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通過提供一些關鍵素材,讓學生組建團隊自主探索并解決一個開放式問題來學習。PBL的核心在于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全面發展。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成為積極的探索者和問題的解決者,能夠很好地達成學習目標?;诖?,文章探討了基于PBL理念的中職語文閱讀作業設計意義、原則和實施路徑,以期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中職語文閱讀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形式與內容的單一性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部分教師在設計中職語文閱讀作業時過多布置機械性的重復任務,如背誦和抄寫,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下降。同時,閱讀作業強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鑒賞,而這類作業大多注重答題技巧的訓練,并以出題者的視角取代學生的個人體驗,使得學生只關注答案的準確性,而非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二)作業之間缺乏聯系
在中職語文閱讀作業設計中,部分教師側重學生對具體事實性知識的復述和對文本表層信息的感知,忽視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深度理解能力的培養。部分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缺乏聯系,缺少對知識點的橫向比較和縱向深化,因此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基于PBL理念的語文閱讀作業設計意義
(一)多維視野下的學習邊界突破
基于PBL理念,語文閱讀作業設計的核心特征在于突破傳統學習模式的單一維度束縛,致力于營造跨越課堂內外、學科界限與社會現實的多維學習環境。這種作業設計強調真實性、實踐性和社會性,要求學生運用綜合性的方法,融合多學科的知識與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并獲得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這種作業設計能加強語文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領域的聯系,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學習空間,激勵他們根據個人興趣和創新潛力進行個性化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從知識掌握到思維的認知建構
學習的本質在于識別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傳統的作業設計通常強調知識的積累和記憶,而基于PBL理念的作業設計則將核心問題作為掌握知識的出發點,將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緊密聯系起來,要求教師依據學科基礎,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具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核心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圍繞這些核心問題解讀文本、發現規律,進行知識的抽象概括和遷移應用,并通過“編碼—轉換—解碼”的過程,建立更為合理、全面的認知結構。借助新建立的認知結構,學生能夠學習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創新,從而提高思維能力。
(三)實現語文要素從分化走向融合
語文要素涵蓋語文知識、方法手段、學習能力、學習策略、學習習慣等方面,它們共同構成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由于教材結構的限制,語文要素往往被分散在單元導語、注釋、課后習題、閱讀鏈接等輔助性學習系統中,呈現出零散的特點。基于PBL理念的閱讀作業設計,是一種融合教學元素的作業設計方式,它以知識為起點,特別強調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能融合各種語文要素,促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三、基于PBL理念的中職語文閱讀作業設計原則
(一)縱向關聯,聚焦大單元目標
在PBL理念下,語文閱讀作業的設計應遵循縱向關聯原則,確保每一項作業的目標與大單元教學的總體目標直接對應。以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林黛玉進賈府》為例。在組織學生拓展閱讀《紅樓夢》時,教師設計的閱讀作業序列應從厘清人物關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梳理小說的整體藝術架構出發,直至體會小說的主旨和藝術價值。每項作業都精準地定位在“探究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心理”這一單元目標上,聚焦學生審美鑒賞與文化批判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現一種從微觀到宏觀、從部分到整體的目標驅動路徑。
(二)橫向細化,設計遞進式作業任務
作業設計應當遵循橫向細化原則,教師應將單元目標拆解為一系列遞進式作業任務,確保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逐步積累,又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信息處理、文化比較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在組織學生拓展閱讀《紅樓夢》時,教師可以設計四個遞進式作業任務:一是“女性贊歌”,思考作品如何通過敘寫青年女子的離合悲歡、興衰際遇,贊美女性的智慧與品性;二是“愛情悲歌”,思考作品如何通過敘寫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歌頌反抗封建禮教的自然真摯的愛情;三是“家族挽歌”,思考作品如何通過敘寫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展現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深入剖析社會矛盾;四是“人生幻滅”,思考作品如何通過描述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沖突及理想世界的最終毀滅,傳達深刻的人文意識。
