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認知干預對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 1 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100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認知干預;比較兩組情緒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護理質量【采用服務質量量表(SERVQUAL)】、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兩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SERVQUAL中可靠性、保證性、有形性、移情性及反應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認知干預能有效改善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睡眠質量和護理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認知干預;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11"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041-04
青光眼是僅次于白內障的世界第二大致盲原因,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視神經萎縮和視功能障礙。手術治療是降眼壓藥物或者激光治療無法降低至目標眼壓、無法阻止視神經形態損傷或視野損傷進展的唯一治療手段[1]。該手術多為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實施眼部手術操作,極易引發嚴重的應激反應,甚至干擾手術進程、影響手術效果。已有的研究顯示[2],術前有效的心理干預能減輕手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調動患者積極向上的情緒主動配合手術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認知干預來源于貝克認知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3],通過矯正患者對待疾病的錯誤認知,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減輕負性情緒,達到促進康復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認知干預對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手術并發癥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青光眼診斷明確且符合手術指征者;②年齡≥18 歲,單眼發病者。排除標準:①有嚴重抑郁、精神分裂癥等心理疾病的病史者;②有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者,如阿爾茨海默病等;③具有小梁切除手術的禁忌證者;④有聽力或語言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0~70(55.24±7.65)歲;青光眼類型:開角型青光眼15例,閉角型青光眼24例,繼發型青光眼11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0例、初中及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11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68(54.78±7.80)歲;青光眼類型:開角型青光眼14例,閉角型青光眼26例,繼發型青光眼10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2例、初中及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手術室護士術前1 d訪視,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做術前健康教育,講解術前準備內容、手術室工作流程等相關知識,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情緒支持。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再次核查其身份、患眼側別,完善術前準備工作,為患者吸氧,妥善固定,鼓勵患者調整好心態、穩定情緒,積極配合手術。參與手術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原則,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認知干預。
1.2.2.1 術前 ①術前1 d于病房訪視,傾聽患者的焦慮和擔憂,感受患者緊張的心理狀態,與患者建立共情連接,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②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對手術的熟悉程度,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等情況,評估患者的接受能力,采用個性化溝通方式與患者交流。③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詳細講解青光眼的發病原理、麻醉方法、手術方式、手術室工作流程、術中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對手術的了解。④指導并訓練患者固視,向患者講解既往手術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主動配合手術治療。⑤指導患者進行放松和想象訓練。模擬手術過程中,若患者特別緊張,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安靜和平的場景,如綠油油的麥田,主動轉移其對手術的注意力,平復緊張情緒,放松心態。每次訓練持續20 min。
1.2.2.2 術中 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主動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協助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為患者蓋好棉被。營造手術室干凈、溫暖的環境,醫護人員要和藹可親,盡力改變患者對手術室的自我錯誤想象造成的恐懼,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②嚴格核查患者信息,妥善固定,患者頭側安裝支撐架,連接心電監護儀和吸氧裝置,指導患者擺正頭位,眼球處于水平位,并妥善固定患者雙上肢。③醫生位于患者頭頂端,囑其向內上方固定眼球,用1%碘伏消毒,行球后麻醉。常規消毒鋪無菌手術單,鋪單后患者處于黑暗環境中,會增加患者的緊張情緒,囑患者深呼吸,采用術前的放松和想象訓練,減輕緊張情緒。在手術過程中護士及時告知患者手術進程,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④術中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手術三方核查制度,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和手術進程,積極配合醫生,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
1.2.2.3 術后 ①手術結束后,涂少許典必殊眼膏,于患者眼部覆蓋無菌敷貼,由于緊張患者可能會出汗,注意對其做好保暖。協助患者安全移動輪椅,防止跌倒。②告知患者不可用力揉眼,不可使勁打噴嚏或咳嗽,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黑暗環境里,避免情緒驟然波動,防止術后眼內出血、眼壓驟升、感染等并發癥。術后宜飲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飲酒、吸煙、濃茶、咖啡,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可能會造成眼內液體增多,眼壓升高。③保持充足睡眠,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定時復查,如有不適及時就診。轉運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確保患者安全。
