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幼兒愛勞動、會勞動的良好習慣,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的勞動技能。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自我學習與成長的初始階段,他們開始細致地觀察周圍世界,并逐步形成自我認知。勞動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因此,自然視域下,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讓幼兒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深入領會勞動的內在價值,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一、重視勞動教育,挖掘課程價值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勞動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前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設計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親自體驗,將日常生活融入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如組織包餃子活動。從揉捏面團、搟餃子皮、攪拌餡料,到包餃子和蒸煮餃子,每一個環節對幼兒而言都是新鮮而充滿吸引力的,充滿了挑戰和樂趣。教師設計以“小餃子 大趣味”為主題的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可以使幼兒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參與勞動,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并引導他們學習揉、捏、搟、拌、包等基本技能,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合作精神。
二、優化課程設計,做好統籌規劃
幼兒園是幼兒日常學習生活,獲得勞動體驗的重要場所。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的設計應立足園內現有資源,提高幼兒的勞動實踐水平,增強勞動教育效果。在確立了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的主題“小餃子 大趣味”后,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統籌規劃,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一)合理利用課程資源
一是自然資源,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認識自然食材,包括韭菜、白菜等,讓幼兒直觀感受自然的饋贈與美好。二是烹飪工具。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認識包餃子所需要的基礎工具,如搟面杖、切菜板、刀具、餃子皮模具等。三是家長資源。教師可以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收集關于餃子的各種資料,引導幼兒觀察餃子的外形特征,了解餃子的制作過程,以豐富課程內容。
(二)優化課程目標
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通過交流和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深入探究餃子的外觀特征及營養價值,激發他們對包餃子活動的熱情。在掌握包餃子的步驟后,幼兒應了解制作餃子所需要的各種食材,并親自嘗試制作餃子皮和餃子餡,最終掌握包餃子的技巧。在這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幼兒能夠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三)優化課程內容
教師應先組織幼兒觀察餃子的外觀,初步探究其起源。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究餃子餡的成分,了解其營養價值。然后,教師需要準備所需要的食材和工具,并讓幼兒熟悉包餃子的流程。當餃子包好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將餃子煮熟或蒸熟,與幼兒一起品嘗餃子,享受美味,并引導幼兒分享活動感受。最后,教師可以引入與餃子相關的文化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營造勞動氛圍,培養勞動意識
教師需要營造積極的勞動環境,讓幼兒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家長參與,加強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雖然大部分幼兒品嘗過餃子這種美食,但他們對餃子的歷史起源卻知之甚少。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家校互動平臺,邀請家長帶領幼兒去超市觀察餃子的外觀,并收集相關的圖片和繪本,將其帶到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幼兒展示各種餃子的圖片,讓他們了解餃子的多種形狀,同時講述餃子的起源。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勞動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講述繪本故事《七只鼴鼠包餃子》,故事中的七只鼴鼠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并分享餃子。教師介紹餃子的傳說和繪本故事,可以激發幼兒對我國傳統美食餃子的興趣。
教師還可以播放關于餃子制作過程的視頻,讓幼兒了解如何將面粉加水攪拌,揉捏成團,并搟成大小一致的薄面皮。餃子餡是餃子的靈魂,提起美味的餃子餡,幼兒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幼兒認為大蝦玉米餡十分誘人,只需要將蝦洗凈切碎,加入金黃的玉米粒,便能激發食欲;有的幼兒覺得豬肉白菜餡制作起來簡單,新鮮的五花肉搭配大白菜,再加入適量調料,既營養又美味;還有的幼兒喜歡韭菜雞蛋餡,嫩綠的韭菜與香軟的雞蛋相搭配,讓人食欲大增。結合幼兒親手種植的蔬菜,最終教師決定帶領幼兒制作青菜豬肉餡的餃子。教師在課內外共同營造包餃子的勞動氛圍,使幼兒對餃子產生了好奇,對包餃子活動充滿了期待。
四、實施勞動課程,注重實踐體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的核心在于行動,教師必須讓幼兒在實踐中動手操作,通過親身體驗來掌握勞動技能。當幼兒初次接觸勞動活動,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耐心地提供指導,鼓勵他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讓他們明白辛勤付出是獲得成果的必經之路。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包餃子的流程圖:第一步要準備食材和工具,食材包括面粉、水、餡料等,工具包括搟面杖、刀、餃子皮模具等;第二步是和面,將水和面粉按比例混合,用手揉成面團;第三步是搟餃子皮,用搟面杖將面團搟成薄片,并用模具壓出圓形餃子皮;第四步是包餃子,將餡料放在餃子皮中間,對折并捏緊邊緣;第五步是煮餃子,將餃子放入沸水,等餃子全部漂浮在水面,就可以開始享用餃子了。通過這張流程圖,幼兒能直觀地了解包餃子的整個過程,并享受勞動的樂趣。
包餃子需要幼兒分工合作,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搟餃子皮,另一組負責制作餡料。負責搟餃子皮的幼兒在保育員的幫助下,將面粉和各種水按比例混合,用手揉成面團,再用搟面杖和模具制作出餃子皮。而負責制作餡料的幼兒則先去菜園摘青菜,然后將青菜帶到水池邊清洗。清洗干凈的青菜需要剁碎,幼兒找來切菜板和玩具刀,認真地切起菜來,然后在保育員的協助下將肉和菜攪拌調味,餃子餡就準備好了。
在包餃子環節,幼兒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餃子露餡、破皮等。教師應鼓勵幼兒尋找解決辦法。有的幼兒獨立思考,有的則與同伴一起討論。經過多次嘗試,他們找到了解決方法:根據餃子皮的大小放入適量的餡料,并將其放在餃子皮中間。如果餃子皮太黏,可以在邊緣撒上一些面粉;如果餃子皮封口不嚴,可以在邊緣蘸點水或使用餃子模型工具封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將一個個餃子放入沸水中煮熟。不久,香噴噴的餃子就出鍋了,幼兒開始品嘗美味,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冬至的習俗,向幼兒講述吃餃子的傳統意義。通過這次實踐操作,幼兒深刻認識到勞動的不易,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對勞動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五、及時進行反思,提高教育質量
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開發的。在課程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反思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方法的適宜性、幼兒的接受度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情況。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育質量。
教師設計幼兒喜愛的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可以改變幼兒對勞動活動的態度,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他們不僅參與了食材的收集和餃子的制作過程,還積極思考,與同伴合作解決了勞動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參與這樣的活動,幼兒學會了制作餃子,提高了團隊合作的能力。“小餃子 大趣味”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體驗從食材準備到享用美食的復雜過程,讓幼兒享受到勞動的樂趣,增強他們熱愛勞動的意識,從而學會珍惜糧食,避免浪費。
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激發了幼兒參與勞動的熱情,他們會把獲得的勞動啟示應用于其他活動。教師及時反思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專業化成長。通過課后反思,教師能更準確地把握幼兒的學習情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積累豐富的教育經驗,設計出更多滿足幼兒需求的勞動教育班本微課程,進一步推動勞動教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