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傳播“南方轉向”下的鄉村故事與中國道路

2024-10-30 00:00:00趙月枝俞雅蕓杜學志
對外傳播 2024年10期

【內容提要】隨著2 0 2 3年多個國際會議紛紛選擇“全球南方”作為主題,這一早在2 0世紀6 0年代就提出、卻在此之后沉寂許久的概念,再度成為世界范圍內備受矚目的“熱詞”。本文以參與式行動研究為方法,依托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這一國際傳播實踐案例,通過梳理與會者的發言、互動及與宏觀政治經濟背景的關系,解析近年來“全球南方”概念的顯現與困境,論述鄉土中國何以成為國際傳播“南方轉向”的關鍵抓手,總結提煉“南南傳播”視野下鄉村故事的多重面向。

【關鍵詞】全球南方 鄉村故事 國際傳播 南南傳播 鄉村振興

隨著2023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慕尼黑安全會議、七國集團(G7)峰會等國際會議紛紛選擇“全球南方”作為主題,這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卻在此之后沉寂許久的概念,再度成為世界范圍內備受矚目的“熱詞”。①中國不但自古以來便注重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而且早就基于自身的反帝反殖斗爭歷史倡導與世界被壓迫民族共命運,更在1970年代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世界”理念。近年來,由于國際局勢的風起云涌與自身外交方針的調整,中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續接了共和國成立初期確立的“全世界人3dswsMiWN+ZaUuXkSGKR3bueolOIHrJflCcjinYQIco=民大團結萬歲”情懷與共建更為公正國際秩序的愿景。不可否認,南方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并非易事,這要求互動雙方克服世界秩序中心國家主導的霸權主義與冷戰意識形態及其媒體所設置的認知障礙和刻板印象。然而,也正是種種困難才愈發凸顯了南方國家直面對方、深度交流從而以彼此作為參考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2024年7月1日至7月8日,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暨“鄉村發展合作與中津文明互鑒”學術周在津巴布韋成功舉辦。來自中國和津巴布韋的近百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以及社會活動家圍繞著兩國在鄉村發展議題上的既有經驗與互鑒可能,從農村發展模式、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在地經濟與富民產業等多個角度切入,展開了思想的交鋒與碰撞。本次論壇不僅獲得了中非兩國主流媒體、學界的熱烈回響,為通過講好鄉村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一個生動案例,更為新時代“南南傳播”的理念升維與路徑創新注入了新的可能。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要策劃者與籌備者,筆者以參與式行動研究為方法,依托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這一國際傳播實踐案例,通過梳理與會者的發言、互動及與宏觀政治經濟背景的關系,解析近年來“全球南方”概念的顯現與困境,論述鄉土中國何以應當作為國際傳播“南方轉向”的關鍵抓手,進而總結提煉“南南傳播”視野下鄉村故事的多重面向。

國際傳播語境中“全球南方”的顯現與困境

針對“全球南方”理念在國際話語場中的主流化趨勢,“全球北方”的主導輿論精英已然作出負面反應。比如,有一種觀點就從本質主義的視角出發,強調“全球南方”概念的模糊性與不統一性,如其所涵蓋的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或中、印等“全球南方”關鍵主體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隸屬于南半球,并由此聲稱這一說法的提出實則為“一個缺乏實質內涵的政治口號”。②然而,正如不少學者早已明確指出的那樣,“全球南方”作為“第三世界”的延伸及擴充,其意涵并不在于概念內部實質性的統一,而是基于相似的歷史境遇、共同的現實困境、一致的發展愿景,將世界秩序中受邊緣化的民族國家凝練為集合體式代稱,以反對干涉、謀求發展的公約數特點,彰顯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不公秩序與霸權關系的群體性力量。③

這一觀點漸成事實。從政治維度上看,在以烏克蘭危機為代表的多次國際博弈中,區別于“全球北方”“小院高墻”“圈子政治”式的黨同伐異,多達八十余個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表現出不站隊的態度,匯聚為國際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新興力量;從經濟維度而言,越來越多地處于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從原有世界格局中依附性的存在逐漸成長為“半核心—半外圍”的中等強國,將自身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色產業嵌入至全球勞動分工體系之中,并通過構建大量區域性合作機制以應對共同的發展困境,推動全球化朝著更為普惠、公平的愿景發展。④