從學習內容的角度來看,每個作業任務都緊密圍繞單元的核心目標和本質問題,任務之間相互關聯并呈現出遞進式的層級聯動,有助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三)情境融入,設計驅動任務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建立完整且富有意義的認知結構,基于PBL理念的語文閱讀作業設計必須融入情境。這要求作業內容被置于真實或模擬的情境,通過逐步遞進的驅動任務,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名為“紅樓甄選畫冊”的項目,引導學生從《紅樓夢》中挑選出恰當的場景。在該項目下,教師可以設計三個任務:一是挑選體現《紅樓夢》“現實世界”的場景,讓學生圍繞“濁”與“欲”這兩個核心特征挑選相應的插圖,并為所選場景和畫面撰寫詳細的說明;二是挑選反映《紅樓夢》“理想世界”的場景,讓學生圍繞“清”與“情”這兩個核心特征挑選相應的插圖,并為所選場景和畫面撰寫說明;三是分析“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之間的關系,并撰寫一份前言,闡述設計的意圖和目的。
每個任務之間形成遞進關系,有序推進、逐層深入。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加強學習活動與現實世界的聯系,還能深化學生的認知建構過程,使知識學習與技能應用在真實情境中得到深度融合,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四、基于PBL理念的中職語文閱讀作業設計實施路徑
(一)從靜態走向動態的“記憶與再認”作業設計
在PBL理念下,“記憶與再認”作業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這類作業并非僅要求學生記憶孤立的知識點,而是要求學生將知識嵌入特定情境中,進行靈活運用與再創造。通過對字、詞、句、段、篇的深入分析,學生能夠識別關鍵信息、理解文本內容,并充分地讀懂文本,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紅樓夢》閱讀項目中,初步的“記憶與再認”作業可以包括對主要情節、人物關系的理解和記憶。這一階段的作業設計應以文本內容的復述、角色描寫、情節重現等形式展開,以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制作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譜,呈現家族介紹、家族關系與家族譜系”這一作業,引導學生將靜態的記憶內容轉化為對文本結構和人物關系的動態分析,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全面理解。
(二)指向結構化的“策略化思維”作業設計
“策略化思維”作業設計專注于審美性閱讀,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深入揣摩、品味和欣賞文本中的技術和藝術元素,培養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這類作業設計強調任務的系統化和結構化,鼓勵學生采用多種閱讀策略,如預測、質疑、對比、歸納等,旨在提高他們深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完成“策略化思維”作業,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和審美價值,同時發展邏輯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結構化任務,確保每個任務都包含清晰的學習目標和策略要求。在組織學生拓展閱讀《紅樓夢》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任務:一是運用比較與對比策略分析晴雯與平兒的職場得失,探討人物間的關系及其性格特點,分析性格如何影響人物的命運;二是運用因果分析策略撰寫“都察院對大觀園的調查報告”,思考主要事件如何觸發關鍵沖突,并分析這些沖突如何揭示作品的核心主題;三是運用文化批判策略設計“探春的朋友圈”,識別文本中的判詞、圖冊、讖語等元素的作用,探討它們反映的社會文化問題,并分析文本如何通過隱喻來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
“策略化思維”作業設計通過一系列結構化任務的引導,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運用學習策略,這種作業設計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實施進階式序列化的“拓展性思維”作業設計
“拓展性思維”作業設計采用進階式序列化方法,旨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探索知識和學科核心概念,實現知識的縱向深化與橫向拓展。此類作業設計通常從基礎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探索更為復雜和抽象的概念,形成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進階體系。通過解析、評價和批判文本,學生可以形成審辨性閱讀和反思性閱讀的意識,并深入探討文本對個人、社會的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學生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三個層次逐步實施“拓展性思維”作業設計,分別是基礎層次“文本理解與應用”、中級層次“問題探究與多維思考”和高階層次“跨學科整合與創新應用”。
在基礎層次,教師可以設計兩個任務:一是視覺化解讀,讓學生選擇《紅樓夢》中的一個場景或人物,創作代表該場景或人物情感的藝術作品(如繪畫、拼貼畫、數字藝術),并附上簡短的文字說明,解釋作品如何反映原文的情感或主題;二是“情感地圖”,讓學生繪制主要人物的“情感地圖”,標記其情感變化節點,并附上簡短的描述,解釋導致其情感變化的情節和原因,以幫助學生了解人物情感的復雜變化,促進學生對人物心理的深入理解。
在中級層次,教師可以設計兩個任務:一是符號的象征意義探索,讓學生探究《紅樓夢》中某一符號的象征意義(如“大觀園”“夢”等),撰寫短文探討其多重含義及對主題的影響,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細節的理解,同時培養他們對文字符號的敏感度;二是文本與作者生平的關聯,讓學生了解曹雪芹的生平背景,分析文本中的情節或人物是否反映了作者的經歷或時代背景,加深他們對文本批判性和歷史性的理解。
在高階層次,教師可以設計兩個任務:一是角色生涯規劃,讓學生設想《紅樓夢》中的某個角色如果生活在現代會有怎樣的人生,并撰寫角色的現代生涯規劃書,包括教育、職業路徑和生活目標;二是創意改編與角色重塑,讓學生選擇文本中的情節或人物,通過創意改編重新構建情節或重塑角色形象,可以采用戲劇表演、短視頻制作等形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拓展性思維”作業設計通過采用進階式序列化方法,促使學生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基于PBL理念的中職語文閱讀作業設計融合了科學的任務與挑戰性的項目,確保了教學的嚴謹性和系統性,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挖掘他們的潛能。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掌握PBL理念,并基于該理念開展語文閱讀作業設計,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