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是一種教育手段,它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實際操作技能,豐富幼兒的實踐經驗,還可以增強幼兒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自然教育的核心是讓參與者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通過勞動來接受教育。教師可以將探索自然的過程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將勞動探究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現象,從而增強他們的觀察力,并為他們提供探究和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幼兒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同時樹立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并弘揚勞動精神。
一、選自然微場景,激發勞動熱情
(一)微場景,大世界
在微課程中,教師需要聚焦于一個微小的場景,讓幼兒在探索過程中體驗世界的廣闊。教師將勞動教育與自然教育結合,可以豐富幼兒的勞動經驗。例如,一個小小的池塘可以成為幼兒學習的基地,從夏季池塘中盛開的荷花聯想到淤泥中的蓮藕,讓幼兒對世界有更深入的認識。一個普通的菜園可以成為幼兒探索的樂園,如觀察植物的栽種與生長過程,從而與自然有更親密的接觸。這些看似平凡的微場景,實際上反映了世界的真實面貌,當幼兒置身其中,自然會產生無盡的探索欲望,渴望與之互動,從而增強勞動自覺性。
(二)重引導,提興趣
在開展勞動教育微課程之前,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至關重要。為此,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思維引導。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小公園作為微場景,那里綠草如茵,野花點綴,河水輕輕流淌,偶爾有小魚躍出水面,構成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然而,草坪上的包裝紙、塑料瓶等垃圾,卻破壞了這份和諧。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欣賞公園的美景,讓他們躺在干凈的草坪上,感受陽光和微風,擁抱大樹,撫摸小花。隨后,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分享他們的感受。在這種環境下,幼兒會表達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忽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垃圾。這時,教師可以提醒他們:“這些垃圾是不是很刺眼,美麗的風景被垃圾破壞了,你們有什么感想?”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幼兒會自發地提出清理垃圾,讓草坪恢復潔凈的要求。同樣,如果場景是花園,教師可以先讓幼兒欣賞盛開的鮮花,然后引導他們注意雜草,從而認識到清除雜草的必要性。這些微場景反映了自然環境中常見的問題,需要通過勞動來解決。不同的微場景需要不同的引導策略,教師應以最簡單、直觀的方式,讓幼兒感受自然世界的原始之美,及時發現不和諧的因素,并理解勞動在保護自然環境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對勞動的興趣。
二、觀自然微生命,樹立勞動意識
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需要通過親身實踐來獲得經驗。因此,探索自然中的生命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具有獨特生長特征和生活習性的生命體,它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展現出精妙而復雜的生態智慧。幼兒需要直接接觸這些生命,觀察生命的成長過程,從而產生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共同種植一棵樹,讓幼兒參與挖土、放樹苗、填土、澆水、施肥、為樹苗掛牌等環節。當幼兒將樹苗放入土壤后,需要持續地照料它,定期觀察并記錄其生長變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富有意義的勞動活動,如為小樹制作保暖外套等。在勞動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問:“你們覺得勞動辛苦嗎?”幼兒回答:“一點也不辛苦!我們認真地為小樹苗澆水、清除周圍的雜草,用心照料它,希望它能快速成長,為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貢獻力量!”教師應對幼兒的勤奮給予表揚,以保持他們對勞動的熱情。同樣,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飼養蠶寶寶,觀察它們的成長過程和日常生活習性。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幼兒長期參與勞動,還有助于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珍惜生命、尊重自然。
三、捕自然小現象,端正勞動態度
(一)小現象,大成就
自然界中存在各種有趣的現象,如風雨雷電、螞蟻搬家、蜻蜓低飛等,這些現象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它們為幼兒探索科學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在微課程中,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然界中的奇妙現象。例如,當幼兒觀察到樹葉由綠轉黃,最終飄落至地面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收集這些落葉,并鼓勵他們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具有個性的手工藝品。同樣,幼兒可以去田野收集稻草和麥穗,通過剪切、捆綁和編織等手段,制作出各種有趣的物品。通過參與這樣的活動,幼兒能夠理解自然界中每一種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學會尊重勞動成果,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愛觀察,善動手
在開展微課程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并培養他們愛觀察的良好習慣。這不僅包括對自然界細微現象的觀察,還包括從所觀察的事物中發現勞動的價值。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草莓采摘園一起采摘草莓。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四處觀察,并分享他們的發現。幼兒很快注意到,草莓園中的草莓顏色深淺不一、大小各異。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探究造成這種生長差異的原因。通過觀察不同草莓的生長位置,幼兒發現,在同一株草莓中,那些生長在較高位置的草莓往往顏色更紅,這是因為它們較少被葉子遮擋,獲得了更多的陽光,生長得更為飽滿。在觀察了各種草莓的特點之后,幼兒需要學會區分哪些草莓已經成熟,可以采摘,哪些尚未成熟,仍需要繼續生長。教師還可以現場展示不同成熟度的草莓,如顏色發白的草莓尚未成熟,而呈現紅色的草莓已經完全成熟。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一邊學習,一邊參與勞動,通過親身體驗獲得了更多的自然知識,掌握了更多的勞動技能。
四、玩自然小游戲,提高勞動技能水平
(一)小游戲,大智慧
在親自然實踐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實踐來學習和掌握各種勞動技能。在勞動教育微課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融入娛樂元素,將游戲與勞動結合,激發幼兒持續的勞動熱情。圍繞特定的微場景,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相關游戲。教師可以以一棵樹為微場景,設計“聽樹的心跳”“拓印樹皮”“編織植物手環”等游戲;以農場為微場景,設計“除害小專家”“誰是收割機”等游戲。幼兒喜歡與自然互動,并對新奇的勞動活動充滿興趣,然而他們難以保持這種熱情,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這是因為幼兒缺乏勞動知識和技能,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對此,教師應通過游戲傳授勞動知識和技能,讓幼兒學會勞動,掌握輕松勞動的方法。勞動教育不僅包含勞動本身,還包括同伴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游戲有助于幼兒發現自己的潛能,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更自信地參與勞動。
(二)玩中學,學而勞
以落葉覆蓋小路這一微場景為例,教師可以基于這一場景開展勞動教育微課程。教師需要將所有幼兒分成兩組,讓他們思考如何在限定時間內從地面收集盡可能多的落葉,并將它們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桶中。比賽開始后,第一組幼兒紛紛沖向地面,抓起樹葉后跑回桶邊,不斷重復這一過程;第二組幼兒使用簸箕和掃帚,部分幼兒負責穩住簸箕,使其微傾斜于地面,部分幼兒則用掃帚將周圍的落葉掃成一堆,然后掃進簸箕中,剩下的幼兒迅速將裝滿落葉的簸箕搬到桶邊,把落葉倒進去。游戲結束后,第一組幼兒收集到的落葉的數量明顯少于第二組。面對這樣的結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原因并進行討論。通過兩組之間的鮮明對比,幼兒可以認識到,只有有序合作,才能高效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進一步將這一認識與勞動聯系起來:“在勞動時,我們必須注意方法,使用適當的工具,并與他人合作。這樣不僅能讓每個人的工作變得更輕松,還能高效地完成勞動任務。”每一次勞動任務的順利完成,都能進一步增強幼兒參與更多勞動的意愿。
結語
勞動教育微課程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開發與自然資源相關的勞動教育微課程對于幼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自然中勞動,幼兒能夠感受萬物的神奇,享受生活的樂趣,并從中獲得持續勞動的內在動力。教師應當拓寬視野,提高指導和教學能力,并運用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引導幼兒觀察自然、融入自然、服務自然,讓幼兒樹立勞動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弘揚勞動精神。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