無論是從其在當下國際體系中的地位,還是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中國無疑是發展中國家與“全球南方”的一員。⑤隨著南南合作于政治領域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維度的不斷實踐與深化,國際傳播語境下的頂層政治敘事也展現出了“南方轉向”的趨勢。202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成立60周年慶典等重要場合強調了中國作為“全球南方”一員的身份認定,不僅指出“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更進一步闡釋了新時代南南合作的必要性,呼吁“全球南方”國家應團結一致,以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⑥

盡管頂層設計的敘事轉向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物質基礎已然為中國的國際傳播實踐轉型提出了急迫的新要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中國主流社會依舊未能與時俱進地認識到南方國家的戰略性價值。自20世紀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對外關系在“韜光養晦”的指導思想下以商業發展與經濟伙伴為主軸,市場經濟的思維逐漸開始主導中國對世界中“他者”的認知與“走出去”的實踐。⑦時至今日,在文化商業化仍是社會主流的背景下,華流“出?!币琅f大多始發于資本的沖動。在這種經營、生意為導向的長期慣性與特定階層意識形態的主導下,中國主流社會或是懷抱著將“與國際接軌”簡單地等同于“與西方接軌”的幻想與舊夢,在照搬西方現代化眼光之時將南方國家視為落后、文明程度不足的“窮朋友”;又或者將其視作一片仍未被完全開拓的商業藍海,南南合作的戰略性價值、政治性意味往往被擱置在側。⑧不難發現,頂層政治敘事的轉型與民間社會的脫節恰恰造就了中國整體國際傳播的悖論: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政治敘事的“南方轉向”皆旨在超越傳統霸權主義的國際關系樣態,希冀與南方國家建立戰略同盟之間的情誼與道義;另一方面,中國主流社會卻很大程度上“遺忘”了“第三世界”的認同,獨留商業利益的衡量與獵奇性的異質性書寫。因此,如何重拾國際主義敘事、何以從常規意義下民族國家的國際關系提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切便成為了當下國際傳播的“南方轉向”亟需面對的關鍵之問。

更為關鍵的是,自冷戰后傳播學科引入以來,中國的國際傳播學術與實踐視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獨留中國與西方的單一關系,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不僅知之甚少,且意興索然。雖然近年來部分學者意識到了國際傳播研究的“西方中心主義”實踐,通過主張“南方轉向”推動國際傳播學界對“邊緣地帶”的關注⑨,但后續論述大多并未根據“向東走,往南看”的受眾轉移作出方法論意義上的迭代與創新。具體而言,大多研究未曾深入至國際傳播“南方轉向”的肌理,其或是停留于“全球與地方”的學理框架,將處于邊緣地帶的南方國家視為區別于西方“普遍”意義的“地方性知識”,抑或是當地緣政治博弈日益劇烈,在“去西方化”的總體目的下將“全球南方”工具化、客體化,又或者在意識到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的理念、對象、策略亟需調整、突破之時,卻依舊聚焦于宏大而抽象的敘事邏輯,未能為面向南方國家的國際傳播提供創新的路徑及明確的抓手。事實上,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而言,共通的不平等歷史境遇以及主權國家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發展任務與政治訴求,“第三世界”作為一個未竟的事業,早已為“南南傳播”與“南方共同體”的構建奠定了深厚的歷史、理論和實踐基礎。⑩國際傳播的“南方轉向”也絕非僅意味著地理位置或受眾層面的簡單轉移,更無意于構建“北方”與“南方”的二元論,而是在認識論層面反思與超越“西方中心主義”以及寄生于此的“城市中心主義”,進而在方法論層面重塑內在于南方文明的世界觀、價值觀與基于“南方認識論”(Epistemology of the South)的“全球認知正義”。11

正因如此,哈拉雷非洲論壇自籌建之初便旨在創造國際傳播“受眾—內容”的雙重新可能性,即在團結“全球南方”國家、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受眾策略基礎上,進一步將鄉村故事作為題眼,以“鄉村發展合作與中津文明互鑒”為論壇主題,在“一國一策”的具體實踐中,致力于實現“南南傳播”內容策略的創新。面向亞非拉等廣大“全球南方”國家,打破“城市中心主義”、以鄉村為方法的對外敘事,既切中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現實需求,又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線性歷史觀的根本之處,更關乎于中國的國際傳播為何者賦權的根本問題。

