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給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依據教學任務學習數學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實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思維主要表現為: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1]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完善,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不能及時的理解,所以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好數學知識,此背景下項目化學習應運而生.項目化學習是以動態發展為特點的學習方式.通過項目化學習,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探討實踐生活中的問題,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2]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
1 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的實踐研究意義
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主要圍繞新課程標準,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調查,更好地挖掘真實的生活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課堂學習.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構建有價值的課堂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觀察數學,提高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數學能力進行課堂構建,讓項目化學習發揮出高效的作用.教師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操作,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全面地促進學生進步.
2 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的實踐研究策略
2.1 問題驅動法教學,培養學生探究知識能力
教師在構建小學教學課堂時,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相關的問題,進行問題驅動法教學,這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bbe5e73605c28e12da7f5b330c91a1f21b89389054e3f4c7411363ce1320557a,還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探究方向,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動力.將任務驅動法高效地應用在課堂上,不僅能夠使教師設計的問題突出大范圍的數學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讓學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將舊知識和新知識連接起來,以此來解決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問題驅動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掌握問題中的知識點.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中“條形統計圖”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學習中詢問學生“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條形統計圖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再讓學生思考“如果整理一周的天氣數據應該統計哪些內容,使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統計出一周的天氣數據”.這種問題驅動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2 構建課堂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構建課堂情境教學是高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沉浸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感受數學知識.在構建情境時,教師要善于構建生活情境,讓學生沉浸在生活環境中,更好地培養學生挖掘生活中數學知識的能力,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促進其實踐水平的不斷提高.[3]通過生活情境的構建,教師能夠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更好地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教師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構建不一樣的情境,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學習數學,更好地感受數學的魅力,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當中.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構建一個游樂園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有哪些物品或者游樂設施擁有平移、旋轉以及軸對稱的特性.教師給學生展示游樂場的圖片.通過圖片觀察,學生能夠很快地發現旋轉木馬是在不斷地旋轉的,而摩天輪也是在不斷地旋轉的.通過情境展示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認識到數學的使用價值,同時還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2.3 構建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進行項目化學習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構建實踐活動或者進行題目練習,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鞏固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全面地培養學生.[4]從項目化學習的實踐活動可以看出,從突出問題到知識的鏈接探究,再到最后的實踐應用,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構建實踐活動時,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進行問題設計.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問題時,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構建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練習,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還能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構建課堂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當中,在活動中進行知識實踐,這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數學問題.
以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中《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這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設計了項目調查活動,先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調查并進行記錄,然后再讓學生依據小組進行分組調查,在記錄好的調查表上繪制條形統計圖,從而完成這一項目的學習任務.通過在課堂上的實踐,學生能夠親身經歷目標的分解、調查問題的解決,數據的統計,這更好地鍛煉了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依據不同的內容構建不一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2.4 關注教學評價,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還能夠依據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探究能力.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基于學生構建一個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每個項目學習當中.[5]教師在進行評價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同伴的合作學習,還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表現進行鼓勵式評價,應用激勵式的語言來贊揚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增強學習信心,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在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中《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二)》這節內容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以及項目化任務的不同來構建不一樣的評價標準.首先,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開展評價.教師先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以及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并掌握相關的技能和方法.其次,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興趣進行鼓勵.最后,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小組活動中,加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在教師開展評價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評價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及時改善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發揚自己的優點,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數學綜合能力.
3 結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項目化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探究知識能力.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問題驅動法,構建情境教學,并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的教學中,讓學生圍繞教學任務主動地進行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未來,教師應該更加深入地挖掘項目化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將其優點更好地運用在數學課堂上,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敦燕.智慧課堂環境下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6):47-49.
[3]虞婉琳.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的實踐策略探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2):228-230.
[4]周艷霞.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實踐探索[J].教育視界,2022(11):11-15.
[5]蘭衍局.一個項目玩一節課——小學數學微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與反思[J].小學數學教師,2021(5):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