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芯片是信息技術的基石,事關國家戰略發展。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試圖通過限制技術出口來遏制其他國家的科技發展,以維護自身在全球芯片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技術優勢。面對挑戰,中國政府和企業積極應對,努力推動芯片產業的自主發展,近年來創新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圍繞“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即“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發展定位,落實“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其中“1”指的是,促進綜合旅游休閑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游休閑業;“4”指的是,持續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板塊發展),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積極力量。2022年,全球第一顆以中文算法作底層技術的類腦智能芯片——飛龍芯的問世,不僅打破了西方英文科技知識產權的保護封鎖,還在類腦智能底層技術領域填補了世界空白,在全球AI的發展競賽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何為飛龍芯?
飛龍芯是基于人工智能科學家朱邦復發明的倉頡輸入法中的漢字原理,由仿腦科技、文化傳信、科大訊飛三方共同研發的全球唯一實現離線輸入輸出的中文人機語言理解芯片,安全性高、兼容性強,可以廣泛應用于商業級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縮寫為IoT)、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智能玩具等消費電子領域,以及工業4.0領域等。
其優點為無需依賴網絡、自帶AI智能,因此能充分保護隱私,防范泄露風險,真正做到網絡信息的安全可靠,對于實現國家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還可應用于軍工航天領域的遠程語音控制系統、信息機器人、衛星通訊語音理解控制系統等。
飛龍芯的誕生,象征著類腦技術在中國的率先出圈,標志著漢字基因仿人腦作為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首次應用,中國企業一改過去“有應用無底層”的卡脖子困局,在世界AI浪潮中確立了自己的坐標。
飛龍芯誕生史
回溯飛龍芯技術的誕生史,就不得不提及兩位關鍵人物。
一位是“中文電腦之父”朱邦復,他是仿腦科技、飛龍芯類腦智能科技首席科學家、技術帶頭人,香港文化傳信集團永遠榮譽主席,是國內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之一,對全球計算機文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6年,朱邦復發明倉頡碼(倉頡輸入法),并向世界公開其專利成果,成功發明第一代漢卡,使電腦開始兼容中文、識別中文,實現了中文數字化基建的第一步。
在朱邦復看來,漢字有六大要素和功能:字形、字音、字義、字碼、字序、字辨,前三者為漢字本有,而后三者是在信息時代為處理信息需要,必須發展、整理出來的要素。
20世紀90年代,面對英文科技壟斷計算機世界的單一文化格局,朱邦復高瞻遠矚,認為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中文科技。于是,他率領團隊開始布局人工智能,在其發明的倉頡碼基礎上,潛心研究中文AI語義理解。
2003年,中文中國芯飛龍CPU誕生。朱邦復成功地將傳統文字變為傳信文字及科技文字,利用字形產生器技術把中國數千年積累的文字濃縮到不足1MB的記憶容量,并且成功地嵌入處理器內,適應了芯片的高速運算要求,填補了中國CPU在文字處理器方面的空白。2020年9月,中文智能理解引擎獲得了美國發明專利。

歷經多年持續研發攻關,2021年,朱邦復團隊成功推出仿人腦中文人工智能底層技術——飛龍碼(中文人工智能基建),為漢語人工智能操作系統注入理解大腦,為硬件人工智能操作系統開發提供了成熟的底層技術解決方案。2022年7月,飛龍碼完成算法測試,中文AI智能理解引擎成型,飛龍芯誕生。
另一位關鍵人物則是朱邦復文化基金會財團主席、文化傳信集團大股東、澳門紅刊雜志社社長李柏思,他在文化和科技領域深耕數十載,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柏思深知,中國要走科技強國之路,就必須發展由自己語言和文化作為數字化底層的核心技術,把科技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懷揣著復興中華文化、打破外國芯片技術壟斷的初心,李柏思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投資布局,向以中文概念運算為核心的類腦智能技術發起攻堅。
他認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廠商,基本具備了芯片和關鍵硬件的生產能力,部分規模企業具備了操作系統的開發能力,但普遍缺乏硬件底層中文計算能力。飛龍碼剛好可以補位,因其是全中文知識產權的運算編碼,通過中文算法實現了讓機器人具備“有概念、有屬性、有分類”等特性,懂得概念、理解、思考和判斷,并能做出響應,從而打破傳統人工智能依賴大量資料庫支撐的檢索型困局,做到真正的仿腦智能。
在李柏思的支持下,2022年,文化傳信集團自主研發出了全球首個離線中文AI語言理解芯片——飛龍芯,并且得以產業化。從投資研發到戰略規劃、再到市場推廣,他的努力和付出,為飛龍芯的誕生和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新科技引領快速發展
自問世以來,飛龍芯便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創新的技術,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作為一款環保低碳的國產輕量級離線智能語音芯片,飛龍芯儲存了多達3.2萬個漢字,使用飛龍碼AI語言理解算法,集成到一個芯片內,整體使用的代碼數據量還不足35MB。這使得飛龍芯在保持高效運算的同時,還能大幅降低能耗,數據表現令人矚目。
“你好飛龍芯,玻璃杯子掉在地上會不會碎?”“會。”
“金屬杯子掉在地上會不會碎?”“應該不會。”
“我的手機放哪兒了?”“在你臥室左邊的抽屜里。”
“你真聰明。”“謝謝您的夸獎,學無止境。”
……
以前,人們很難想象,由幾個小模組和連接線串起的智能芯片,竟能像人一樣思考和交流,而且兼具真人般的情緒表達。如今,人和芯片已經實現了人機間無障礙的交流,飛龍芯能夠處理88國語言,未來裝有它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將走向全球。
此外,飛龍芯的環保低碳、離線智能、個性化、陪伴式的人工智能產品特點,也為其在市場上贏得了普遍的關注和認可。