鄉村故事作為國際傳播“南方轉向”的關鍵抓手

如前所述,雖然中國的頂層政治敘事已然基于“向東走,往南看”這一切入點重思自身與所處世界之間的關系,但是國際傳播的相關學術研究依然停留在泛泛而論的“南方轉向”層面,并未在方法論和實踐層面作出實質的革新與轉變?;谶@一困局,本部分將從傳播的內容、策略、主體三個維度,分別論述鄉村故事為何應當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南方”開展文明交流互鑒時的關鍵抓手與核心主題。

第一,鄉村既是“全球南方”所亟需面對的緊迫問題,也是共同的立身根本與發展愿景。從歷史上看,世界曾是一個村莊的集合體;亞洲、非洲、以及被殖民前的美洲都由成千上萬的農業村落構成,直至“圈地運動”標志著城市征服農村、“全球北方”征服“全球南方”這一世界歷史進程的來襲。12時至今日,在廣大的非西方世界,曾經的奴隸貿易和殖民化、以及如今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農業,是造成城市貧民窟、農村貧困、原住民社區蕭條、生態危機、糧食短缺等諸多問題的根源,而鄉村恰恰是此類難題最為薄弱的環節與最為關鍵的場域。具體到津巴布韋,本土農業既是該國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提供生計,也是克服經濟危機和由全球經濟衰退、糧食價格波動引發的糧食安全挑戰的可行應對機制。然而近年來,由于厄爾尼諾現象致使降雨量大幅下降,加之其本身并未在農村地區鋪設人工灌溉設施,造成本土農業大幅減產,全國約900萬民眾無法保障自身糧食安全,超過總人口的六成。正是因為農民、農業、農村在津巴布韋的關鍵地位以及如此迫切的現實困境,津巴布韋政府各部委、機構都將農村發展置于國家發展戰略的首位,并認為這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國家經濟增長藍圖的關鍵所在。津巴布韋婦女事務、社區、中小型企業發展部長莫妮卡·穆茨萬格瓦在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上明確表示,由于全國大多數人居住于農村地區,津巴布韋政府在《國家發展戰略》和《2030年遠景規劃》等規劃綱要中將支持農村發展的項目列為其工作重點。莫妮卡·穆茨萬格瓦表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賦權與農村發展故事為津巴布韋在文明互鑒中提供了一個可觸及、可復制的抓手與落點,在激發了她強烈的好奇心、學習欲望的同時,也增強了她對發展自己國家的信心。這恰恰說明了中國鄉村故事之于南方國家而言強烈的吸引力,彰顯了鄉村合作發展應當成為“全球南方”文明交流互鑒的核心主題。

第二,鄉村既是中國支援其他“全球南方”國家的主要場域,又是中國置身于全球輿論場中所擁有的話語高地。當前,中國已然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機制等跨區域協同網絡,深入至“全球南方”的減貧脫貧與糧農治理之中。在中國與津巴布韋的外交關系中,支持農村發展同樣是中國對津援助的優先領域。截至目前,中國已先后派出 6 批農業專家以提供技術援助,并協助在該國各地援建了1000口“中國井”。除了提供即時性的物資支援之外,筆者在論壇前的調研中見證了中國農業專家引領農村婦女組織合作社的場景,而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周鼎也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國“授人以漁”式的合作發展機制,以支持津巴布韋政府實現鄉村發展與減貧等多維度的民生改善目標,如為當地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開辟“綠色通道”,以及通過在農村地區發展綠色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電力短缺問題。

更為關鍵的是,正如前文已涉及的那樣,作為世界外交舞臺上的關鍵詞,“全球南方”已不再僅僅是反霸權、抵抗不公正秩序的代名詞,更逐漸演變成為國際話語博弈的一環?!叭虮狈健眹乙环矫嬖趯W理層面否定“全球南方”概念的合法性以阻撓共同體身份的建構,另一方面在實踐中牢牢掌握著“全球南方”概念范圍的界定與議程的主導。在2023年圍繞著“全球南方”主題舉辦的三次大型國際會議中,有兩次由“全球北方”國家主辦,分別是于日本召開的七國集團會議(G7)和在德國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僅剩的一次由南方國家主導的會議中,作為主辦國的印度邀請了120余國參與,卻獨獨“忽略”了中國。當圍繞著“全球南方”所展開的話語斗爭與文化領導權之爭愈發激烈,以鄉村為方法恰是中國相較于其他國家而言的明顯優勢,也是講述中國故事最具共鳴感與說服力的抓手。近年來,無論是氣候變暖、能源枯竭等生態危機,還是兩極分化、鄉村“悲歌”等社會性問題,都昭示著以“城市消滅鄉村”作為特色之一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正逐漸瀕臨“內爆”。與此同時,隨著鄉村振興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成為基本國策以及脫貧攻堅、“兩山”理論等戰略布局相繼推出,中國廣大而基層的縣域與農村迎來了新的轉折。

