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志華
深圳市龍崗區華中師范大學龍崗附屬中學教師,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曾獲得江西省特級教師、江西省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中語文學科骨干教師、撫州市優秀班主任、東華理工大學師范學院兼職教授和碩士生導師等榮譽稱號,曾獲“一課一名師,一師一優課”教育部優課,撫州市優質課比賽、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等。入職深圳以來,獲評深圳市龍崗區“深龍英才”、深圳市基礎教育系統“名師工程”第五批名教師、深圳市鄒志華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等榮譽稱號。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2018年,在一場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講座中,著名教育家葉瀾講了這樣一句話,意指教育的內容涵蓋天地萬物的知識真理,而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生命的自我意識。而次年,一位一線教師跨越千里路途,從江西來到深圳從教,并把葉波瀾教授的這句話奉行為自己竭力追求的教育信仰。這個人,便是鄒志華。
雖然當了27年的語文“教書先生”,但很多時候,鄒志華還是愿意叫自己50年學齡的語文學生。從呱呱墜地時牙牙學語,到少年求學時聆聽授課,到成為一名教育人,學習在語文教學中促發生命生長,再到如今成立工作室,把自己的薄淺學識傳遞給年輕教師,鄒志華認為自己始終是在“學語文”的路上。“語言文化博大精深,而在語文中育生命自覺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唯有于生命終結之時,對語文學習的狀態方能終止!”
以課堂為基,培養生命覺醒
或許是缺乏教育事業的家傳,或許囿于教師職業清貧的認知,最初站上教師崗位的鄒志華,并沒有做好一輩子當老師的準備,甚至幾番嘗試逃離未果。因為心態的浮躁,初入教壇的三年,鄒志華的教學成績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這個挫折卻也讓不服輸的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將要從事一輩子的教師職業。“既然逃不開,那就站得穩。”自此,鄒志華便開始了“站穩”三尺講臺的教育人生。
“育人前,交際工具、閱讀表達是我對中華語言的定位;育人后,言語立身、文化育人是我作為語文教師的名片。”鄒志華講道。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涵蓋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維度,分別對應的是學生的日常表達、思維創新、審美鑒賞、文化傳承,也就是說,語文并不局限于“書中三行”,更在于對學生思維的開拓與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即“育生命自覺”。在語文教育中摸索愈久,鄒志華愈感覺到語文教育對于“人”的塑造的重要意義,而這些認識,也在不斷強化著他的職業認同與責任信念。
“能夠在教育中促發每一個學生的生長,那一定是幸福的事。”每一堂課,都被鄒志華當作生命提升、走向幸福的歷程。在課堂上,他致力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人生、關注世界,從最基礎的語言開始,在語言實踐中訓練思維,發展審美,傳承文化,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等都能得到提升和熏陶,師生一道一步一步走向自由、澄明、無我之境。
2022年,鄒志華出版了自己的教學專著《言語立身,文化育人》,在書中序言部分,回顧自己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鄒志華引用了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中“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一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懷。的確,在語文“育生命自覺”這條路上,他留下了太多的痕跡,有過為了改進課堂設計夜不能寐,有過取得教學成績幸福滿懷,也有過看到學生成長的欣慰。書中二十四萬文字,很難概括他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的點滴,而這些回憶也成為支撐他繼續深研“育生命自覺”理念的重要力量。
“學”中悟成長,“研”途皆知識
來到深圳市的第二年,鄒志華便擔任了龍崗區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同時恰逢深圳市教育資源的擴建,招聘了大量新任教師,于是2021年,鄒志華受龍崗區教師發展中心的聘請,擔任高中語文新任教師工作室培養基地主持人,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和考核。于是在與青年教師廣泛交流的過程中,鄒志華很快找到了新教師的成長痛點,并積極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給年輕教師,鼓勵他們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理念融入教學實踐,而與諸多教師的交流,也讓他得以將“生命課堂”的概念進一步成熟與完善。
2022年,深圳市鄒志華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授牌成立,鄒志華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理念帶入工作室,形成了“共同打造高質量的‘生命課堂’”的工作室理念,這一理念直接指向了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鄒志華從語文最基礎的讀寫入手,引導工作室成員教師研究各種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詩歌等)的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教學,從邏輯訓練、語言表達、文化積淀等各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跳脫語文文本的限制,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鑒賞能力,在課堂促發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成長。
