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校實施“善美”教育,構建“善美”文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玉林北流市永豐小學通過營造“善美”校園環境、打造“善美”之師、開設“善美”課程、培育“善美”學子等途徑構建“善美”文化,促進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善美”文化;校園文化;養成教育;特色辦學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25-0026-03
以善為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審美原則。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盡美矣,又盡善也。”學校實施“善美”教育,構建“善美”文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學校通過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不斷啟發學生向善的良知,讓學生從小崇善、學善、行善、弘善,既重學習又重修德,不斷激發自身潛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掌握豐富的知識與技能,實現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玉林北流市永豐小學(以下簡稱永豐小學)創建于1993年3月,是北流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學校。近年來,學校圍繞“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學生未來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努力構建“善美”文化,營造“善美”環境,培養“善美”之師,開展“善美”活動,培育“善美”學生,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注重環境育人,營造“善美”環境
“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見善思齊”“積善成德”“上善若水”等,無不說明善是一種美德。永豐小學致力于營造“善美”校園環境,通過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使學校布局更加合理,設施設備日趨完善,校園環境實現美化、綠化、人文化。
(一)完善基礎設施
基于“善美”理念,學校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先后投入500多萬元資金對校園基礎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鋪設了瀝青校道、綠化了校園;建設了建筑面積800平方米的綜合樓1棟;改造了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浮雕文化墻;在校園舞臺安裝了200平方米的膜結構雨篷和47平方米的大型高清顯示屏;修建了塑膠足球場和跑道,并對單雙杠、乒乓球桌、籃球架等體育設施進行了更新;安裝了學生飲水機和洗手池等。學校基礎設施設備的完善,為構建“善美”文化奠定了基礎。
(二)改造人文環境
結合“善美”主題,學校抓好標志性建筑、黨建長廊、校園廣播等多個板塊的人文環境改造,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一是做好標志性建設。根據“善美”文化主題,學校將校園內主要建筑分別命名為“崇善樓”“學善樓”“揚善樓”,設計制作了校徽,創作了校歌《從這里啟航》。同時,在校舍墻壁張貼黨的教育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徽校歌、學校“三風一訓”、名人名言、經典古詩詞等內容;在文化長廊展示師生書畫作品,在各班教室開設班級文化專欄、張貼新版《小學生日常行為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等;在樓梯間張貼文明禮儀標語等。二是設立黨建長廊。在校園運動場旁增設了60多米的黨建長廊,宣傳展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和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輝煌成就。主校道兩旁修建了“三善六美”清廉文化長廊,宣傳展示“善美”教師、學生、家長所應具備的品質。長廊還展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經典家風以及本土革命先輩、國學大師的良好家風家訓等。三是用好學校廣播站。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每天早晨7點半正常開播,每周三由教師進行“美文分享”,每周其余4個工作日由各班學生廣播員播報時事新聞、名人名言故事、衛生安全知識、法治知識等,宣傳新人新事新風尚。
二、堅持德才兼備,打造“善美”之師
追求“善美”是教師從教的內在要求之一。“善人者,人亦善之”,教師應以善為范、以美為根,弘揚社會正能量,塑造學生良好人格,促進學生成為至善至美之材。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永豐小學秉持德才兼備的理念,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培養教師的“善美”情懷,努力打造“善美”之師。
(一)加強教學科研
開展科研是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途徑[1]。學校與上級教研部門合作,不斷加大教師科研力度,構建了“教研機構—學校—教師”三級教學科研網絡,形成了學校領導積極帶頭、教師人人參與、你追我趕,爭當研究型教師的良好局面。學校積極打造由“學科分管領導—教導處—教研員—科組長—骨干教師”組成的“善美”教研團隊,按照“1+3+1+X”校本研修模式(1節示范課,3人團隊展示,1個小講座,多人評課),在校本研修時間,相關成員集中備課、磨課,一起聽課、評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目前,學校立項北流市、玉林市、自治區各級課題共計70多個。其中,自治區級課題“以‘善美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正在深入推進,通過不斷挖掘以“善美”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潛在價值,探索切實可行的實踐模式,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有力促進了學校“善美”文化的構建。
(二)開展跨區域交流
加強校際交流,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永豐小學與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小學、天津市河西區上海道小學、廣州市集賢小學等友好結對學校開展了多次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動,學習借鑒教育先進地區學校的辦學經驗,促進本校教育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同時,學校選派教師到北流市部分鄉鎮小學開展“支教走教”“送課下鄉”活動,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學校教師在跨區域交流的過程中追求“善美”,鍛煉了技能,進一步提高了綜合素養。
(三)培養青年骨干教師
為充分發揮學校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永豐小學深入開展“師徒結對”“名師培養工程”“骨干教師成長”等活動,讓優秀教師引領青年教師,認真學習、刻苦鉆研,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迅速成長為學校的骨干教師。例如,學校副校長、語文名師黃松林帶領語文教學團隊,研究提出“隨文微寫”讀寫課堂,通過讀、仿、寫等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加強培訓培養,學校初步形成了一支“善美”教師團隊,現有廣西特級教師2人、青年骨干教師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B類培養對象4人,有30多人次獲得自治區、玉林市等賽課活動特等獎、一等獎。
