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是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大班幼兒在獲得小、中班階段的角色游戲體驗后,游戲水平顯著提高。在游戲主題的選擇、游戲角色的設定、游戲玩法的制定等方面,他們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有挑戰的嘗試。《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標》強調,教師應“支持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兒參與一日生活中與自己有關的決策”。教師應遵循幼兒本位理念,重視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地位和權利。幼兒本位理念強調,應摒棄成人的思維模式,以幼兒為中心。因此,在設計角色游戲的初期階段,教師應認真聽取幼兒的意見,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在細致觀察和深入理解幼兒的基礎上,積極地給予回應和支持。文章以“虞山老街集市游戲”為例,基于幼兒的視角和需求,探討如何在游戲設計、調整、實踐中提高班級幼兒的游戲水平,促進幼兒自主成長。
一、基于興趣和經驗巧用資源
——“開一家我喜歡的店鋪”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在游戲設計的初始階段,教師應抓住契機,適時地進行引導,同時注重聽幼兒的聲音,跟隨他們的步伐。
(一)從問卷調查入手
在組織幼兒觀察教室外的走廊的過程中,幼兒表示這里讓他們想起了生活中熟悉的集市。于是,筆者請家長和幼兒通過問卷調查及訪談,對虞山老街集市及其店鋪進行實地調研,以確定開設的游戲店鋪類型。圍繞“我想開設哪些店鋪”“店鋪中應該設計哪些角色”“店鋪內應該銷售哪些商品”等問題,筆者從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出發,與他們一起構思初步計劃。最終,通過投票和演講拉票的方式,幼兒選出了心儀的幾家店鋪,包括老街奶茶店、老街文創店和老街布藝店等。
(二)主題活動中的拓展
筆者綜合考慮活動目標、幼兒的實際情況、活動流程及園內資源,針對幼兒在課程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了與集市游戲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愛家鄉”這一主題為例,筆者組織了一次美術欣賞活動,引導幼兒欣賞《富春山居圖》。幼兒對畫家黃公望及其杰作《富春山居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對使用毛筆作畫充滿了好奇。在自由游戲時間,許多幼兒都嘗試著模仿繪制這幅畫。基于此,筆者在長廊的一角設立了“公望書畫坊”游戲區。在書畫坊中,幼兒可以使用毛筆進行書畫創作。
(三)班本特色活動中遷移
筆者重視幼兒的興趣、需求。在設計班本特色活動時,筆者以幼兒最近閱讀的繪本為切入點。例如,當班級幼兒閱讀了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后,他們對小老鼠一家利用布料制作各種生活用品的場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筆者鼓勵幼兒利用廢舊布料進行創作,他們收集了舊衣物,進行剪裁、拼貼和縫制,創作出了布貼畫、布藝發夾、布袋子等多種手工藝品。
(四)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的挖掘
家長和社區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筆者積極引入家長和社區的豐富資源,能拓寬幼兒的視野。例如,在模擬集市的游戲中,幼兒注意到集市上有許多售賣衣物的店鋪,產生了開展服裝店游戲活動的想法。筆者所在班級的一名家長在幼兒園附近經營著一家服裝店,于是筆者組織幼兒前往參觀。幼兒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店主,觀察店鋪環境,并了解服裝店的日常運作。此外,筆者邀請了一些擅長縫紉和修補的家長來班級指導。該游戲深受幼兒的喜愛。
二、基于真實體驗尋找提升點
——“我能這樣玩”
大班幼兒的主動性顯著增強,在多次游戲活動中,他們表現出與同伴積極交流的意愿,敢于在公眾場合發言,并提出各種問題。他們還能夠主動思考策略,吸引同伴共同參與游戲。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幼兒的需求和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
(一)基于問題的布局調整
教師要以幼兒為中心,將問題留給幼兒,激活他們解決問題的潛能。同時,教師要立足于幼兒的真實生活,從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和感受出發。例如,在游戲的初期階段,幼兒嘗試自主確定店鋪的位置,擺放柜子、桌子。他們將柜子橫向擺放,并與小桌子進行組合,使得店鋪的區域空間布局更加多樣化。然而,這種布局很快造成了問題:這條走廊除了是開展集市游戲的場所,還是每個班級的餐車通行的必經之路。最終,幼兒測量了班級餐車的尺寸和走廊的寬度,在長廊中做好標記,重新調整了桌子和柜子,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確保餐車能夠順暢通過。
