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與創新黃河文化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逐漸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教育領域,班級建設是學校全面育人的重要環節之一,有助于形成班級文化特色。中職學校肩負著向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推動黃河文化與職業教育融合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中職學校應積極地將黃河文化元素融入班級建設,營造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打造鮮明的班級文化品牌。基于此,文章闡述了將黃河文化融入中職學校“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并探索具體、有效的策略,旨在增強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效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文化育人目標,樹立文化自信。
一、將黃河文化融入中職學校“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承擔著全面負責班級事務的職責。然而,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社會的進步,新時代的職業教育開始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等。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無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中職學校將黃河文化融入“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建設和班級管理的各個環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做法有助于中職學校創新班級管理模式,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具有獨特的育人優勢。黃河精神所蘊含的包容精神、抗爭精神、奉獻精神等,激勵著中華兒女勇往直前、排除萬難,展現出強大的感召力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實基礎。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職學生肩負著提高技能水平以強國的重任,同時肩負著繼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使命。中職學校應積極挖掘黃河文化中獨具特色的資源,讓黃河文化走進校園,融入班級建設,發揮其教育功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黃河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黃河文化是指黃河流經地區所孕育的文化,它體現了勞動人民在治理黃河的實踐中所展現出的精神品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表現形式。而廣義的黃河文化則是指黃河流域居民在長期的社會勞動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包括生活方式、習俗、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等多個方面。黃河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如敬業、責任感、誠信等品質,這些文化元素與中職學校的教育目標相契合。中職學校將黃河文化融入“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有助于實現文化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進而提高其就業競爭力,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二、將黃河文化融入中職學校“一班一品”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圍繞黃河文化,確定班級建設主題
班級建設是班主任職責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關鍵途徑。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班主任,筆者依托學校“一班一品”建設,將黃河文化作為班級建設的主題,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確定班級建設主題的過程中,筆者按照“民主測評—班級分組—分組實施—效果檢驗”的步驟,確保班級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黃河文化主題的班級建設。
首先,進行民主測評。筆者組織班級學生搜集與黃河文化相關的資料,并設計了與之相關的主題活動,以加深學生對黃河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在全班范圍內,筆者主持了一場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展示他們選定的班級建設主題。接著,筆者組織了一次民主評議,讓學生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班級建設主題。
其次,進行班級分組。筆者根據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黃河精神,將班級學生分成五個小組。一是團結組,選擇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班級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二是務實組,選擇踏實肯干的學生,負責班級環境的規劃和改造;三是開拓組,選擇想法較豐富的學生,負責班級的創意設計和班徽制作;四是拼搏組,選擇品學兼優的學生,作為班級成員的學習榜樣;五是奉獻組,選擇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學生,負責班級建設過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再次,分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了解黃河文化,感悟黃河文化,傳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文化。每名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職責開展班級建設。
最后,檢驗效果。筆者從班級效果檢驗、系部效果評價、學校效果評價等多個維度,對黃河文化班級建設的效果進行了全面評估。基于評估結果,筆者對班級建設的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確保黃河文化與班級特色更加契合。
(二)“一班”教育為主線,“一品”活動促認知
“一班”即主題班會活動。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筆者將主題班會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線,定期舉辦與黃河文化相關的主題班會,并邀請教師和學生分享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歷史故事和特色文化等。在設計這些主題班會時,筆者特別注重教育內容的普適性、趣味性、多樣性,以適應不同年齡段和認知水平的學生。在主題班會中,筆者還組織了黃河知識競賽,通過問答、搶答、討論和分享等多種形式,既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又檢驗了學生對黃河文化的掌握程度,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黃河文化的興趣,并有效地將黃河文化融入他們的學習與生活。
“一品”即班級品牌特色活動。班級品牌特色活動是班級建設的重要途徑,它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參與性、實踐性及特色性,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在班級建設的實踐中,筆者組織了多種班級品牌特色活動。例如,筆者引導學生參觀黃河沿岸的歷史遺址、博物館和文化景點,讓他們親身體驗并深入了解黃河文化。此外,筆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活動,如參加以保護黃河文化為主題的繪畫比賽和黃河生態保護的宣傳活動等,以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環保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三)營造濃厚的黃河文化氛圍
為了將黃河文化成功地融入班級建設,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筆者從黃河文化的展示、黃河文化元素的滲透、黃河文化標識的設計等方面著手,在班級內營造出濃厚的黃河文化氛圍。
例如,在黃河文化的展示方面,筆者將教室的一面墻設置為黃河文化墻,專門用于展示與黃河有關的圖片、歷史故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讓學生隨時能感受到黃河文化的氣息。在黃河文化元素的滲透方面,教室的角落擺放了具有黃河特色的物品,如黃河沙礫、黃河水文模型、用黃河泥沙種植的綠植等。在黃河文化標識的設計方面,筆者鼓勵學生設計與黃河文化有關的班徽,參與制作黃河文化主題的班級板報、墻報等,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
(四)積極弘揚黃河精神
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是黃河精神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肩負著傳承和弘揚黃河精神的使命與責任,同時,黃河精神是完善中職學校育人體系的重要資源。為了在班級建設中進一步弘揚黃河精神,筆者實施了以下五項策略。
一是營造氛圍。筆者通過班會、班級公告欄、班級微信群等多種渠道,積極宣傳黃河文化的深層含義和核心價值,使學生深入了解黃河文化的相關知識。同時,筆者在班級教室設置黃河文化專區,擺放與黃河相關的書籍等資料,以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隨時接觸并學習黃河文化,從而激發對黃河文化的學習興趣。
二是精神浸潤。黃河精神包括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等優秀品質,在班級建設過程中,筆者通過組織講述黃河英雄故事的活動及舉辦以黃河精神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激勵學生學習并發揚這些優秀品質。
三是活動體驗。筆者組織了多種團隊合作活動,通過技能比拼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深刻體驗黃河精神中的團結合作精神。
四是榜樣示范。榜樣具有鮮明的示范性、教育意義和激勵作用。筆者在班級中選取那些學習勤奮、樂于助人的學生作為榜樣,讓全班學生學習,從而積極弘揚黃河精神。
五是家校共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班級建設也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支持。筆者通過組織家長會和進行家訪等途徑,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讓家長了解班級建設的目標和計劃,以及黃河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價值,從而共同促進黃河精神在班級中的弘揚。
(五)制定有效的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對維護班級秩序的穩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班級都需要制定明確的班級規則。在班級建設中,筆者將黃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倫理觀融入班級衛生制度建設和班級行為制度建設,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規范學生的環境保護行為。同時,筆者將黃河文化中“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統”的主流意識融入班級制度建設,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結語
中職學校應擔負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不斷探索將黃河文化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中職學校可以采取確定黃河文化班級建設主題、組織豐富的黃河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黃河文化氛圍、積極弘揚黃河精神、制定有效的班級制度等策略,打造黃河文化特色班級活動,將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黃河精神融入班級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育人作用。
(作者單位: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