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隨著澳門同祖國內地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愛國愛澳已從一種民間情懷轉化成為全社會的核心價值,并在澳門社會居于主導地位。近日,本刊專訪澳門《紅刊》雜志創辦人黃光宇,他表示,創辦雜志的初心是希望讓澳門民眾了解和感受祖國的歷史與發展。未來,他將繼續發揮《紅刊》立足澳門的宣傳優勢,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創新思路助力澳門多元文化發展,為擦亮澳門這張“金名片”貢獻力量。

尋找與傳承
黃光宇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長大后的他不僅傳承了父輩根植在血脈里的紅色基因,更期待用實際行動追尋著父輩的足跡,通過公益事業回饋社會。
2021年,在機緣巧合之下,黃光宇來到澳門生活。回憶三年前初到澳門的感受,黃光宇總結了兩個詞:親切感,人情味。
他喜歡在細密的街巷中感受這里漫長波折的歷史與復雜交融的文化。矗立在澳門最高點的媽閣廟前地香火鼎盛,南歐葡式風格的葉挺故居內還保留著葉家人不少原物,一院落式鄭家大屋已成為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寶……在初到澳門的那些日子里,黃光宇得以窺見歷史的一鱗半爪。
他深知,這些舊址和遺址正是澳門人理解家鄉的一部分,而凝固的歷史和時間讓他們天然就理解這里的多元、溝通、協商、和諧,以及一直未變的中華之根。
這讓他萌生了“在澳門創辦一本紅色刊物”的想法。“澳門有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熠熠生輝的革命歷史,我希望能用生動、活潑、精彩的方式講好愛國愛澳故事,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黃光宇認為,講故事,是心靈同心靈的對話,也是思想同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讓外界深入了解澳門多元魅力的機會。
2021年9月,黃光宇創立了中國紅刊傳媒有限公司,隨后,他又創辦了澳門《紅刊》雜志。黃光宇說:“我希望增進澳門居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對紅色歷史的認識,同時加強澳門與內地之間的情感聯結與文化共鳴,促進澳門更好地融入祖國發展大局。”幾年來,黃光宇和他的團隊廣泛地活躍在出版、演出、展覽等領域,策劃實施了一系列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積極促進內地和澳門的交流。交融與對話
2023年4月,澳門百老匯劇場內,甘肅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攜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這里精彩亮相,為澳門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劇中展示了諸如“千手觀音”“反彈琵琶”“蓮花童子舞”及“霓裳羽衣”等源自100多幅敦煌壁畫的敦煌舞姿,這些舞姿婀娜蹁躚、獨特唯美、如夢如幻,令人拍案叫絕。

“我們參與承辦此次演出,是希望將中國傳統藝術作為文化的使者,構建友誼的紐帶,加強甘肅和澳門兩地交流互動。”黃光宇說,這場演出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演出結束后,澳門觀眾紛紛贊嘆:“太美了!”“令人震撼!”“這絕對是一場視覺上的文化盛宴,其藝術沖擊力,帶來的身心愉悅感,無法用語言形容。”“不愧是‘大美敦煌’,以前雖然去過敦煌,但藝術化的‘敦煌’更加令人震撼。”……
2023年7月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及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紅刊傳媒有限公司、澳門紅刊雜志社、南光文創(廣東橫琴)有限公司等共同承辦了“紅刊抒濠情——慶七一澳門紅色文化書畫展”。
作品包括《遵義會議》《彝海結盟》《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等,既有揮毫潑墨、妙筆丹青的繪畫,也有題詩詠嘆、暢抒豪情的書法,它們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連,藝術化地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歷時兩年、行程兩萬五千里這一偉大壯舉,謳歌革命奮斗精神,抒發愛國主義情懷,增進澳門與內地文化交流融合,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其中,6幅10米長、2.5米高的“長征”主題巨幅中國畫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作品謳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叱咤風云的英勇氣概,深情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展示對愛國精神、建黨精神的信仰與執著,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的民族骨氣,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黃光宇表示,此次書畫藝術展覽旨在向澳門推廣紅色文化,深入挖掘并弘揚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觀念,以期使澳門社會各界能夠全面理解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及其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價值。

日前,以珠海對澳門供水為主題的央視大型電視劇《共飲西江水》新聞發布會在澳門成功舉辦,來自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澳門中聯辦等機構的相關領導出席了發布會。
“澳門,盡管是一座海濱城市,卻經歷過一段‘與水荒相斗’的漫長歷史。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這部電視劇不僅展現了珠澳兩地綿延的同胞情,而且將‘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優越性闡釋得具體而生動。”黃光宇表示,中國紅刊傳媒有限公司作為主要支持單位,將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和橋梁功能,為該片的制作和播出提供全面服務,以促進澳門多元文化的發展。
培育與延續
今年3月,世界文化遺產百米絲綢長卷大型展覽暨首都數字版權貿易中心澳門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澳門成功舉辦。由中國紅刊傳媒提供展出的兩幅百米絲綢長卷作品《云岡石窟》和《中國皮影》,獲兩項中國國家專利。
“這兩幅作品巧妙地用絲綢長卷展現云岡石窟及中國皮影藝術,將攝影藝術與印染技術、數位技術與傳統工藝、古典美學與當代文化創作相結合,并創造性地衍生出了一套全新的當代百米絲綢長卷的收藏、運輸和閱覽形式,獨具匠心。”黃光宇說,“希望借此機會,能夠為各界尤其是攝影書畫藝術愛好者搭建一個共同學習與鑒賞中國畫的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加強澳門與內地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除了組織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外,黃光宇也格外注重在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且富有感染力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工作。他不但積極承辦“青少年愛國主義知識競賽(人工智能)”,還走訪了青年聯合會、霍英東基金、濠江中學、培正中學和廣大中學等機構,并與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開展深度合作。

“通過凝聚兩地專家學者力量,來引導青少年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賡續紅色血脈,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黃光宇說,為推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下一步計劃舉辦“國史進校園”系列活動,以此激發青少年對國家歷史的興趣,讓他們在了解過去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通過這些活動,黃光宇希望能夠進一步增強澳門與內地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
未來,他計劃將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作品帶到澳門,讓更多澳門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此外,黃光宇還透露,未來將有更多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活動在澳門舉辦,包括講座、研討會等,以期進一步深化澳門社會各界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這些活動,他相信可以進一步增強澳門市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