第三,鄉村故事是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最為關鍵的抓手。需要明確的是,講述“鄉土中國”并非“就鄉村談鄉村”的本質化論調,也從不意味著貶斥“城市中國”的重要性;而是強調唯有在城鄉關系視角下或“城鄉中國”13的新視野中理解當代中國,才能形成對于中國道路的闡釋與深描,以回應“全球南方”、乃至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性難題。美國人韓丁所講述的農村紀實文學《翻身》之所以成為最受歡迎、也最具影響力的中國故事之一,是因為它所描繪的農村土地改革運動聚焦于土地再分配這一根本問題以及中國在實現平等方面實現的革命性道路,并傳遞出了“把人的尊嚴帶給底層的人們” 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義力量。14就當下的實踐而言,處于全球化浪潮下的村莊也內嵌于不公正、且依舊由跨國資本與強權政治所主導的世界體系下中心與邊緣的意味——畢竟,從一定意義上,整個“全球南方”都是“全球北方”的“鄉村”。當處于現代世界體系中心位置的發達國家以剝奪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現代化進程,作為后發達地區的“全球南方”國家無法簡單套用,因為其必然將受到“先生者”的制約;15而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內部的城市又再次對農村地區進行了“剝削”。這是絕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正在經歷的道路。與此不同的是,不論是社會主義中國所提出、并正在踐行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策略,還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所強調的“城鄉融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都以一種逆反性的方式,試圖沖破“農村屈服于城市、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的資本主義邏輯,16為其他正在經歷發展難題的國家提供一種新的解法與可能性。從這一視角而言,鄉村不僅僅是西方發展道路中的生產力要素汲取之地與落后象征,更是克服“城市中心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危機的希望之源與潛在方法。因此,當鄉村內嵌著中國的歷史坐標與未來方向,將全球視野與城鄉關系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經驗凝練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敘事,將其作為克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危機的方法,彰顯出一條更貼近于人類對未來想象的新方向與新道路,才是中國國際傳播應當具備的打開方式與必由之路。

“南南傳播”視野下鄉村故事的多重面向

在“南南傳播”中,以鄉村為方法闡釋中國道路,不僅能夠刻畫一個真實、立體、全面又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還對“全球南方”國家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下形成各國家、各社會、各文化的共情與合力,同時也能在“全球南方”文化領導權之爭愈發激烈的全球輿論場中建立起自身的話語高地,構建起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敘事體系。然而,我國目前的國際傳播實踐仍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城市中心主義”視角,所描繪的農村與農民群體大多為衰敗、“空心”或奔向現代化之路的負擔與難題,與當前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城鄉共榮圖景形成話語與實踐的斷裂。17

自然,鄉村是多元且復雜的,講述鄉村故事并不意味著將“三農”問題或實踐中的博弈、斗爭浪漫化,更不應掩埋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動態變化的歷史以及如今廣袤中國所包含的多重現代性。但這也恰恰意味著,“南南傳播”視野下的鄉村故事擁有著多樣的資源稟賦與多重面向。正因如此,筆者將基于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中的津巴布韋學者演講,提煉出鄉村故事的政治、經濟、生態三重面向。值得說明的是,本次論壇在籌備過程中秉持著“南南傳播”直面彼此、克服北方主導媒體所設置的認知障礙和文化偏見的主旨思想,采取了“請進來”和“走出去”策略,即先請津巴布韋學者團于2023年8月赴浙江省縉云縣進行了10天的沉浸式鄉村調研,18再在2024年的哈拉雷非洲論壇上推動他們圍繞著赴中國的田野以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與學者的互動過程中受觸動的主題,以有津巴布韋特色的理論提煉有“南方認識論”可能的知識框架,向本國受眾分享與討論基于中國經驗的可資借鑒的現代化與發展故事。

