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是一種讓體驗者在自然體系下,通過勞動來接受教育的模式。它強調要尊重個體的天性,并提升其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自然教育是人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幼兒認知水平為出發點,設計自然勞動主題的微課程,使幼兒享受勞動活動的樂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成為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
一、依托自然教育理念設計勞動教育微課程的優勢
(一)增強生態意識
自然教育是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基礎教育,也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幼兒園階段是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關鍵時期,教師將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微課程中,不僅能向幼兒傳授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的相關知識,還能引導他們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在自然勞動活動中,幼兒能夠與動植物進行互動,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脆弱,深刻體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可以使幼兒意識到,人類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需要珍惜有限的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生命。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有效地增強幼兒的生態意識。
(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自然教育視角下,勞動教育微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在開展勞動教育微課程的過程中,幼兒親身參與自然勞動活動,能夠增強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學會尊重和熱愛勞動。在等待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理解付出與收獲之間的關系,明白勞動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堅定的毅力。此外,大多數勞動任務要求幼兒相互合作,這可以使他們認識到每個人在團隊中的貢獻都是獨一無二的,從而營造出團結合作、共同奮斗的積極氛圍。
二、自然教育視角下幼兒勞動教育微課程的設計策略
(一)觀察植物,激發勞動興趣
教師應以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出發點,設計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植物觀察微課程,引導幼兒探索植物的外觀特征和生長習性,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他們對勞動的興趣。
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幼兒觀察的植物。以綠蘿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圍繞植物觀察和護理的勞動教育微課程,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在觀察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觀察綠蘿。小朋友們需要分成三組來仔細觀察這三盆綠蘿,然后告訴老師它的葉子、莖和根分別有什么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開始認真觀察植物特征,并積極分享他們的發現:“綠蘿的葉子薄薄的,形狀像被拉長的愛心,上面還有一些淺黃色的斑點。”還有幼兒補充道:“綠蘿的莖細細長長的,有很多分支,像樹枝一樣伸出去。”這種細致的觀察和分享過程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的興趣。接著,教師可以簡單介紹綠蘿的生長習性:“綠蘿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茁壯成長,即便在光線較弱的室內也能良好生長。綠蘿的生長速度很快,能迅速爬滿支架。更厲害的是,綠蘿是公認的空氣凈化器,能夠吸收一些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在幼兒初步了解綠蘿的特征后,教師可以組織他們參與植物護理活動。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將綠蘿種在適合的容器中,引導他們學習如何將植物移植到新的生長環境中。這種親身體驗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勞動責任感和勞動意識。在微課程結束后,幼兒需要持續觀察綠蘿的生長情況,關注葉片顏色、形狀的變化,以及莖的生長速度,并通過寫日記或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有助于將觀察植物這一簡單的微課程活動轉化為持久的勞動體驗。
(二)喂養動物,端正勞動態度
相較于植物,動物能給予幼兒更積極的互動體驗。因此,教師開展以喂養動物為主題的勞動教育微課程,可以使幼兒形成積極的勞動態度。
