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以“小數加法和減法”為例,探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對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進行反思,為一線教師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科技推動著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斷改革.新課程改革實施后,教師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結合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運用更加生動與直觀的信息技術服務于數學課堂教學,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力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增強他們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具體來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并通過使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案例,從而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本內容.
1 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的必要性
1.1 生動形象的演示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生動形象的演示內容有較高的興趣,所以要充分發揮數字化設備在生動形象演示方面的強大優勢.教師可以使用動畫、視頻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數學概念和數學原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和生動化.例如,教師使用數學軟件展示立體圖形的旋轉過程,將教學過程可視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旋轉變換的概念.
1.2 個性化學習體驗
每位同學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依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設計不同難度的數學題目.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學生可以反復學習和消化,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1.3 實時互動和反饋
實時互動和反饋有助于教師把握學情,更好地促進教學.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電子白板、在線投票系統等工具,通過學生點擊答案,教師可以即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個性化的反饋,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4 資源共享和拓展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更加便利地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獲取到更多的數學案例和教學視頻,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科視野,拓展他們的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重要變革,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不斷創新和整合信息技術資源,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更全面的數學素養.
2 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設計
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學五年級上冊》中“小數加法和減法”為例,探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為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2.1 教學目標
①理解小數加法和減法的基本概念;②熟練掌握小數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方法;③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應用小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
2.2 教學內容
①小數的基本概念回顧;②小數加法的規則和步驟;③小數減法的規則和步驟;④實際問題解決.
2.3 教學步驟
導入:利用數字化工具進行小數的基本概念復習.通過生動的圖示和實例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并過渡到本節課的內容.數字化的教學工具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
探究小數加法:使用電子白板進行互動演示,通過模擬購物結賬場景,引導學生學習小數的加法,強調對齊小數點的重要性.在教授完相應的知識后,學生在個人設備上使用數學教學軟件進行互動練習,鞏固小數加法的基本規則.教師可以實時動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探究小數減法:利用電子白板進行小數減法的實時演示,通過模擬食材配比場景,引導學生學習小數減法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教師設計小組內合作活動,通過實際問題進行小數減法的探究,加深對減法規則的理解.
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分小組解決一系列真實存在的生活問題,如購物結賬、食材配比等,運用所學的小數加法和減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提交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答案,進而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
綜合應用任務:在教授完本節內容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這一工具給學生布置一些創新性作業.例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完成諸如制作一個購物清單或食譜的小項目,要求包括小數加法和減法的運算過程.通過小組展示,學生彼此分享并互相學習.
總結與反思:在學習完本節課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和減法的重要步驟和規則,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進行反思,著重記錄學到的知識,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4 教學工具
①電子白板:用于實時演示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步驟;②數學教學軟件:提供互動練習,教師可以實時觀察到學生的作答情況;③在線資源:利用網絡資源,如尋找購物清單、食材配比等實際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解決問題;④小組合作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為同學交流提供支持,學生可以共享問題答案、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
2.5 評價與反饋
①利用在線測驗和作業平臺,收集班級學生在小數加法和減法上的學習成果.教師在認真批閱后,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②通過記錄小組展示活動,評價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為學生發展提供建議;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解答疑惑,在了解學生不足的同時,確保學生對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3 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實踐的反思
3.1 積極效果
從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反饋來看,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會取得積極的效果,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3.1.1 學生參與度提高
學生對數字化工具、電子白板等教學工具有很大的興趣,使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和傳統的教學相比,學生對于學習數學表現出更高的興趣,更愿意參與到課堂討論和活動中,學習效果也明顯提高.
3.1.2 個性化學習
憑借數學軟件等信息化教學工具,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并在充分掌握每位學生的水平和興趣的基礎上,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也有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3.1.3 及時反饋
依托在線測驗和作業平臺技術的支持,教師能夠實時收集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能夠更加科學和精確,并及時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為教師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
3.2 存在的不足
在實際的信息化教學中,仍發現有些方面需要改進,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3.2.1 技術使用技能不足
部分師生在使用一些數字化工具和數學軟件方面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困難,進而導致教學和學習效果不佳,未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相關信息技術的使用技能,使其能更順暢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3.2.2 設備資源不足
信息化教學并未普遍展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學校設備資源相對匱乏.因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更充分考慮所在學校和班級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水平,在基于現實的基礎上推動學生能享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益處.
3.2.3 在線資源的選擇和管理
網絡上的資源參差不齊.在引導學生使用在線資源時,需要教師注意精選和管理這些資源,有選擇地引導學生使用在線資源,確保其質量和有效性.
4 結語
教師要積極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技術使用習慣.
參考文獻
[1]宋文娜.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3(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