1.3 觀察指標 ①情緒狀態: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4]和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兩組情緒狀態,SAS、SDS均包括20個條目,各條目1~4分,分數越高,情緒狀態越差。②睡眠質量:于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6]評估兩組睡眠質量,該量表包括7個“分量表”,19個個體條目,分量表評分為0~3分,總分為0~21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③護理質量:采用服務質量量表(SERVQUAL)評估兩組護理質量,包括可靠性、保證性、有形性、移情心和反應性,每個條目評分為1~5分,總分5~25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④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眼痛、眼脹及前房出血。總發生率(%)=(眼脹例數+眼痛例數+前房出血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2.0統計軟件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SERVQUAL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4。
3 討論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眼科疾病,初期癥狀為視力模糊、頭痛、眼脹等,晚期則可能會出現視野縮小,嚴重時甚至會完全失明,通常與眼內壓增高有關。小梁切除術作為治療青光眼的常規手術之一,旨在降低眼內壓[7]。然而,這一疾病患者常伴隨較嚴重的心理負擔,如術前焦慮、抑郁,這些負性情緒不僅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對手術結果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改善患者的術前心理狀態,醫護人員已經研發了包括心理咨詢、行為療法等多種護理方法,旨在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近年來,心理干預在術前護理中的重要性逐漸被認識到,特別是認知干預在減輕患者術前焦慮和抑郁方面有顯著效果。認知干預作為一種成熟的心理治療方法,重點在于識別和改變不合理的認知模式,有助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患者的情緒改善。
3.1 認知干預可有效減輕負性情緒 青光眼手術患者因病程長、視力不可逆性受損,給生活帶來諸多影響,加之對手術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極易產生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認知干預可改善患者情緒狀態。分析原因:護士與患者采用認知干預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入溝通交流,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以疏解。通過護士從專業的角度對手術的講解,幫助患者認識到之前對手術治療的錯誤認知和負性思維的不合理性,并進行自我矯正,走出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從他人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相信家人的支持和醫護人員的技術,增強了對手術治療的信心,焦慮、抑郁情緒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心態,表現出努力配合的行為。
3.2 認知干預可提高睡眠質量 睡眠是維持機體正常運轉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良好的睡眠具有提高免疫力、促進疾病恢復等功效,長期的睡眠障礙不僅引起機體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情緒不穩定、記憶力減退等危害,還會誘發其他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青光眼常表現為進行性視神經損害,最終可發生不可逆轉的致盲,且小梁切除手術多為局部麻醉,患者在術前不僅承受疾病的折磨,還要承受手術帶來的恐懼感,從而導致患者睡眠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究其原因:可能與焦慮和抑郁水平降低有關,因為心理狀態的改善有利于促進更加穩定和深度的睡眠。此外,通過放松訓練和想象練習,患者在入睡前能夠達到更加放松的心理狀態,進一步改善了睡眠質量。
3.3 認知干預可提高患者就醫體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主意識的增加,人們更加注重就醫體驗。為不斷滿足多元化護理服務需求,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持續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以此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ERVQUAL中可靠性、保證性、有形性、移情性及反應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認知干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滿足患者對醫療和護理服務的期望。本研究采用的干預措施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在傾聽和共情的基礎上,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引導患者識別潛在的認知性錯誤,主動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積極參與到醫療改善活動中。
3.4 認知干預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眼部手術操作精細而復雜,在局部麻醉狀態下,患者良好的手術配合,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術前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密切相關。通過認知干預,將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調整到可控范圍之內,加之術中隨著手術進程,護士體貼而溫暖的鼓勵和疏導,專業的操作和技術保障,穩定了患者情緒,提高了手術效率,縮短了手術時間,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認知干預不僅緩解了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睡眠質量,也使患者在面對護理服務時更加信任和滿意,對減少并發癥發生有顯著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青光眼學組.中國青光眼指南(2020年)[J].中華眼科雜志,2020,56(8):573-586.
[2]魏艷,楊英杰,宋琦.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玻璃體腔藥物注射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0):28-30.
[3]王婉珠,黃紫燕,蔡舒眉,倪連紅.術前手部按摩聯合貝克認知療法在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3,21(32):164-167.
[4]王征宇,遲玉芬.焦慮自評量表(SAS)[J].上海精神醫學,1984(2):73-74.
[5]王征宇,遲玉芬.抑郁自評量表(SDS)[J].上海精神醫學,1984(2):71-72.
[6]樊江鳳,張毅.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礙病人認知功能特點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21(24):4620-4622.
[7]張宇,趙慶一,吳寧玲,等.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術后淚液炎癥因子與術后并發癥的相關性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4,33(3):247-251.
本文編輯:姜立會" 2024-04-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