第一,鄉村是政治的。先行村莊的成功經驗大多昭示著,鄉村的復蘇與振興要以共同體的打造和集體經濟的重振為關鍵抓手。這既需要國家的宏觀政策與指導思想,也離不開基層政府的因地制宜的政策舉措與具體實踐。津巴布韋大學經濟史系教授塔林加納(Takesure Taringana)便以前者為切入點,闡釋了當下中國政府“城鄉融合”理念與社會主義革命傳統之間的緊密聯系。在他看來,革命在中國共產黨與農民群體之間建立了一個牢固的社會契約。這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革命原則的傳承塑造了共產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促進中國人民建立起以農民為關鍵群體的社會意識與對平等的普遍追求。這種不忘初心、延續不斷的革命精神和策略不僅決定了中國的農村發展戰略與當今的鄉村振興藍圖,而且激發出了基層強大的組織力和創造力。對于津巴布韋而言,其同樣在獨立之路中積淀了革命傳統,并在解放斗爭中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如今,也應當將中國的經驗,即革命傳統作為一種得以塑造國家發展軌跡的意識形態,將土地改革、權力下放政策等曾經的革命性成果用于凝聚社會共識,以兌現彼時對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諾言。在此歷史性框架之下,就讀于浙江大學的津巴布韋留學生米萊(Tungamirai Eric Mupona)進一步聚焦基層政權何以推動人民群眾的組織化。他以“適應性地方治理”(adaptive local governance)這一概念,解析了縉云縣發展富民產業的經驗,發現農民群體與農村適應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環境離不開基層政權的支持。在此過程中,基層政權也并非如海外中國學主流所言地簡單替代社會、市場的作用或自上而下集權式地管理經濟活動,而是塑造了黃宗智所提出的“參與式社會主義”,19即以自身為平臺與宏觀調控者,把握與市場、社會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

第二,鄉村是經濟的。當津巴布韋學者團到訪縉云時,帶著時任津巴布韋駐華大使在北京向他們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么20世紀80年代與津巴布韋境況相似的中國,如今成為了經濟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同時農村地區也未被“拋之腦后”?不可否認的是,發展仍是大多南方國家最迫切的現實問題,也是最為深層的動力之源?;诖?,在南京工業大學任教的奧利弗·千田(Oliver Chikuta)教授以“農村業態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為題,分享了調研縉云鄉村旅游與麻鴨產業的觀察,并認為縉云一系列富民產業的經驗證明了農村地區不應被視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被視為需要合理的思維路徑和制度邏輯來釋放這些發展潛力的場域。類似地,津巴布韋廣袤的農村地區擁有文化傳統、鄉間藝術、各類地方特色視頻等眾多資源,何以在鄉村實現組織化、打造集體性產業、實現社區的積極轉型,應當成為津巴布韋政府與本土學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時的關鍵之問;也唯有如此,才能扭轉過去幾十年來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的單向流入、鄉村共同體的崩塌與鄉土文明的流逝。

第三,鄉村是生態的。來自津巴布韋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系的學者阿奇福德·蒙德拉(Achieford Mhondera)聚焦于在縉云期間了解到的“兩山”理論、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實踐,重思了人與自然、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在他看來,中國與津巴布韋同樣作為“全球南方”國家,既需要承受不公正世界體系里中心國家的生態壓力“轉嫁”,又仍待進一步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目標。而縉云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則突破了傳統生態和經濟的互斥關系,變為相輔相成的互構主體。不僅如此,該報告進一步聯系了津巴布韋當前所面臨的生態挑戰。作為世界的煙草出口國之一,津巴布韋早在殖民時期,便將大量原用于生產糧食的土地改為煙草種植地以供宗主國。這一產業的興起卻同時帶來了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空氣污染等問題,使得本土學者開始萌生“生態去殖民”的警醒。演講者強調,作為與津巴布韋一樣關注生態問題、且外交關系密切的國家,中國已然從全球生態治理的參與者升級為引領者。這為兩國的綠色文明互鑒、“生態去殖民”合作提供了時與勢的契機。

