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武術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民族傳統體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武術套路,就是將技擊動作作為素材,采用剛柔并濟、虛實結合等方式編制而成的動作套路,會使用一些過渡動作,包括停頓、快速移動、慢速移動等等。本文介紹了節奏在武術套路訓練中的表現形式,分析了武術套路訓練中的節奏要素,包括剛柔、快慢、輕重、起伏四種要素。最后,總結了節奏在武術套路練習中的作用。
關鍵詞:武術套路;訓練教學;節奏
一、引言
現如今,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現代武術發展迅速,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技巧,也開始融入新元素、新內容,逐漸向難、新、美的方向發展,衍生出兩種比較常見的武術形式,一種是散打,另一種就是本文所述的套路。由于競技武術能夠促進個人運動潛能的發揮,是為了競爭優異成績組織的競賽活動,具有專業、高負荷、競技性等特點,在競賽中通常側重高難度動作訓練,忽略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實際上,在武術套路練習的過程中,節奏訓練十分重要。武術套路的節奏有很多,包括動靜、虛實、剛柔等等。要掌握武術動作節奏,就要不斷練習,從訓練和實踐中探尋規律,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自身技能水平,這樣才能在競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二、節奏的概述
所謂節奏,就是有規律且連續的運動形式,具有完整的特點。從自然界的角度分析,節奏存在于各個領域。例如:四季與晝夜的變換,都是節奏的體現;在音樂領域,節拍長短、輕重的組合,也是一種旋律節奏;在舞蹈領域,舞步快慢、動作大小等也是一種節奏[1]。節奏是在某個時間段中,基于一定規律完成某個事情。從武術套路的角度來說,動作快慢、大小、強弱等都屬于節奏的范疇。武術套路動作往往將進攻或者防守的思想作為依據,在有意識地支配下,選擇不同的動作形式,表現出動作剛柔、快慢等節奏特點。由此可見,在不同的專業領域,節奏的定義不同。從廣義角度分析,節奏的概念具有廣泛性特點,所在學科也比較模糊,根據柏拉圖著作的《習慣》中可知:“節奏是運動的秩序”。可以將其看作節奏的廣泛概念;從狹義的角度分析,不同領域對節奏的定義不同,有明顯的學科特性。在音樂領域中,節奏的體現最明顯,通常指音響運動特點,通過輕重緩急的規律變化會形成節奏,節拍強弱、長短通常會根據規律變化。在音樂旋律中,節奏是核心,是樂曲構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武術套路中,動作節奏主要體現出動靜相寓、虛實結合等特點。
三、節奏在武術套路練習中的表現形式
(一)武術動作的快慢節奏
在武術套路中,動作完成速度具有一定的規律,能夠體現快慢節奏。通常,會采用快慢相間的武術套路編排方式。在武術套路中,對速度有較高的要求,如“快如風”,也就是要求動作像疾風一樣迅速;“慢如鷹”即動作像老鷹盤旋一樣緩慢,但也要隨時準備加快動作。在快慢節奏中,快是慢的相對體現,如果快慢速度之間沒有襯托,動作保持同一種速度不變,則無法體現節奏變化[2]。在專業武術運動中,有多重眼法、腿法等技術,如“拳似流星,眼似電”等等,可見速度在武術動作中的作用與價值。但是“快”并不是一味加速,而是抓住時機,在慢的基礎上,進行快速動作,此時的“快”并非絕對速度。在武術領域,通常會強調“寸勁”,也就是在動作開始時處于放松的狀態,速度緩慢,動作結束的瞬間發力,力量和速度瞬時提升,彰顯運動員爆發力,也體現出快慢相間的運動節奏。
(二)武術動作的虛實節奏
虛實也是相對的概念關系,二者辯證存在,在“實”的基礎上才會有“虛”,而“虛”也借由“實”而生,二者關系密切、相互統一。我國古代哲學家、文人學者就對虛實有所研究,提出“虛實之道,道之所貴者……”的觀點。0Jwu5x3SIYUa1Cw+WfiK+A==在武術套路中,所謂“虛”就是動作變化過程,所謂“實”就是變化結果。沒有變化過程,就無法得出結果,而沒有結果也無法體現過程,所以二者具有矛盾統一的關系,在套路練習中缺一不可[3]。其不僅在外形上有所體現,也會在意念、情感等抽象形式上有所體現,武術套路中能夠瞬間實現虛實莫測、聲東擊西等變化,增加分辨難度,使武術動作招式、套路更加復雜,不僅增加難度和觀賞性,也會增加攻擊與防守的效果。在武術套路中,非常重視虛實分明,運動員通常需要關注動作的敘事變化,也要注重身體重心變化。“實”的情況下,需要沉著用力,確保力量充實;“虛”的情況下,要保持動作輕盈,用含蓄的動作展現方法。以虛步亮(右)掌來說,身體重心落在右側腿部,左腿處于“虛”的狀態,右腿則處于“實”的狀態。如果是亮左掌,則左右腿的虛實交替變化。武術中有非常豐富的拳法種類,在不同的拳法中,都能夠感受到虛實變化[4]。在武術動作演練的過程中,只有虛實分明,才能在內動的基礎上引發外動,然后展現動作外形,實現動作從內而發,引導外部動作,再通過外部動作調整內部狀態,實現內外統一,使人的意識、氣息、力量都能夠精準把控,對外部形體進行有效的指揮,達到勢斷意不斷的效果,展現出武術動作的灑脫特點。