三、堅持改革創新,開設“善美”課程
引導學生善學、善思,涵養美好品質,培育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善美”教育的核心要義。在構建“善美”文化的過程中,永豐小學立足課堂主陣地,開設多樣化的課程,滿足學生成長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開齊開足國家課程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學校根據具體教情、學情、生情,貫徹落實各學科課程方案,認真制定本校課程實施方案,落實學校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和教師任課表,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為“善美”教育的實施奠定課程基礎。
(二)拓展校本特色課程
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學校挖掘教材中的閃光點,充分突出美育功能,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實施“善美”教育,構建了涵蓋藝術、英語、體育、科技等領域的特色課程。如:藝術類開設有繪畫、手工、非洲鼓、快板、扎染、杯子舞等課程;英語類開設有口語訓練、英語沙龍、英語對話等課程;體育類開設有籃球、乒乓球、花樣跳繩、田徑、踢毽子、武術、體能訓練等課程;科技類開設有無人機、樂高積木、機器人、七巧板、魔方、魯班鎖等課程。在課程活動中,學生以興趣為“韁”、以特長為“馬”,馳騁在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場上,從中追求美、感受美、認識美、表現美、創造美,個人特長得到了培養,實現了個性化發展。
(三)開發“善美”實踐課程
學校把“善美”實踐課程納入每學年的工作計劃,每月開展不同主題的“善美”實踐課程,包括1月開展傳承中華美德實踐課程、3月開展學雷鋒教育實踐課程、4月開展讀書教育實踐課程、5月開展勞動教育實踐課程、6月開展環保教育實踐課程、7月開展愛黨教育實踐課程、9月開展敬老尊師教育實踐課程、10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課程、11月開展安全教育實踐課程、12月開展法治教育實踐課程。同時,學校將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和美育滲透到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了生動活潑、和諧共處、開拓進取的教育氛圍,全面凸顯了“善美”文化主題。
四、注重活動育人,培育“善美”學子
“讓每一個學生擁有高尚的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優異的成績”是永豐小學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學校主要從養成教育、學生活動、主題閱讀等方面持續發力,致力于培育“善美”學子。
(一)抓好養成教育
在“善美”文化的熏陶下,學校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形成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六四一”模式(“六”指不踩草坪、不丟垃圾、不圍攻、不沖撞、不攀爬、不說臟話;“四”指好奇、好問、好思、好學;“一”指每月養成一個好習慣)。依托這一模式,學校每個學期都開展“尋找身邊的榜樣”活動,組織評選“文明禮貌之星”“善學樂學之星”“衛生環保之星”“安全守紀之星”“陽光健體之星”,并在學校公告欄中進行公示,讓學生有樣可學,做到崇善、學善、行善,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新時代的“善美”好少年。
(二)開展“善美”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是凸顯文化主題的重要方式。目前,學校開設了一系列以“善美”為主題的校園活動:音樂會、快樂大課間、運動會、文藝匯演、書畫即席比賽、紅領巾小廣播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求學、學有特長;以“漢字書寫傳文明,數學運算見真功”為主題的漢字聽寫比賽和數學運算專題比賽,以及期末語文古詩詞和數學口訣、概念抽背默寫等活動,不僅使學生夯實了學科基礎知識,還促使班級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戲曲進課堂,音樂與美術主題班會等,讓學生從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同時,學校還經常組織開展瞻仰革命烈士紀念館、學雷鋒、感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經典誦讀等活動,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勞逸結合中獲得全面發展。
(三)舉辦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品質,涵養小學生優秀品行,豐富小學生課外生活的有效策略與保障[2]。為了培育“善美”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永豐小學圍繞“同伴閱讀·書香飄逸”主題,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讀書活動,積極創建書香班級、書香校園、書香家庭,引領學生暢游書海,愛讀書、樂讀書,在各種讀書活動中提高閱讀素養,營造濃郁的校園“書香”氛圍。
“文化引領,打造品牌;以文化人,潤物無聲”。隨著“善美”文化的構建與完善,“善美”精神已融入永豐小學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在師生的日常行為上。該校學生羅荏鏵和羅深鏵在上學路上撿到2萬多元人民幣和10多張銀行卡,在警察的幫助下,將其全部歸還失主,兩個學生拾金不昧的精神充分體現了學校的“善美”精神。2021—2023年,該校學生參加各級藝術、體育、科技等類別的比賽,獲獎超過1 000人次。近年來,永豐小學獲評為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體育達標學校、自治區科研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文明和諧學校、自治區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先進單位、自治區紅領巾示范學校和自治區愛國衛生運動先進單位等。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3]星空寥廓而深邃,展現的是美;道德莊嚴而圣潔,體現的是善。追求教育的善和美永無止境。下一步,永豐小學將繼續圍繞“善美”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讓善和美的種子在師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促進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柳翠微.踐行校本科研,引領教師成長[J].吉林教育,2019(39):33-35.
[2]紀學鋒.淺析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增刊):114.
[3]嘉重.孩子,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J].中華家教,2020(06):12-13.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以‘善美’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2019C476)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歐金昌)
作者簡介:李瑞慶,1975年生,廣西北流人,本科,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