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表達的是把群體合力和個體能力結合在一起,這正契合了名師工作室對工作室成員發展起到的作用。工作室成員結束工作室的學業之后,在各自的崗位上應用所學,發光發熱,實現專業發展的進階。如何讓工作室成員散作“滿天星”之后,仍可以具有“一團火”的持續動力,有“一團火”發光發熱的能力?筆者認為,要讓名師工作室成為學習共同體,讓每一位成員都能處于教學應用場景中,無時無刻不在為工作室成員提供專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學習共同體”是以知識建構與意義協商為內涵的學習平臺,成為信息時代知識創生的社會基礎,強調人際心理相容與溝通,在學習中發揮群體動力作用。學習共同體的構成不是名師工作室的顯性目標,而是潛在課程。潛在課程是指在課程方案和學校計劃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教育實踐和結果,可以看成是隱含的、非計劃的、不明確或未被認識到的課程。
如何讓名師工作室成為學習共同體?需要關注潛在課程的功能,讓工作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顯性目標與潛在課程相結合,產生更加持久的聚合功能,并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實現學習活動的疊加效應。如何發揮潛在課程的作用?潛在課程是非學術性的學習結果,它對成員的影響主要是無意的、隱含的和非預期的。
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功能
1.“共同記憶”的文化影響
工作室成員因為在教學實踐改進中不斷前行,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形成工作室的共同記憶,比如,如何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實施過程中如何解決學生不會整合的問題?工作室成員會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通過合作解決實踐難題。此外,進行分工合作的過程與策略,也會成為每一位成員的工作記憶,會帶到他們自己的課堂上。
工作室活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工作坊式的學習。每次學習活動前,小組成員都做好充分準備,并在合作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匯報交流,其他小組對匯報者的成果進行評價,提出改進建議。一個小組的成員因為認知的局限,會遇到無法突破的問題,而其他小組成員作為旁觀者,往往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發揮群體優勢。
在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相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會給工作室成員留下深刻記憶,作為一種合作文化,這種記憶會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成員在教學實踐中的行為,產生持續的影響。
2.“親身經歷”的學習印記
名師工作室的主要目標是讓成員會學善教,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以工作坊的方式進行各項學習活動,讓工作室成為每一位成員的素養訓練場。在這種場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最核心的學習氛圍。
設立明確而集中的學習目標。開展有組織的教研,讓每次學習都有清晰的目標,要求所有參與者都承擔匯報或者點評的任務,圍繞共同目標,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活動結束之后,工作室成員因為深度參與而有成就感。
完成清晰而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是學習目標的具體化,教學設計、匯報交流、提出建議等都是一般性的任務。在學習的全程,每位成員都有專屬于自己的任務,并且在其他小組中,也有成員負責同類任務,“組際”交流就會真實發生。
運用具體而適用的學習工具。學習單的研制,需要小組成員不斷開發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材料。還需要不斷研究學習單的類型和特點,對不同的詞語、句子等進行歸類分析,給學生提供適當的語言材料,方便學生選擇使用。制作學習單的過程中,所有成員會深入研究“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如何讓學生深入學習”。
3.“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
平等的角色參與。工作室就像一個班級,可以分設班長、學習委員、學習小組組長等。成員之間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是在參與專業研討活動過程中的平等,都是以學習主題更深入的研究為己任。
能力的相互補充。每個成員的背景不同,在學習過程中的貢獻也會略有不同,甚至有成員會覺得自己水平低而減少參與,這就需要成員之間能夠避讓,以控制發言時間的方式,鼓勵更多的成員參與,也讓每位成員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收獲。
構建學習共同體的策略
1.形成多重交叉的學習小組
工作室成員確定之后,了解每位成員的基本情況和專業水平,對每位成員進行問卷調查PjQpyRgx9IzC3DGRrNBAh5j7gXptO1lxW80i+VtVU8c=,如學歷、工作年限、論文發表、課題研究等情況,然后匯總基本信息并進行分析。然后,通過訪談工作室成員對工作室學習主題的理解,了解每位成員的專業發展情況。例如,“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的學習主題,需要工作室成員回答一些問題:您覺得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教學嗎?您認為這二者之間關系是什么樣的?還可以讓成員做一個簡單的設計構想,如學習任務群是語文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可以依托學習任務的組合來完成單元的教學目標。請您結合教科書的一個教材單元,做一個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設想,字數在500字左右即可。在獲得相應的信息之后,對所有成員進行總體分析和個性分析。根據每位成員的發展階段和發展需求,確定學習小組。學習小組采取異質分組的方式,有利于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
此外,在劃分小組的時候,還需要考慮不同區域、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目標追求等因素。例如,特級教師工作室的15位成員分別來自北京市的5個區,分為3個小組,每組5人,都來自不同區域。另外,教研員、教學主任、教師在各組的分布要均衡,年輕教師也要分配到不同的小組,還需要考慮每個組男教師的數量。這樣綜合衡量以后,每個小組的構成要素就比較多元。學習過程中,各位成員能夠貢獻不同區域的教研成果,也能夠從不同的身份角色貢獻智慧。如果是同一個區的工作室,就可以考慮按照不同的學校進行分組,有利于開展跨區域、跨校際的教研。