例如,在智能家居領域,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如調整空調溫度、開關燈等,極大地提升了生活便捷性。在工業4.0領域,飛龍芯的應用更是推動了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進程,裝有飛龍芯的機器人能夠更準確地理解人類指令,執行復雜任務,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在智慧農業領域,飛龍芯的應用成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以嘉興市湘家蕩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例,飛龍芯作為人工智能的大腦,結合類腦智能物聯網應用,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數字化管理和精細化作業。自動采摘、自動巡檢、自動噴藥等機器人設備以及小型智慧農機設備的引入,不僅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品質和產量,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環境污染。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飛龍芯的產業化進程也在加速發展。目前,文化傳信旗下人工智能科研企業飛龍芯類腦智能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已陸續與各大人工智能廠商合作,飛龍芯已經實現了量產,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2023年9月,在世界元宇宙大會上,飛龍芯類腦機器人(珠海橫琴)有限公司攜飛龍芯項目,積極尋求合作,賦能汽車產業,推動汽車和元宇宙融合發展。今年3月,深圳市國資委旗下全資子公司鴻蒙生態服務(深圳)有限公司與仿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融合,雙方將合作探索建設基于國民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AI操作系統——仿腦鴻蒙AI OS(簡稱“鴻蒙腦”),該項目在合作方內部被定義為“新質生產力時代下的1號工程”,為鴻蒙生態注入了強大的中文理解AI能力。今年5月,以全球首款中文AI手機為代表的多款鴻蒙腦AI產品亮相珠海科創優品展(香洲)專題推介會,受到政府領導和展商紛紛點贊。今年10月,全球首款搭載“鴻蒙腦”操作系統、支持多國語言操作的“腦控”手機在香港發布,其具備離線AI記憶、離線安全人機交互等AI能力,彰顯了軟硬件全中國智造的雄厚實力。
飛龍芯賦能,未來無限可能
芯片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對于中國保障信息安全、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等具有重大意義,也直接影響著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近幾年來,一些西方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對中國集成電路及芯片相關企業實施制裁,并對中國先進計算芯片進行出口管制,甚至發布《對外投資令》,限制本國公民在中國對先進制程半導體等領域投資等,一步步加劇了中國在芯片技術方面面臨的挑戰。
飛龍芯的誕生,不僅代表著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夯實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底層技術基礎,也承載著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見證了澳門主動融入發展大局,對國家芯片產業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和有力支撐。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澳門發揮其獨特的經濟實力和多元文化優勢,積極與中國其他地區特別是香港、廣東等地開展交流合作,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務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科技發展方面,澳門近年來也在努力打造優質的科技環境,比如2021年2月,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正式更名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等,運用澳門發展的特殊優勢,打造更多高端科技產品,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聚集科技人才來澳創造價值。
為了支持飛龍芯及未來更多高端制造項目的發展,澳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包括研發資金、稅收優惠以及人才引進等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支持;積極發揮珠海橫琴招才引智體制機制優勢,高度重視教育與人才的培養,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其國際交流平臺的功能,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吸引全球頂尖科學家和研究團隊來澳開展研究,共同探索科技創新的新領域、新方向。
飛龍芯項目的成功,正是澳門、香港與內地科研力量緊密合作的產物。從科研資金的支持、技術人才的引進,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市場推廣,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各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勢互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加速了飛龍芯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也為澳門帶來了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新機遇。
飛龍芯的技術成果,大大促進了中文AI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2023年11月,仿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年11月,經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認定,仿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榮獲2023年度“AI天馬”獎。今年3月,飛龍芯上海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加入中關村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協會,成為副會長單位,獲中關村創新100“1號工程”。未來,裝有飛龍芯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將走向全球,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在國家新發展理念的有力指引和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為中文人工智能科技的代表,飛龍芯正逐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飛龍芯將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前沿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優化;不斷從全球招募人才,形成高端創新人才“強磁場吸收地”,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和研發實力;積極拓展應用場景,覆蓋更多領域和行業,推動產業化進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積極參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進程,通過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為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澳門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發展,飛龍芯有望借助這些平臺,將中國的科技推廣到全世界,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責任編輯: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