的游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體育精神。教師可以開展“搶運物資”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選擇一塊正方形的空曠區域,并準備2個足球、24個標志桶和6件分隊背心。教師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人,兩組分別站在正方形區域相鄰的兩個角,對角區域則各放置12個標志桶,球員依次快速運球到對角線區域,并將標志桶取回放至起點。在運球過程中,一個小組可以為另一個小組制造障礙,甚至搶奪另一個小組的足球,最先將所有標志桶取回的小組獲勝。
在游戲過程中,為了盡快取回所有標志桶,學生必須在避免對手干擾的同時,保持穩定的運球節奏。隨著游戲的進行,教師注意到部分學生專注于干擾對方,而忽略了自身的控球技巧,導致足球中途失控,自己不得不重新開始。此時,教師應適時暫停游戲,為各小組提供討論的機會,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在干擾對手的同時,保持本組的運球效率。此外,教師可以向控球能力較弱的學生傳授一些實用的技巧。通過多輪游戲的對抗,學生的參與熱情被有效激發,他們積極思考策略以求勝利,展現了集體智慧和良好的合作能力。雖然各小組競爭激烈,但他們都嚴格遵守游戲規則,通過公平競爭贏得勝利,這展現了學生的優秀品德。
(四)制訂合理的練習計劃,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應為學生制訂合理的練習計劃,并在計劃中融入德育內容。具體而言,教師應將體育教學延伸至課外,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興趣愛好,制訂練習計劃,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接受德育的熏陶。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體育表現,了解他們的體能水平、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長,進而制訂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課內外練習計劃,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首先,在制訂課堂練習計劃時,教師應將學生劃分為基礎較弱、基礎一般、基礎較強三個層次,并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布置不同的訓練任務,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并在教學結束前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檢驗訓練效果。其次,在制訂課后練習計劃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擁有同樣愛好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制訂訓練計劃,并在計劃中明確訓練時間、練習方式、技巧等內容。最后,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給予鼓勵,定期比較練習前后的變化,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培養他們持續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五)重視德育工作,培養社會責任感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需求,同時關注道德品質的培養。對小學生來說,教師應培養他們團結互助、獨立自主等優秀品格。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德育工作,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的言行,進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同時,教師可以開展校園活動,營造德育氛圍,引導學生理解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系,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學校應定期開展運動會等活動,為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營造良好的環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德育的滲透,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責任感。首先,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通過比賽檢驗自己的運動技能水平,并在競技中培養體育精神。其次,教師應在比賽前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他們研究運動項目、技能和戰術,以鞏固知識,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最后,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教師應提供足夠的訓練機會,讓學生在訓練中相互配合,從而培養他們的競賽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將德育元素融入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時,教師也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對特殊群體提供額外的關懷和支持,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推動體育教學的持續改革與進步。
(作者單位:青島市即墨區大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