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口語能力在國際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然而,傳統教學模式側重于語法和書面練習,忽略了口語的實際應用。為此,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情境模擬、互動合作及技術應用,營造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環境,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口語練習機會,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口語水平。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師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口語和交際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全球化時代的要求。
一、精準把握學生需求與基礎差異
(一)細致剖析個體差異
在面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時,教師應運用其敏銳的洞察力,了解他們這一年齡段特有的心理特征。在這個階段,青少年正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周圍世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然而,隨著自我認識的微妙變化,他們的情緒也可能出現波動。在進行口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既具挑戰性又具吸引力的學習活動。同時,教師需要密切觀察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營造積極向上、包容性強的學習環境。
(二)探尋學習興趣與動機
學習興趣與動機猶如航海中的燈塔,為學生的學習之旅提供方向指引。教師可以運用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所在,如學習英語歌詞、掌握電影情節中的英語對話、攻克游戲中的語言挑戰等。此外,教師應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為了應對即將來臨的考試、出于純粹的個人興趣,基于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深思熟慮,這有助于更精確地選擇教學策略,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成長路徑,引領他們在英語口語學習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三)口語能力評估
在制訂初中英語口語教學計劃時,對學生當前口語能力的全面評估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精準定位每名學生的起始水平。教師通過課堂上的細致觀察、專業的口語測試、學生的自我反思及同伴間的相互評價等多種方法,可以全面審視學生的發音準確性、詞匯量、語法掌握程度、表達流暢性及實際交流能力。這種詳盡的評估報告可以幫助教師明確學生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方面,為后續教學的精確施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識別學習風格
在探索學生的學習風格時,不難發現,每名學生都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視覺型學習者傾向于通過視覺感官來學習知識,圖表、圖片、視頻等視覺元素成為他們吸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聽覺型學習者能夠從講座、錄音、歌曲等聲音中吸取知識,每一個音節都可能成為他們心靈的觸動點。動覺型學習者傾向于通過動手操作和實踐來探索知識的深層內涵,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互動形式是他們成長的肥沃土壤。面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教師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英語口語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采取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情景模擬教學
教師應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實施情景模擬教學。除了傳統的模擬超市購物、餐廳點餐等日常活動場景,教師應主動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并將其轉化為生動的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擬春節期間家庭團聚的場景,讓學生在溫馨的氛圍中用英語練習拜年、分享新年愿望等傳統用語;引導學生圍繞國慶節策劃一場小型的愛國演講或歷史劇表演,讓學生在回顧國家歷史的同時,學習并運用與歷史相關的英語詞匯,表達愛國情感。此外,教師可以組織模擬國際文化節、科技展覽、環保倡議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多元文化、關注社會議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并運用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技巧。
角色扮演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相互學習的平臺。在觀摩他人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靈感,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進步空間。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超越表面的對話模仿,深入探索角色的內心世界,通過指導學生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情感變化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幫助他們在扮演過程中更真實地展現自我,使對話內容更加生動、充實。
(二)互動式教學
在設計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應關注問題的挑戰性與開放性,確保學生能夠跳出舒適區,進行深入思考和廣泛交流。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任務應圍繞學科核心概念、社會熱點或學生日常生活展開,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教師通過融入辯論、演講、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提問的藝術性與啟發性,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并引導他們共同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同伴互助、小組競賽等策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從而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在相互學習和競爭中實現共同成長。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挑選視頻與音頻材料時,教師應遵循“精選與全面”的準則,確保所選材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全面涵蓋英語學習的各個維度。除了日常交流、職場對話、學術討論等傳統主題,教師還可以引入文化探究、歷史回顧、科技創新等主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此外,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音頻編輯技術,對材料進行精細處理,如調整語速、增強音質、添加字幕等,幫助學生更精準地捕捉語音細節,并模仿標準發音。在教學資源的優化運用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互動活動,如視頻片段復述、聽力填空等,促使學生在觀看視頻后立即進行語言實踐,以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深入挖掘英語原聲資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并加深他們對西方國家文化和社會的理解。例如,在電影臺詞配音比賽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專注于語音語調的模仿,深入領會角色情感及文化背景,使他們在配音過程中融入更多的個人理解和情感表達。在英語角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風格和主題的歌曲,引導學生從歌詞、旋律、節奏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探索其中的語言魅力和文化內涵。對于與時事熱點相關的英語播客,教師可以定期更新推薦列表,引導學生關注國際事務,拓寬其全球視野。
三、實施課外拓展與自主學習
首先,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英語角活動,為學生營造自由開放的英語交流環境。在英語角,學生可以自由地闡述觀點,圍繞各種議題進行討論,從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語言自信。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相關社團,如英語戲劇社、英文辯論隊等,這些社團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還能使他們與志趣相投的同學交流,拓寬視野,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其次,運用網絡資源和平臺是學生自主學習口語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系列優質的英語口語學習網站和應用程序,這些資源包含豐富的口語練習材料、互動對話及發音指導等功能,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高效利用這些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與練習,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最后,營造家庭語言環境同樣重要。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的參與和鼓勵對孩子的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英語,通過日常對話、觀看英文電影等方式來營造家庭語言環境。家長可以安排適量的家庭口語練習,如進行模擬對話、角色扮演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練習口語,從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口語能力。
四、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一)形成性評價
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運用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軌跡,通過全方位觀察和記錄,精準地捕捉學生在發音、詞匯運用、語法掌握及交流技巧等方面的進步。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投入、非言語交流及應對挑戰的策略,全面評價其口語能力。教師可以將評價自然地融入日常交流之中,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終結性評價
為全面而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口語水平,教師需要對學生開展包含多種元素和情境的測試,如情境對話、即興演講和角色扮演等互動性測試。測試內容應與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緊密相關,并涵蓋發音、詞匯、語法等關鍵要素。在評價之后,教師應提供具體、明確且具有建設性的反饋和指導,以幫助學生識別問題所在,明確改進方向,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三)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
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加深學生對自身的認知,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撰寫反思日志等方式深入審視學習過程,明確自身的優點和不足以及改進的方向。并鼓勵學生以開放的心態參與同伴評價,關注發音、詞匯、語法等多方面的表現,重視評價的客觀性和建設性。教師將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相結合,可以形成全方位的學習評價體系,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口語水平,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漢濱初中濱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