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距離2024年上半年開學已經過去了完整的一個月。當學校的各項工作開始有序推進之后,孫善麗也開始了忙碌的工作。作為日照市教科院副院長、高中語文教研員,深入一線學校聽課、指導任課教師是她的日常,而每次聽完課,在評課之外,她也總是認真傾聽老師的想法與困惑,給予鼓勵和建議。老師們評價:“她的話語總是那么中肯,讓人受益匪淺。”
當3月我們去到日照的時候,孫善麗正馬不停蹄地在一所又一所學校之間奔波。在周三晚餐后的一個小時,我們匆匆地進行了一場簡短的交流。結束了我們的訪談,她又馬上投入明天的行程準備當中。“很忙,但是很充實。”是她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不過她喜歡這種忙碌的感覺,因為這讓她覺得,自己對教育的誠摯與熱愛還沒有減退。
完“善”——走出自己的教育風格
孫善麗踏上教育崗位是在1996年。她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實屬不易,在高校積累的扎實的學科知識與良好的教學素養,讓孫善麗入職后迅速地站穩了講臺。
當時,和她結對的師父是年級語文教研組長,也是學校數一數二的語文良師,孫善麗便抓緊機會從他身上汲取教學智慧,修正自己教學上的不足,“那時候,我通常會晚師父一天上同一堂課,于是我有機會先聽師父的課,然后抓緊調整自己的講課,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創新。這種取長補短的方式,使我的教學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掌握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之后,孫善麗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那個年代,她是少有的“大膽”將課堂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的老師,她堅信,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能。在她的課堂上,課前演講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們輪流上臺,分享自己的見解、故事或感悟,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還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同時,她也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對知識有了更準確的把握,同時相互交流、碰撞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批判思維。
讓學生處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也正是她后來所提出的“生本教育”,其最核心的理論支點就是強調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孫善麗講道:“教師是生命的牧者,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創造最大的空間,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這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即使不再依賴老師的灌輸,也能主動探索知識的奧秘。
在當時,對于孫善麗這樣的教學方式,也不乏老師提出質疑:“老師上課的時間本就有限,還要把一半的課堂都給學生,這樣不會干擾正常的教學效果嗎?”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孫善麗總是用成績回應質疑,從教多年,孫善麗班級的語文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這也說明了她的教學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提及語文,閱讀無疑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貞浧鹱约簮凵祥喿x的經歷,孫善麗說道:“在童年時,父親總是坐在書桌前,手捧一本書沉浸其中,有時也會將書中的內容講給我聽,那時起,我便對書中的世界充滿好奇,逐漸領略到了文字的美妙和力量?!痹诔蔀榻處熀?,她也用同樣的方式把這份熱愛傳遞給學生,在每堂課的最后,她雷打不動地精心挑選一篇文章,通過朗讀的方式為學生呈現書中的故事。那時候沒有投屏設備,無奈之舉的朗讀方式,反而更有效地讓學生沉浸其中,激發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感思。她認為,閱讀一定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所以她不限制學生的閱讀書目,可以是整部文學名著,也可以是短小精悍的時評美文,只要是有價值的文章都能成為她的推薦。有弛,也得有張,她會在寒暑假布置閱讀任務,開學時以一場“小測試”來檢測學生們的閱讀效果,確保閱讀任務的認真落實。她也開玩笑地說:“學生們也早習慣了我這么‘愛折騰’!”
