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理念下,提高學生數學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已成為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數學學科的邏輯性較強,且知識背后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哲理性,適合德育的融入.在數學課堂中融入德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挑戰精神、理性思維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觀.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融合;困境;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模式是以數學內容為載體,由教師深挖數學知識中涵蓋的德育元素,并增強教師的言語引導效能和自我約束能力,通過教師以身示范,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思想和行為,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不畏艱難、拼搏向上的挑戰精神,認真嚴謹、小心求證的科學態度以及沉著冷靜、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德育內容,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規范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意志品質.[1]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內涵,針對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困境,提出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策略,以發揮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育人效能,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1 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困境
1.1 內容整合不到位
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雖然已形成了德育融合教育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專業能力與教學精力影響,部分教師對數學知識中含有的德育元素認知、挖掘不到位,既會因未細化德育概念,使德育融合教學停留在講道理、喊口號等表層,無法對學生思想與行為產生持續、全面的積極影響,又會因未系統把握數學知識與德育元素之間的關系,無法保證融合教學內容的貫通性,增加學生對德育理念的理解難度,降低德育融合教學質效.
1.2 教學占比不平衡
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教學需要教師系統把握和動態調整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內容,以發揮德育融合效能.當前部分教師在德育融合中缺乏統籌整合觀念,既會因思想教育不深入而導致學生缺少清晰、堅定的奮斗目標,存在遇到難題便輕言放棄的現象,又會因政治教育缺乏而影響學生家國情懷的養成,無法實現課程思政的預期目標,還會因道德教育被忽視而影響學生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習行為的養成,無法及時疏導學生的消極情緒,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3 教學模式待優化
當前在數學課堂德育融合教學中,部分教師尚未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沒有正確認識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內在一致性,不重視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課堂參與度,依舊采用以教師講授和對比教學為主的模式.[2]以教師灌輸為主的被動式教學模式會增加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性,外加小學階段學生難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在固化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便會因學習氛圍不濃厚而無法抓住學生課堂注意力,影響學生思維活躍度的提升,降低德育質量.
1.4 未健全評價標準
德育具有長期性,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階段,要想發揮德育效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需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這離不開教學評價的支撐.當前部分教師對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認知不清,既會因過度重視結果性目標,忽視學習的過程性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又會因未健全評價標準,未設置評價指標無法幫助教師辯證把握德育融合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及時發現德育融合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影響教學內容的制定與教學目標的實現.
2 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策略
2.1 轉變教學理念,發揮教師示范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汲取知識的關鍵時期.素質教育理念下,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數學課堂德育融合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辯證把握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內在關聯,強調輕松愉悅、積極向上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以抓住學生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生課堂能動性,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建立規范的課堂秩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另外,教師要明確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性較強,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習慣與思維品質的養成.這就需要教師辯證認識自身的引導者角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嚴于律己,既要規范自身行為,保證用語禮貌,又要始終以飽滿的熱情開展教學,心平氣和地提問,以發揮教師示范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堅定學習目標.
2.2 整合教學內容,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小學數學德育融合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創新、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這離不開數學思維和辯證唯物主義觀的支撐.在小學數學德育融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結合小學數學德育融合教學目標,深挖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德育元素,以統籌把握思想、政治、道德等教學內容,構建課程思政體系,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模式與意志品質.具體策略如下:第一,教師要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數學德育融合教學全過程,并平衡思想、政治、道德等教學內容的時間占比,使德育內容與數學知識銜接有序,保證學生高效吸收知識;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而動態調整德育內容,挖掘適合德育階段教學目標的數學素材,并保證素材的時效性、激勵性與啟發性,以端正學生思想態度,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2.3 結合學生需求,創新德育融合模式
在小學數學德育融合教學過程中,為發揮德育融合教育效能,使學生學有所獲,教師要辯證把握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學生難以長時間保持課堂注意力的現狀,創新德育融合模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能動性與思維活躍度,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促使學生高質量地輸入知識.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中“年、月、日”教學為例,教師既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態展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視頻,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也可以讓學生佩戴VR設備,沉浸式體驗春、夏、秋、冬的轉瞬即逝,增強學生時間觀念.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為小學數學德育融合教學提供豐富資源和多種可能,有助于補充完善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發散學生思維活性.
2.4 完善評價標準,健全融合評價體系
在小學數學德育融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識課堂評價在把握學生學情,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層面的重要性,并結合數學課堂德育融合教學目標,合理設置評價指標,完善評價標準,以健全融合評價體系,發揮評價促教學效能.具體策略如下:第一,教師既要從日常觀察、課堂提問、作業測試等角度融合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又要設置課前預習、課上表現、課后作業以及學習習慣、知識掌握、個性品質等評價指標,還要強調教學評價的即時性與語言的針對性,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啟發性,在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情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第二,教師要合理應用生生互評模式,引導學生站在評價者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辯證認知自我,取長補短,并激發學生討論熱情,提高學生溝通交流能力.
3 結語
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轉變滯后的教學理念,辯證把握自身引導職能,嚴于律己,始終以飽滿的熱情開展教學,以發揮教師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另外,在小學數學課堂融合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樹立跨學科意識,整合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教學內容,構建課程思政體系,并結合學生需求,創新數學課堂德育融合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熱情,同時完善評價標準,健全融合評價體系,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艷麗.探究立德樹人背景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2):144-145.
[2]陸暢.小學數學課堂德育融合困境及策略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21.
[3]孫翠娥.電教與德育教學融合——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教學融入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