(三)武術動作的剛柔節奏
我國著名思想家老子提出“柔弱勝剛強”的觀念,這種觀念在武學領域也有所應用。剛和柔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二者能夠相互轉化,也能夠相互滲透。在武術領域,對動作速度、力量有一定要求,要展現出迅猛的特點,也就是體現“剛”性,但同時也要重視輕柔、弛緩,展現“柔”性。剛柔并濟才能使動作松緊有度,武術動作具有欲緊先松的特點,要對動作發力進行把控,如果處于進攻狀態,通常發力較大,動作比較迅猛;如果處于防守狀態,則采用柔化、弛緩的動作,達到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在武術套路中,“剛”也是“柔”的對立面,并沒有絕對“剛”的動作,要在“柔”的襯托下才能體現出動作的“剛”的特性,反之也是如此,的動作可能向輕柔偏重,也可能向剛強偏重。所謂“柔”并不是沒有力量、速度緩慢,而是與“剛”結合,一種保持動作和諧的相對性技巧,是對武術動作節奏的把控,不論是“剛”還是“柔”,都是武術動作中不可或缺的節奏,二者缺一不可,否則無法展現套路的整體性與優美神韻[5]。
(四)武術動作的含展節奏
在武術套路中,動作幅度會出現明顯變化,主要在起伏節奏方面有所體現,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含展節奏。這種動作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舒展大方,另一種是緊縮小巧[6]。包括身體外展動作,也有內含動作,在演練的過程中不同動作轉換,展現動作幅度大小不同,高低也存在差異,要做出起的動作,先要做伏的動作,在伸展動作之前,也要先收縮。含展節奏主要從空間性的角度對武術動作進行分析,在套路演練過程中,一些剛猛迅速的動作結束后,會擺出固定造型進行亮相,給觀看者戛然而止的明確節奏感。如果只追求迅猛,則難以達到節奏清晰的演練效果。定式動作在空間造型上對高低起伏進行調整,能夠呈現出更好的節奏感。例如:騰空飛腳的動作中,“起”的動作具有高重心的特點,動作向上。“伏”則正好相反,重心放低,動作向下。在含展節奏中,動作起伏的巧妙運用十分重要,能夠增加武術套路的演示效果。
四、節奏在武術套路練習中的要素
(一)剛柔要素
如前文所述,在武術套路練習中,剛柔要素尤為重要。要實現對剛柔的把控,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需要提升自身身體素質[7]。在武術運動中,往往要求運動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格較高的動作,所以運動負荷較大,需要長期的身體素質鍛煉,才能提升武術運動員的個人能力,使運動員能夠對身體進行精準的控制,確保動作能夠靈活地進行剛柔變化,滿足武術套路剛柔并濟的要求。
(二)快慢要素
在武術套路練習中,快慢要素的把控也十分重要。快速力量也就是所謂的“爆發力”,通常在散打中比較常用,在力量和速度結合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足夠的爆發力,確保對手精準擊倒。可以通過器械訓練的方式提升力量、增加速度。
(三)輕重要素
輕重就是武術套路訓練中的力氣,在武術領域,運氣與發力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氣力的具體表現就是動作的輕重。在初級長拳訓練的過程中,運氣需要先提氣,同時還要放長擊遠,確保發力方法合理,才能更好地展現武術動作。
(四)起伏要素
根據前文可知,起伏主要在空間領域呈現,是一種過程性的動作。在武術套路訓練的過程中,包括蹲起、跳躍等動作,這些動作都能夠展現起伏規律。起的動作普遍重心向上提升,以太極拳為例,其中有提膝穿掌的動作,該動作就是明顯“起”的動作。伏則與之相反,少年五步拳中仆步亮掌的動作體現出“伏”的特點。
五、節奏在武術套路練習中的作用
(一)節奏在表現武術套路風格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現代武術具有很強的競技性和演示性,不論是訓練還是表演,不同的套路都能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因為我國武術是一種源遠流長的體育運動,蘊含了很多技術技巧和文化思想。其中,節奏能夠增加武術套路的樣式,使套路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通過節奏的變化,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和動作形式[8]。武術套路本身就是以技擊動作為基礎的練習形式,采用剛柔并濟、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等動作變化規律,雖然實戰中無法直接使用整套套路,但每個動作都有其對應的屬性,在良好的節奏把控下,能夠展現出現代競技體育“高、難、美”的特點,提升武術套路演練效果。