工作室的教師年齡結構較為年輕,平均年齡在 30 歲左右,他們大多畢業于名校,其中不乏研究生學歷。“這些年輕教師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具有起點高、資源獲取途徑多、個性鮮明等特點。然而煩瑣的工作與巨大的壓力也讓他們面臨職業倦怠與成長瓶頸。”因此,工作室的首要任務,便是要給予這群年輕教師清晰的成長途徑。
“學習不僅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必須,也是教師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學習的對象可以是書籍文章,也可以是人物事件,還可以是社會自然。”在鄒志華看來,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教師,閱讀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閱讀又不僅僅局限有形之書,也可以包含無形之書。于是鄒志華為工作室的老師制定了包含“讀書、讀人、讀事、讀己”的閱讀規劃。
“讀書”是最基礎的閱讀,每位成員需要訂購2~3本教育期刊、3~5本教育專著,每月大家撰寫讀書筆記,開展閱讀交流分享活動。“讀人”則是邀請教授、名師、教研員等授課講座,聘請學術顧問,讓學員在與名家的接觸中反思、改進自己。“讀事”,即閱讀教學之事,從日常備課、教學中反思,從觀摩他人授課中琢磨,從各種教育契機中總結經驗。“讀己”便是在讀書、讀人、讀事的同時,有意識地思考與自己的共鳴,哪些理論我尚欠缺,哪些經驗我能利用,哪些思想值得我借鑒,力求引發自己的認知更新。
從學習到實踐再到成果凝練,研究貫穿始終。鄒志華要求工作室成員從教學實踐中的點滴反思入手,關注教學細節,一句教學語言、一次師生問答、一次講座收獲、一場教學比賽的得失、一個困擾自己的教學問題等,都是一次開展教學研究的契機,教師要尋找教學實踐中反應出來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求助、學習、體悟,不斷地開展教學研究。只有在研究中,教師才能打破職業倦怠,突破職業高原,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共生共長,相存相依
為了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成長機會,鄒志華常常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例如讓成員承擔課題任務,鼓勵成員參加教學比賽等等,倒逼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于鄒志華來講,帶領工作室的年輕教師研修的過程,與帶班上的孩子上課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都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敢于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讓鄒志華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兩位入職不久的教師,不僅主動承擔了市級教育規劃課題的調研報告工作,并且完成得非常出色。同時,近兩年工作室的年輕教師也在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比賽,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此外,鄒志華也積極為成員搭建了多種平臺,如公開課、論文寫作分享、教學能力比賽指導等。通過公開課,教師們可以互相學習和交流教學經驗;通過論文寫作分享,教師們可以了解學術前沿動態,提高論文寫作能力;通過教學能力比賽指導,教師們可以更好地準備比賽,提高比賽成績。工作室成員之間保持著雙向交流的良好氛圍。一方面,工作室主持人鄒志華老師會傾聽成員的困惑和需求,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另一方面,成員們也會積極向鄒志華反饋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情況,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這種雙向交流的模式,使得工作室成員在共同進步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在與工作室成員交流的過程中,鄒志華也始終秉持著平等學習的態度,他從不覺得前輩向后輩學習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在給成員的回信中,他會毫不避諱地寫到自己建設工作室的經驗不足,會謙遜地表達自己開放學習的態度。他會拿著自己的論文向成員請教,聆聽成員的建議。一次一位成員建議他將論文題目中“主問題”一詞替換為“主任務”,他當即喜形于色,大加贊賞:“‘主任務’本身是學術熱詞,同時也正好與新課標“學習任務群”概念掛鉤,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鄒志華這種平等學習、謙遜開放的態度,不僅促進了他自身的成長,也為工作室成員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營造了積極向上、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除了工作室自身的建設,鄒志華也積極承擔著對其他學校的幫扶工作。除了本地區的高中語文學科的幫扶指導,鄒志華和工作室成員也遠赴廣西、云南以及新疆等地,通過同課異構、評課、講座等活動,將工作室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傳播到這些地區,為當地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在新疆喀什幫扶的過程中,一位當地的教師對鄒志華欽佩不已,于是向學校申請加入鄒志華的工作室學習,鄒志華遂將其納入網絡名師工作室,一同跟隨線上學習,雖身隔萬里,但教育的紐帶將他們緊緊相連。
著名教育家于漪在《點亮生命的燈火》寫道:“教師的神圣職責是點亮生命燈火。”這也便是鄒志華的理想,希望成為一名點燈者,用道德與文化去點亮學生,也用責任與擔當給予青年教師照亮前行道路的光芒。作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他也期待未來能和更多的教育同仁,在教育沃土上快樂耕耘,攜手共進,在不斷地見天地、見自我、見眾生中成長為好老師、大先生,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夢奉獻出應有的力量。
成員感悟 gt;gt;
走出舒適區,相遇共成長
韓桑
深圳市龍崗區平岡中學高一語文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
參加名師工作室最大的收獲是讓自己走出舒適區,與優秀的前輩、同伴一起前行和不斷探索,相互激勵,相互啟發!