如上所述,來自津巴布韋的四位學者分別從政治、經濟、生態三個維度打開了“南南傳播”中鄉村故事的多元面向。當這三個面向相互交織,所勾勒而出的畫卷也絕非僅僅是“中國的鄉村故事”,而是全球視野和城鄉關系視角下的中國故事。從“全球南方”國家的視角而言,中國式現代化實質上也是第三世界發展之路的剪影與投射。20津巴布韋學者團自赴中國開展鄉村調研之初,便深刻意識到了南方國家為何需要以彼此作為參考,因為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雖擁有不同文化、社會形態、政治制度,但共享著類似的政治基礎,擁有殖民或半殖民歷史,并至今仍身處于不公正的世界體系之中;而鄉村恰是以彼此為參考、從“全球南方”乃至于整個世界都正在面對的資本主義全球化危機中突圍的關鍵抓手,這需要“南方共同體”在國家與世界范圍內踐行獨立自主發展道路。從這一意義而言,鄉村的故事,便也就是社會主義視角下南南發展的故事。哈拉雷非洲論壇以一個微小的國際傳播實驗,展示了講好這一故事的巨大理論與實踐潛力。

趙月枝系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俞雅蕓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杜學志系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釋」

①江時學:《南南合作的中國實踐與貢獻——基于“全球南方”的視角》,《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4年第7期,第82-94頁。

②Joseph S. Nye. What is the Global South?, Project Syndicate, https://www. 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global-south-is-a-misleading-term-byjoseph-s-nye-2023-11, 2023-11-1.

③Haug, S., Braveboy-Wagner, J., & Maihold, G.The“ Global South” in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Examining a meta category.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9,2021. pp.1923-1944;殷之光:《“全球南方”與新型全球化》,《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第23期,第35-49頁。

黃超:《國際政治經濟學視域下“全球南方”的時代內涵》,《世界經濟研究》2023第9期,第3-15+134頁。

⑤江時學:《南南合作的中國實踐與貢獻——基于“全球南方”的視角》,《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4年第7期,第82-94頁。

⑥《習言道|地處北半球的中國,為何始終屬于“全球南方”?》,光明網,https:// m.gmw.cn/2024-06/14/content_37380620.htm,2024年6月14日。

⑦《為什么要重視全球南方》,《文化縱橫》2023年第2期,第4-5頁。

⑧同⑦。

⑨史安斌、朱泓宇:《國際傳播敘事的“南方轉向”——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的扎根研究》,《傳媒觀察》2023年第9期,第18-27頁。

⑩殷之光:《塑造“新路”——從共同經歷出發的國際傳播與構建共識的另一種可能》,《全球傳媒學刊》2023年第2期,第31-44頁;Vajay Prashad: The Darker Nations: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Third World。

11[葡]鮑溫圖拉·德·蘇撒·桑托斯:《全球左翼之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頁。

12Dunbar-Ortiz, R.. An indigenous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Beacon Press, 2023, pp. 26.

13周立、趙月枝、賀照田等《:“在鄉村發現中國”跨學科調研行知錄(2023)》,《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3期,第1-31頁。

14趙月枝:《講好鄉村中國的故事》,《國際傳播》2016年第2期,第21-33頁。

15孫歌:《中國革命的思想史意義》,《開放時代》2013年第5期,第126-142頁。

16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ざ鞲袼梗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頁。

17沙垚、湯繼運:《新時代講好中國鄉村故事的資源稟賦與可行路徑》,《對外傳播》2024年第5期,第45-49頁。

18趙月枝、陳成:《從黑色雅典娜到綠色中國:全球南方視野中的中國式現代化及其跨文化傳播》,《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4期,第3-14頁。

19黃宗智:《“參與式社會主義”的中國道路》,《文化縱橫》2023年第1期,第78-87頁。

20呂新雨:《鄉村、革命與“中國式現代化”——以全球南方為視角(上)》,《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3年第6期,第73-89+108頁。

責編:霍瑤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午夜精品区| 九九久久99精品|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91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www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免费|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成年人国产视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老色鬼欧美精品| 一级毛片高清| 激情综合图区|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香蕉|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四虎成人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无码丝袜人妻|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色综合日本|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浓毛av|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91|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免费网址|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爱做久久久久久|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9一级毛片| 亚洲视频二|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国产激情影院| 久久男人资源站|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欧美视频二区|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午夜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