(二)節奏在提升武術套路的欣賞性上有巨大的作用
從觀賞的角度來說,武術套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效果,而這種藝術效果,主要就是通過節奏變換來呈現。所以,在武術套路訓練的過程中,要呈現出演練高潮,就要對動作快慢、剛柔、起伏等節奏進行把控,只有節奏有序才能彰顯出動作效果,因為在慢、緩、收的襯托下,才能展現出動作的快、迅、猛。在展示了快速、迅猛的動作后,銜接緩慢、柔和的動作,然后進入更加剛勁快速的動作組合,給人強烈的動作節奏感,使武術套路的欣賞效果更強[9]。例如:在長拳十二型的演示中,通過節奏把控、動作規劃,展現出這套武術動作的變換多樣。在器械套路中,也要控制節奏要素,結合劍術展現瀟灑多變的身法、動作。武術套路通過快慢、剛柔、虛實等節奏變化,使各個動作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呈現出良好的審美效果。
(三)節奏訓練可以發展學生的體能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通過節奏訓練,能夠進行體能調節,使學生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在訓練動作搭配的過程中,合理的節奏把控,能夠使動作銜接更加順暢,減少體能消耗,展現武術中“順勢而為”的理念[10]。例如:在迅猛的動作結束后,通常會銜接亮相動作,以此恢復體力,也能增加動作美觀度,展現武術動作的節奏感。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注重節奏的合理搭配尤為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節奏,才能提升武術套路的整體質量,使所有動作行云流水,既可以順利地攻守交替,也能夠提升演示效果和運動水平。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武術套路訓練的過程中,做好節奏的把控尤為重要。武術套路中的節奏包括快慢、虛實、剛柔和含展四個方面,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主要針對剛柔、快慢、輕重和起伏四個要素進行訓練。通過長時間訓練,能夠加深學生對武術動作的領悟和體會,掌握套路節奏中的關鍵點與變化規律,呈現出具有特色的武術風格,能夠在演練中展現出明顯的節奏感,對提升演練水平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偉.高職院校武術套路教學中表象訓練法的應用[J].拳擊與格斗,2024,(04):25-27.
[2]徐忠娜.中學武術教學中訓練方法的研究與應用[J].拳擊與格斗,2021,(12):112-113.
[3]劉杰.中學武術教學中訓練方法的研究與應用[J].運動精品,2020,39(05):28-29.
[4]李發揚.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新時期構建可持續青少年武術套路教訓機制的思路探究[J].體育風尚,2020,(01):72.
[5]姚明霞,張斌南,宋紹鵬.表象訓練法在高校武術套路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1):201+203.
[6]趙凱.高校體育課武術訓練套路意識的培養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6):167-168.
[7]韓帥舉.表象訓練法在高校武術套路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7):29+31.
[8]顧齊洲.表象訓練法在高職院校武術套路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武術研究,2018,3(10):72-73+82.
[9]呂云來.談武術套路教學訓練與可持續發展創新思路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8):162+165.
[10]劉亞波.表象訓練法在高職院校武術套路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