鄒特領銜的名師工作室,讓我能夠直接從他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中學習。這種近距離的觀察和學習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鄒特常常無私分享他的備課資料,現身說法,鼓勵我們青年教師不斷突破自己,對我個人來說,受益匪淺。
在鄒特工作室中,成員之間經常會分享教學資源、教案、研究成果等,這種資源共享有助于拓寬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是在忙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一個絕好機會。
另外,名師工作室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教師們能夠相互交流教學經驗,討論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一起進行課題研究,開展論文寫作,進行思維碰撞。通過與前輩、同伴的交流和自我實踐的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提升。
在名師工作室中的學習和實踐中取得進步和成就,無形中給自己帶來滿足感,也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參加名師工作室是一段非常有價值的專業發展經歷,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個人發展非常好的路徑!
用微光點亮微光,用生命影響生命
李穎慧
華中師范大學龍崗附屬中學語文教師,龍崗區年度優秀教師,榮獲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深圳市中小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等。
我是鄒特工作室的一名成員,跟隨鄒特一路走來,從區名師工作室一直到市名師工作室,我見證了工作室的茁壯成長,也在鄒特的指導下見證了自身的蛻變與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鄒特對工作的熱情、他的專業水平以及敬業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他對我們每一位年輕教師不吝賜教,無論是教學工作還是為人處事,都給予著我們最真摯的建議與最真切的幫助。
作為一名工作已八年有余的老師,有時會感覺進入了困乏期,在困頓的時候,是鄒特鼓勵著我放下內心的糾結與迷茫去無所顧慮地參加比賽,并且在比賽過程中,從比賽的硬件設施、論文參考到教學設計的創新和課堂教學的思考,他都給予了最無私的悉心關懷和殷切指導;是鄒特,帶領我們做課題,讓我們始終關注教學科研的前沿,讓我們思考各種教學與文本的問題,讓我們懂得把課堂盡可能高效化、把語文之真味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每每我周末回校,都能看到鄒特在辦公室伏案工作的樣子,他對工作執著的精神和細致的態度,都成為我職業生涯和人生路上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始終指引著我前行!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詮釋的是他認真研究的態度,是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和“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講臺寫春秋”的情懷,鄒特用他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一名高尚的教師形象,借用泰戈爾的一句詩,他真正做到了“用生命影響生命”。他,也會永遠成為我的榜樣,督促我不斷努力,負篋曳屣,且行且思,不負此行!感恩鄒特!
“菜鳥教師”的成長舞臺
彭戀戀
高中語文教師,國家級初級社工師,龍崗區骨干教師。獲龍崗區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龍崗區專業論文寫作一等獎等。
三年前,我還是民辦學校的一名“菜鳥教師”,自從加入“鄒志華名教師工作室”,我的教學之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里不僅是一個學習新知、交流經驗的平臺,更是一個讓我迅速成長、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首先,工作室提供的最新教學理論與方法,如大單元教學、新高考背景下的古詩文復習策略等極大地豐富了我的教學工具和策略。這些理論的學習讓我能夠更加系統地規劃課程,更加精準地把握教學重點,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鄒特的幫扶送教,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他的專業指導和寶貴建議,讓我在教學實踐中少走了許多彎路,快速提升了我的教學水平。
其次,工作室不定期分享的生命教育和懸置教學法等內容,為我打開了全新的教學視角。這些新穎的教學理念,讓我學會了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如何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激勵的學習環境。我開始嘗試將這些理念融入我的教學中,這讓我的學生們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有了顯著提升。
在工作室的指導下,我在論文寫作和青年教師競賽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龍崗區的青教賽和論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這些讓我從“菜鳥教師”成長為了“備課組長”。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工作室提供的學習資源和指導,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保持學習狀態,主動問、主動學,積累教學經驗并輸出,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浸潤在工作室中學習,一定能為更多的學生帶去知識和希望。
一路前行,一路成長
楊操
深圳市高考學科先進個人,榮獲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多篇文章被人大期刊索引或全文轉載。
自從我加入鄒志華名教師工作室以來,我的教學生涯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鄒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深感自己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研能力上都有了質的飛躍。鄒老師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讓我受益匪淺。
工作之余經常與他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探討,他不僅在教學上給予我耐心指導,更在論文寫作和課題研究上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在他的鼓勵下,我積極參與各類教學比賽和論文比賽,先后獲得了龍崗區論文比賽一等獎、深圳市高考學科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鄒老師的悉心指導和鼓勵。
在工作室的這段時間里,我有幸與眾多優秀的教師共事,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們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和心得,這種濃厚的學術氛圍讓我深感自己在教學道路上并不孤單。
更讓我欣慰的是,我的教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鄒老師的指導下,我先后在《語文月刊》《語文學習》《語文教學與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了20多篇教學論文,很多論文的靈感都來自鄒老師給我提供的學術論著。
回顧加入鄒志華名教師工作室的這段時光,我深感自己在教學和學術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與工作室的成員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