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典型無縫隙式護理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典型無縫隙式護理;比較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結果:實驗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腸梗阻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典型無縫隙式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急性闌尾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
【關鍵詞】
急性闌尾炎;典型無縫隙式護理;胃腸功能;治療依從性;并發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30"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06-03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急性炎癥,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以右下腹痛、壓痛、反跳痛、惡心、嘔吐等為主要臨床表現,需要及時治療[1]。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和體征,輔以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目前,影像學檢查是臨床診斷急性闌尾炎的常用手段[2]。急性闌尾炎的治療原則是早期手術切除闌尾,不可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以防機體其他器官受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然而,采用傳統開腹切除術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創傷,且恢復較慢,并發癥發生率較高[3]。因此,如何改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手術效果和生活質量,是臨床護理工作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典型無縫隙式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建立無縫隙護理團隊,旨在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能主動配合完成各項診護措施[4]。本研究旨在探討典型無縫隙式護理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影響,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65歲;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經B超或CT檢查證實;行開腹或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無其他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疾病;無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能夠積極配合本研究的要求。排除標準:術中發現腹腔其他病變或并發癥;術后出現嚴重感染或出血等并發癥;術后轉入重癥監護室;主動放棄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54(39.2±11.8)歲;體質量51~82(66.3±9.7)kg;身高154~182(169.2±6.2)cm;體質量指數(BMI)(23.1±2.9);診斷類型:單純性24例,壞死性11例,穿孔性5例;手術方式:開腹19例,腹腔鏡21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4~53(38.5±12.3)歲;體質量50~80(65.4±10.2)kg;身高156~180(168.7±6.5)cm;BMI(22.9±3.1);診斷類型:單純性25例,壞死性10例,穿孔性5例;手術方式:開腹18例,腹腔鏡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得所有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中監測、術后觀察、切口處理、飲食管理、活動指導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典型無縫隙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2.1 入院前 由專職護士負責與患者聯系,了解其基本情況和主要訴求。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手術相關知識、術前相關注意事項、術后預期效果等,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此外,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包括生命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做好手術準備。
1.2.2.2 入院后 由專職護士負責接待患者,安排入住病房,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設施、規章制度等,幫助患者適應住院生活。對患者進行有效心理護理干預,耐心傾聽患者想法,給予鼓勵和安慰,緩解其緊張不安情緒。進行術前教育,包括手術流程、術中注意事項、術后護理措施等,使患者對手術有清晰認知和期待,提高其配合度和依從性。
1.2.2.3 術后 由專職護士負責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切口愈合情況、引流量等,防止發生感染、出血等并發癥。根據患者疼痛程度和個體差異及時進行疼痛管理,合理使用鎮痛藥物或其他非藥物方法,如冷敷、按摩、放松訓練等,緩解疼痛程度。根據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進行營養指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注意營養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過量進食。同時,對患者進行活動指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適當增加活動量,從床上、床邊活動逐漸過渡到室內、室外活動,注意活動的頻率和強度,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1.2.2.4 出院后 由專職護士負責制訂出院計劃,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和協商,確保符合出院條件。對患者進行出院健康教育,包括切口護理、用藥指導、復診安排、生活方式調整等,使患者正確進行自我護理和康復管理。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進行隨訪服務,定期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建議和幫助。同時,收集患者的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數據,并進行分析和評價。
1.3 觀察指標
1.3.1 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包括4個時間指標。首次排氣時間:從手術結束到患者首次自主排氣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首次進食時間:從手術結束到患者首次能夠進流質飲食或半流質飲食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首次排便時間:從手術結束到患者首次自主排便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術后住院時間:從手術結束到患者出院的時間,以天數為單位。
1.3.2 術后并發癥 術后發生的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腸梗阻。
1.3.3 治療依從性 治療依從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服藥依從性,即患者出院后是否按時、按量遵醫囑服用藥物,以百分比表示;出院后復診率,即患者在出院后是否遵醫囑按時復診和換藥,以百分比表示;健康教育依從性,即患者在出院后是否按照護士提供的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日常生活和飲食調節,以百分比表示。
1.3.4 滿意度 患者出院前進行滿意度評價,根據評價情況實施相應改進措施,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可和滿意度,以百分比表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2。
2.3 兩組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比較 見表3。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其診斷和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手術治療[5]。典型無縫隙式護理以無缺陷性、連續性護理為目的,對患者醫療、心理要求給予更高程度的滿足,提升護理質量。典型無縫隙式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無縫隙的護理團隊,由責任護士、協作護士、咨詢護士、轉運護士等組成,明確各自的職責和分工,保證護理質量和安全[6];實施全程護理,從患者入院到出院,進行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護理干預,包括術前準備、術中監護、術后恢復等各個環節;實施全方位護理,根據其不同需求,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綜合性護理服務,如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社會資源介入等;實施個體化護理,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習慣等制訂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選擇。本研究將典型無縫隙式護理應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效果較好,能夠促進急性闌尾炎患者胃腸功能盡快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
胃腸功能恢復是手術創傷后機體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影響患者術后康復質量及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腸功能恢復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手術方式、麻醉方法、術后鎮痛、術后飲食、術后活動等。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說明典型無縫隙式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分析原因:入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手術操作、飲食指導、術前用藥等,將手術治療方案及時告知患者,使患者對手術有清晰認知和期待,消除恐懼、焦慮情緒,增強信心和合作意愿,從而減少術前應激反應,減輕胃腸動力的抑制,實現透明服務無縫隙[7];術后進行合理營養指導和活動指導,根據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增加活動量,從而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排空。
術后并發癥是影響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康復質量和效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增加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典型無縫隙式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分析原因:進行術前評估,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為手術做好準備;術后嚴格進行切口護理,按時更換敷料,保持切口清潔干燥,防止細菌感染;術后實施有效胃腸功能恢復措施,防止腸道積氣、擴張、粘連等引起的腸梗阻,進行有效疼痛管理,減少呼吸抑制和咳嗽,防止切口裂開和出血。
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是反映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康復質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標,其中治療依從性包括全程自覺配合手術[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典型無縫隙式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分析原因:進行出院教育,使患者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護理和康復管理,增強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責任感;進行隨訪服務,定期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建議和幫助,增強了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信任;評估患者的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及時反饋患者的評價結果,并及時采取相應改進措施,提升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典型無縫隙式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以團隊為基礎,以質量為導向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促進急性闌尾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觀察指標較少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行改進和完善。
參 考 文 獻
[1] 張改華.急性闌尾炎的圍術期護理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4(7):795-796.
[2]馮麗穎,劉文飛,董翼,等.臨床評分系統在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廣西醫學,2023,45(3):342-345,350.
[3]韓潞,劉兵,譚衛林.不同方式切除術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的療效及視覺模擬評分比較[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21):2589-2591.
[4]趙仲方,李永娟,馬玲玲,等.健康理念指導的全程無縫隙護理對腦出血術后治療患者希望水平,遵醫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21,30(7):151-153.
[5]張承麗.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中的 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6):183-186.
[6]夏瑩瑩,程靜.全程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在門診阿達木單抗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2):176-180.
[7]李娜,張莉.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1):326.
[8]李祝華,吳玉寶,劉桂香.心理護理對腹腔鏡下闌尾炎手術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3):116-119.
本文編輯:趙 雯" 2023-06-1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