擇“善”——探尋教育的詩與遠方
2011年,新一輪對口援疆行動開始。山東省派遣的援疆隊伍帶著先進的工程設施、醫療設備、種植技術等,跨越三千公里,趕赴新疆戈壁,對當地展開對口幫扶。隨著援疆行動的開展,剛剛入職日照教科院的孫善麗也加入了教育援疆的團隊,這是山東省新一輪援疆行動的首批教育援疆團隊,而她則是團隊中唯一的女性。
“之所以報名參加援疆,是源于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年我在暑假期間去新疆,遇到一群當地的小孩在追著我們這樣的游客賣些小飾品、小掛件?!睂O善麗頗有感觸地說道,“這些孩子十歲出頭的年紀,正是假期該好好玩的時候,我便問他們為什么要出來賣東西,他們告訴我,如果不趁現在出來掙點錢,開學他們就交不起學費了?!?/p>
正是那段偶然的經歷,讓孫善麗看到了不同地區的教育差距——當有的孩子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無憂無慮地上課時,有的地方的孩子卻在擔心明天是否還能上學。于是在看到新一批援疆信息時,孫善麗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脫穎而出,成為七人團隊中的一員。
通過選拔只是開端,在接下來的日子,孫善麗和團隊伙伴要努力克服環境、時差、氣候、生活帶來的重重困難。孫善麗回憶,他們去的是一所當地還算不錯的學校,但教學資源依然匱乏,老師們對PPT等教學手段的使用非常陌生。于是從教學工具的運用,到教研活動的開展,到課堂教學的引導,孫善麗一行盡心盡力地給當地老師做著引領示范。3個月的時間,幾乎做了一年的工作量,每晚10點過后,日照援疆老師宿舍的燈依然亮著。
在援疆過程中,最令孫善麗感到動容的無疑是當地的孩子們。這些孩子活潑、好學,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而每次在孫善麗的課上,這群孩子也會對她的提問積極回應,給足了這個外來教師“面子”。麥蓋提縣是一個三面被沙漠包圍的特殊縣,對于出生在這里的孩子來說,讀書考大學無疑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在這里待的時間越長,孫善麗想要改變這群孩子命運的想法就越強烈,她在教學中不僅注重傳授知識,也通過各種方式拓寬學生視野,她鼓勵孩子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那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內初班招生工作中取得歷史最好成績,有66名學生過線,其中自治區第一、二名均出自孫善麗所在的援疆團隊支教的麥蓋提第一小學,這樣的成績無疑凝結著日照援疆教師團隊的辛勤汗水。對孫善麗來講,這一次援疆行動無疑是她教育生涯的一個重要節點,不僅讓她對自己教師的職業更加自豪,也磨礪了她對于教育的熱愛與堅守,讓她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感思。
“在離開麥蓋提縣的時候,當地的70多名老師和學生自發組成了送別隊伍,依依不舍地目送我們離開?!?3年前送別的那一幕,如今依然是孫善麗教育路上的珍貴回憶。她感慨地說:“這段援疆經歷讓我收獲了太多,不僅是教學經驗的積累,更是與當地老師和學生們建立的深厚感情。我會永遠銘記在心,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p>
從“善”——做好區域教育發展排頭兵
2023年高考,僅占山東省總人口數不到3%的日照市,卻有多達6位考生考入全省前50名,清華北大的錄取率更是位居前列,備受矚目。這樣亮眼的成績,與孫善麗這樣的教科院教研員的付出和努力有密切關系。
作為日照市教科院的副院長和高中語文教研員,孫善麗肩負著研究高考備考、指導全市教師教學的重任。她深知對于無數學子來說,高考是關乎他們未來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她不敢有絲毫懈怠。她深入研究高考政策和課程標準等,準確把握高考的命題趨勢和方向。每一年,她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分享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同時,她還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視導工作,深入課堂聽課,與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建議。
在做教研員的這些年里,日照市的每一所學校,孫善麗幾乎都走訪過,在教學視導的過程中,孫善麗總是認真傾聽教師的授課,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記錄下每一個細節。課后,她會與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肯定他們的優點和進步,同時也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性格隨和的她總是春風化雨般為一線講師答疑解惑,指導具體而有針對性,讓教師們受益匪淺。她曾說:“當教研員最快樂的日子,就是跟全市廣大語文教師一起共研教學、共建資源、共通有無的時候?!倍普T的背后,是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她每晚堅持做一套高考題,鉆研各地模擬題,力求準確把握高考動態,只求能給教師提供更權威、更精準的指導。
耕耘教育28年,孫善麗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探索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路徑,助推全市語文教育教學實現新發展。她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顛覆傳統教育模式中師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催生持久發展的動力,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改革引領學生素養的提升。從“授人以漁”典故中提出的“漁場計劃”,基于學生需求,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廣闊“漁場”,即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全面參與、親身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生長點。同時從《詩經》“思樂泮水,薄采其芹”中引申出的“采芹行動”,提倡在語文教學中構建思維教學課堂,優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踐履扶持千木茂,躬溉催發萬花芳。通過對語文教學研究的不斷探索,孫善麗得以多次執教全國、省、市公開課,也在援疆、援渝活動等全國各地的交流活動中展示教研成果,進行經驗分享。而她最欣喜的,無疑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切實帶動了區域教育的進步,學生在不斷優化的教育環境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和成長,一批批畢業的優秀學子擁有了立足的根基,奔向更好的前程?!靶闹杏泄?,便不懼前路艱險。教育本就應向光而行,能讓我們每個孩子都能發光,這便是值得我們追尋一生的事業!”
孫善麗
日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中語文教研員,正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優秀援疆教師、山東省優秀語文教師、日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日照市勞動模范、日照市攻堅克難先進個人,山東省優質課評選一等獎獲得者。主持省級及以上課題十幾項,主持的項目兩次獲山東省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一次獲基礎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主持的課題兩次獲省教育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多篇論文在《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等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出版專著《語文教學方法創新與文學藝術思維培養》,主編《我的悅讀課》《閱讀課型研究》等五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