2.完成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學習共同體的形成需要相同的價值目標。如何讓這么多的成員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一致?這就要確定工作室成員的共同目標,即要以學科教學改進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具體到語文學科,就以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的改進,如指向核心素養的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實施過程中最難的有兩步:一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二是單元整體教學實施。以能夠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并實施為每個學習小組的目標,很快就達成一致。
首先,進行課程理念學習,并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案例分析。課程理念的學習,需要成員在自己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與課標修訂專家對話。提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案例,供工作室成員研究學習,發現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規律。
其次,嘗試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在了解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分工承擔任務,結合已有教學經驗,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成員充分理解如何把各個部分進行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發揮團隊的作用。
再次,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實踐。課堂教學實踐是教師專業能力的整體表現,是一種復雜的聯系。根據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每學期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成員會發現只有設計和要求是不夠的,還需要為學生提供更細致的學習工具,這樣才能讓學生開始學習活動。學習單經過多次修改、試用和改進,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是所有小組必須攻克的難關,并且,每個小組都要進行低、中、高三個年段的實踐。在解決不同問題的過程中,小組所有成員的智慧和努力不斷匯聚,會形成合力,讓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3.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工作室的主要成果就是學科教學改進的方案。在教學實踐中,要獲得教學改進的能力,需要工作室成員形成自主意識,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共同解決實踐難題。以單元整體教學為例,由于各個部分之間需要進行銜接,這就要求承擔上課任務的5位成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考慮銜接避讓。在實踐操作后,更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確定完成每個子任務與單元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為實現整體教學,小組成員要進行說課、觀課、磨課、議課,每0e236a33a8e4b322308c2d8cfd7d5b36d199cc5889df7545f32dd8005ede9412位成員都要了解整體任務,也要清楚如何去完成子任務。
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查閱文獻資料。例如,童話的教學需要了解童話的問題特點,這就需要教師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又如,為設計多種方式的朗讀,就需要查閱關于朗讀的文獻,研究朗讀究竟有哪些方式,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選擇哪些。查閱文獻,研讀文獻,都是為實際教學服務,因此工作室成員熱情高,反饋及時。
以上的討論主要從工作室成員的視角進行的,但是不能忽視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工作室的主持人,或者稱之為“導師”。導師的作用不容小覷,一是導師給予適度的期待。成長期待表明了導師對成員發展的預期目標。這種期待通過正向的引導,會給成員以精神方面的激勵。導師要有等待成員發展成長的耐心,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成員都抱有希望。二是導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成員有困難的時候,導師要能夠給予專業的指導。例如,在學習單的設計中,在成員設計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具體化的修改建議,讓成員能夠較快領悟到突破難點的路徑。三是導師給予適切的評價。導師的評價不是權威的結論,而是揭示問題的本質,通過對過程的分析,讓成員能夠發現教學規律,積累實踐經驗。
潛在課程是課程的一種,也需要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的角度來審視,需要更加明晰的設計。工作室的導師和成員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中有精神上的相互支持,有技術上的相互學習。教師在工作室的學習,不只是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更能將之帶到自己的工作場景中應用,時刻把工作室中的學習成果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實踐轉化,讓適當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惠及更多的班級,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優先關注課題“首都基礎教育教師培訓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編號:BFEA23017)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