(二)基于需要的游戲新玩法
游戲的玩法并非固定不變,教師要鼓勵幼兒成為游戲玩法的創造者,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化游戲規則。同時,教師要持續關注幼兒的新游戲和新想法,并在幼兒需要新材料、新場地時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推動游戲的持續發展。
1.游戲玩法的開放性。當幼兒能夠掌控自己及周圍環境時,他們會對探索和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每個店鋪的區域都可以由幼兒自主設定,根據當前游戲的需求來添加或合并不同的部分,包括材料的收集和場地的安排。以“公望書畫坊”為例,在創作書畫作品的過程中,幼兒將店鋪劃分為書畫區、展品區和售賣區。在書畫作品的買賣游戲中,幼兒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創作和銷售,將作品帶到其他店鋪進行推銷,如將特色紙袋拿到“奶茶店”去推銷,這樣的過程增加了幼兒之間的互動。
2.游戲任務的驅動性。教師通過布置驅動性的任務,可以將重復的游戲內容轉變為幼兒所喜愛的、具有挑戰性的游戲內容。例如,在服裝店游戲中,幼兒會前往“印染坊”采購布料。在游戲的早期階段,幼兒通常會對現有的布料進行選擇。然而,隨著游戲的深入,他們開始主動設計所需要的布料色彩和圖案,并使用工具來精確地下達訂單。“印染坊”的“工作人員”也會根據“顧客”的具體需求進行布料的印染工作。此外,幼兒可以憑借體驗券前往他們喜愛的區域進行游戲。這些新增的任務豐富了游戲內容,讓他們的游戲體驗更加多樣化。
3.游戲難度的挑戰性。為了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任務的難度應當適中。教師可以適時調整游戲難度,確保游戲始終充滿新的挑戰。以“可愛小剪刀”游戲為例,幼兒要根據訂單的具體要求,設計出不同數量和具有不同排列規律的飾品,從而實現了游戲難度的逐步加大。
三、基于自主表達促進經驗積累——“我能這樣表達”
隨著游戲的深入發展,幼兒在游戲中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教師應為幼兒搭建表達的平臺,創造表達的機會,支持他們通過語言、行動等表征方式參與游戲的討論和決策。
(一)多表征
幼兒的表征與過程記錄能力是持續提高的。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表征中了解他們的能力提高情況,了解他們在游戲中的困惑和需求,幫助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更大的突破和提升。教師應保持耐心的態度,尊重和理解幼兒。
(二)共約定
教師可以賦予幼兒制定游戲規則的權利。一旦幼兒共同確立規則后,教師應思考如何確保班級里的每名幼兒都能清晰理解這些規則。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語來闡述規則,確保同伴能夠理解并清晰地表達。針對“如果店里沒有客人該如何應對”“如果錢用完了又該怎么辦”“可以去哪些店鋪打工賺錢”等問題,幼兒通過繪畫記錄的方式,共同制定集市游戲的規則。這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并促使他們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三)常交流
每名幼兒的認知能力、思維模式及表達方式各不相同。為了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能夠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并對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認可與表揚。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交流形式。
一是一對一傾聽。每名幼兒的記錄都具有獨特性。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早晨入園、餐后等零散時間,傾聽他們的心聲,從而加深對幼兒游戲行為的理解。同時,教師通過傾聽,能夠了解不同幼兒的觀點,從而幫助幼兒更全面地認識和分析事件。
二是小組分享交流。在小組分享環節,幼兒自發圍坐成一圈,相互展示自己的“集市游戲日記畫”,并認真聽同伴講游戲中的趣事。在集體交流時,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游戲記錄表、視頻和圖片,引導幼兒共同思考問題、交流想法,從而為游戲的改進提供多樣化的思路和解決方案。例如,面對店鋪缺少顧客的情況,幼兒提出可以使用禮貌用語進行溝通。他們還討論了促銷策略,如降價、打折等方法,甚至提出了上門推銷的方案。在這一交流過程中,幼兒通過實踐學習,激活了思維,讓幼兒體驗了探索的樂趣。
結語
“幼兒本位”理念不僅強調教師要理解幼兒的想法,還要為幼兒提供真實表達和探索的機會。“虞山老街集市游戲”的規劃布局、環境營造、玩法設計及評價機制等方面,都體現了教師對幼兒需求的關注。因此,教師要鼓勵幼兒參與,并對幼兒的反應進行觀察,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常熟市報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