為了確保勞動教育微課程的順利實施,教師可以選擇兔子、倉鼠等小型動物。以喂養兔子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小麥,并提供一個干凈舒適的籠子,讓兔子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幼兒介紹兔子的食物需求和生活習性:“小朋友們的主食是米飯,而兔子是食草類動物,它們的主食是干草,所以老師準備了很多小麥草。兔子每天都需要喝干凈的水,小朋友們要每天給兔子換水。兔子喜歡和人類建立親密關系,因此,小朋友們可以多和它們交流,輕輕地撫摸它們。”在幼兒初步了解兔子的食物需求和生活習性后,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如何正確地喂兔子。在喂食兔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介紹一些基礎的動物保護知識,如“兔子和小朋友們一樣,也會生病,這就需要我們時刻關心兔子的健康狀況。如果看到小兔子不喝水、不吃飯,就要及時帶它到寵物醫院治療”。在了解這些知識后,幼兒能學會保護動物,增強愛護動物的意識,形成尊重生命的態度。在微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體驗長時間的喂養過程,制作固定的喂養時間表,確保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喂養兔子。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能逐漸養成愛護動物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關注身邊的其他動物,理解勞動的重要意義。這種體驗有助于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
(三)種植蔬菜,提高勞動技能水平
自然教育視角下,勞動教育要求幼兒走進自然,體驗真實的自然勞動。因此,教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學習種植蔬菜。這不僅能讓幼兒享受勞動的樂趣,還能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水平。
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園種植的蔬菜種類,如生長周期短、易于在小型容器中生存的蔬菜。教師還應準備排水性良好的花盆、富含營養的土壤、種植工具,確保蔬菜能夠健康生長,幫助幼兒提高種植成功率。以種植胡蘿卜為例,教師可以先向幼兒簡要地介紹課程內容:“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種植胡蘿卜,小朋友們分成四人一組來老師這里領取花盆和土壤,然后老師會教你們怎么種植胡蘿卜。”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種植,如將土壤倒入花盆并翻土,確保土壤間隙適宜,然后將胡蘿卜種子埋入1厘米~2厘米深的松土中。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播種時種子的間距,避免它們爭奪營養。播種后,教師可以教導幼兒輕輕澆水,以保證土壤適度濕潤。在完成種植后,幼兒需要將花盆置于充足的陽光下,并每日檢查土壤濕度。當胡蘿卜苗出土后,教師可以提醒幼兒適當降低澆水頻率,確保胡蘿卜苗得到適量水分和充足陽光。當胡蘿卜苗長至5厘米高時,需要進行疏苗,教師可以指導幼兒保留長勢最好的苗,并讓他們及時處理出現的病蟲害問題,如通過施肥進行防治。胡蘿卜成熟后,幼兒可以采摘自己種植的胡蘿卜,享受勞動成果,并與他人分享。這種成就感會激勵幼兒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日常生活,激發他們對自然勞動的興趣。
通過參與種植蔬菜的勞動活動,幼兒能夠學習播種、澆水、施肥等基礎種植技能,并在等待蔬菜成熟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勞動技能水平。這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耐心和觀察力,使其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四)變廢為寶,增強環保意識
以廢物利用為主題的勞動教育微課程旨在引導幼兒用創造性的視角對待“無用”資源,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教師可以先教導幼兒如何正確分類和處理垃圾,可以問幼兒:“小朋友們肯定都聽說過垃圾分類,哪個小朋友知道怎樣分類呢?”有幼兒回答:“可回收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廚余垃圾是食物垃圾。”接著,教師可以引出微課程的重點:“那我們今天就圍繞可回收垃圾來實現變廢為寶吧。”然后,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或播放視頻,讓幼兒了解可回收垃圾的處理方式,例如,紙張、塑料瓶或紐扣等廢舊材料可以用來制作手工藝品,廢舊衣物可以用來制作布藝玩具或小書包,瓶子或罐子等廢舊容器可以用來種植小型植物。以廢舊塑料瓶的改造利用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塑料瓶的特點,圍繞塑料瓶充分發散思維。在幼兒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師可以舉辦創意分享會,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操作經驗和實踐感悟。例如,有幼兒將幾個塑料瓶拼接到一起,制成了一個火箭形狀的裝飾品,他開心地說道:“我用塑料瓶做了一個‘火箭’,沒想到用平時被我扔掉的塑料瓶做成裝飾品會這么酷,我要好好找找還有什么廢舊物品可以用來制作‘火箭’。”此外,教師要在微課實施過程中向幼兒傳達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激發他們的環保意識。在微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參與廢物再利用的實踐活動,引導幼兒樹立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正確價值觀。這不僅能使幼兒學習環保知識和技能,增強環保意識和創造力,還能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助力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結語
勞動教育微課程為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提供了平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設計切實可行的微課程內容,并將自然教育的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這能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此外,勞動教育微課程的實施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水平,還能使幼兒樹立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從而實現勞動育人的核心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