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將體育教育融入整個教育體系中,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基于此,本文主要對三全育人的內容進行簡要敘述,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并深層次探究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策略,以期發揮出三全育人的最大化價值,使得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得到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三全育人”;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
基金項目: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廣西民族體育與旅游的互動共生研究》,15FTY004。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2023JGB380。
一、引言
“三全育人”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項重要教學理念和實踐。這一理念強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并注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理想信念教育來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在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三全育人理念尤為重要,能夠指導教師全方位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提高身體素質,培養體育精神,實現全面發展。
為此,普通高校應注重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基準,強化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構建一體化的育人體系,實現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二、“三全育人”的內容
(一)全員育人
全員育人是指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中。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校教職員工要發揮積極作用,家庭和社會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指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入學到畢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方面。在這一過程中,學??梢酝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明確人生目標。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學業輔導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服務。
(三)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指注重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素質等綜合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梢酝ㄟ^設置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1]。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引入“三全育人”理念,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學效果。之所以要建設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主要目標在于提升體育教學成效。針對體育教學內容來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師與學生緊密合作。教師唯有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并且不斷創新,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以推動體育教學的改革。而體育課程體系建設不僅僅需要關注教學的目標,也需要加大對教學任務的重視程度,結合教學的具體情況,選擇更加合適的體育教學方法,以此提升教學的針對性。由此可說,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基準來建設高校的體育課程體系,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保證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有助于轉變教師教學思路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在開展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樹立“三全育人”的意識,并將此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使全體教師都明確自身的育人責任。這可以促使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加以更新,提升教師的體育教學水平,進而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除此之外,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前提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可以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入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及時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便能夠顯著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2]。因此,“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有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思路。
(三)有助于全面實施德育教育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還有助于全面實施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關鍵環節。而體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還承擔著培養學生品德、磨煉學生意志的重要任務。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之中,注重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責任感和榮譽感等方面的品質,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能夠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通過體育課程體系建設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出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推動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全面實施[3]。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策略
(一)優化體育課程結構
當前,優化體育課程結構已成為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課程設置。其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尤為重要,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體育知識水平,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設置的具體操作上,基礎課程的設置應當全面、系統,以培養學生的體育基礎技能和素質。拓展課程則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設計一系列富有挑戰性的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我。選修課程則應更加注重個性化,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此外,各課程之間的銜接與配合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應注重體育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深入,形成完整的體育知識體系。為此,高??梢砸敫嗟膶嵶C研究,例如: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或者通過教學實驗來評估不同課程設置的效果[4]。同時,還可以借鑒國內外其他高校的優秀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通過優化體育課程結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與配合,不但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還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出更多具備良好體育素質的人才。
(二)創新課程教學方式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方式往往注重教師的體育動作講解和示范,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要想強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就需要創新課程教學方式,引入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互相協作中提升自我;通過開展體育競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其中包括多媒體教學、在線課程等,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操作上,高??梢越Y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加適合的教學方式。具體來分析,在籃球教學中,可以采用“比賽教學法”,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籃球技能和規則;在田徑教學中,可以采用“分段教學法”,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通過創新課程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組織體育實踐活動
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中,注重讓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均得到發展。為此,在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設中,需要加強組織學生開展戶外實踐活動,以此使得學生掌握各種體育技巧,并且提升實踐的能力。在具體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地點從學校內部拓展到學校外部,并且將課堂的固定教學時間拓展到每時每刻,進而使得育人的主體成為社會群體,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選擇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體育賽事,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比賽規則、熟悉比賽流程。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在體育賽事中,學生需要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全力以赴。這樣的經歷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精神,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5]。同時,通過與隊友的協作,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這些能力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除了體育賽事,校體育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體育俱樂部或社團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更加深入地了解體育的魅力。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與他人交流、合作,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和組織能力。
(四)強化學生德育培養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應當注重德育培養,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力量。高校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僅要傳授體育技能和知識,更要注重德育培養,以身作則,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為有效實現學生的德育培養,體育教師可以在課程中強調規則意識、公平競爭、尊重裁判和對手等體育精神。例如:在籃球比賽中,教師可以通過親身示范,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地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和對手,并在比賽中發揚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這些細節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更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觀念。同時,體育教師還需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在課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團隊活動或比賽,觀察學生在集體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6]。在課程評價中,教師應當將德育表現納入評價體系。除了技能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外,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道德表現進行評估,激勵學生自覺遵守道德規范。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夠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創造有利條件。除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高校應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德育教育水平。通過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培訓、交流活動等方式,鼓勵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和教育水平。如此,便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五)加強智慧體育建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智慧體育已成為高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普通高校應當加強智慧體育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首先,加強智慧體育平臺建設。通過建設智慧體育平臺,實現體育教學資源的數字化、智能化和個性化。平臺可以提供在線課程、視頻教程、運動數據分析等多種服務,幫助學生更加便捷地獲取運動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工具,提高教學效果。其次,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學生運動數據的分析和挖掘。通過收集學生的運動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運動狀態和健康狀況,為個性化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運動建議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巧和提高運動水平。最后,加強智慧體育硬件設施建設[7]。高校應當加大投入,建設更加完善的智慧體育硬件設施,包括智能健身房、智能運動場等。這些設施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體育運動環境,同時也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直觀的教具和工具,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如此,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還可以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直觀的資源,保證教學的成效。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應當注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以更加科學以及合理的手段,指導學生全面發展。未來,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設仍需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毓霞.“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創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22):10-12.
[2]黃貴先.“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路徑探析[J].體育世界,2023,(09):83-85.
[3]薛傳佳.“三全育人”背景下學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建設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02):69-71.
[4]李曉峰,劉飛虎,宋怡.“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探究[J].滁州學院學報,2023,25(02):121-124.
[5]韓坤霖.“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體育風尚,2023,(03):89-91.
[6]黃倫,尹長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體育課程育人路徑研究[J].體育視野,2022,(21):149-151.
[7]趙揚,周曉宇,盛譽.新時代高校體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體系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