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羊脂球》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其內容完成了現實主義中真善美的寫實和追求。文章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羊脂球》怎樣通過細膩筆觸以及敘事手段,分析現實主義文學中的真善美體現。通過對小說的分析,完成對人物、情節以及主題的分析,提煉出本小說的閃光點。同時,完成對《羊脂球》的現實解讀,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突破口,為后世的文學創作和研究提供寶貴啟示和經驗。
[關鍵詞] 《羊脂球》" 真善美" 現實主義
[中圖分類號] I10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30-0059-04
在19世紀的法國文壇,現實主義盛行,其對當時法國社會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揭示,其中對人物的刻畫手法更是獨樹一幟。莫泊桑作為法國著名的作家,其作品《羊脂球》更是以獨特的寫作手法和深刻內涵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文章選擇了《羊脂球》作為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探討其深層的藝術追求,以及討論真善美在現實主義文學中的體現,在理論方面對莫泊桑的創作風格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為文學的批判提供新的視角;在現實方面,對真善美主題的剖析,可以啟示當代的文學創作,更好地反映時代的光輝,完成現實主義文學精神的傳承。
一、莫泊桑的藝術追求
1.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莫泊桑的現實主義文學是來源于19世紀對法國社會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同時也是對人性的刻畫和道德的反思等。莫泊桑的大多數作品都取材自日常生活,莫泊桑很擅長通過平凡普通的片段去反思深刻的內容。他筆下的小說不但對社會和人情世態有詳細的描繪,更是對19世紀的社會現象的展示,可以從生活現象洞悉到社會的深層內涵和人性的復雜。莫泊桑的現實主義常帶有批判性,通常直接呈現社會弊端,對資產階級的腐敗進行揭露,也對小市井人民的愛慕虛榮進行了嘲諷。這些對社會現象的批判,都反映出莫泊桑現實主義文學對社會不公和道德淪喪的強烈不滿。莫泊桑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現實主義描寫,以普通人的生活作為主題,展現小人物的復雜,體現了他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懷。同時,莫泊桑的小說無論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還是在結構布局上,都展現了典型風格和藝術技巧。在人物的塑造上,莫泊桑擅長利用對比和描寫細節的手法,對人物進行社會定位,通過人物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呈現出生動的形象,具備強烈的現實感和說服力。在構思布局上,莫泊桑通常在平穩的敘述中插入轉折,出現讓讀者意想不到的情節發展,為作品增添了戲劇性和懸念性。
2.莫泊桑藝術追求的核心要素
莫泊桑在藝術上主要是追求真實、細膩、悲劇。莫泊桑利用現實主義的真實筆觸完成描寫和故事的刻畫,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對小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讓其作品具備代入感和真實性,增加作品的藝術價值[1]。莫泊桑在進行人物描寫時,在關注人物外在形象刻畫的同時,還對其情感的波動進行洞察,深度挖掘人物的心理動機和受社會因素的影響,使人物更加立體,強化了作品的哲理性和沖擊感。莫泊桑的作品核心基調是悲劇,主要是通過人物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對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揭示,體現悲劇基調。這種悲劇不但深化了作品的主題,還讓讀者對當時的社會和人生產生了反思。莫泊桑的藝術追求不但賦予了作品高度的文學價值,還完成了對社會、人性以及人生三方面的思考,在反映真實生活的同時,也對人類情感進行了探索,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羊脂球》中的現實主義手法
1.細膩豐富的人物刻畫
《羊脂球》的人物刻畫較為細膩。通過分析人物的描寫,可以讓讀者了解到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需求。小說的背景為普法戰爭,小說的主線主要是描寫10個人物在逃亡中的交流和互動,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態度、言語和行為[2]。在人物的刻畫上,羊脂球的形象較為突出,她是一位具有愛國之心的妓女,其善良和愛國主義與貴族資產階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羊脂球的無私奉獻和慷慨主要體現在她對食物的分享上,這一行為展現了她的善良,也展現了作為社會底層人民的堅定立場。與此同時,《羊脂球》中還對其他人物進行刻畫,比如島先生,他是個狡猾的商人,在逃亡中展現出了令人憤怒的自私和算計,其人物形象是當時社會資產階級貪婪的寫照。拉馬東先生是省會的議員,他在遇到問題時總是體現出“事后諸葛”,該人物代表了當時社會知識分子在面對現實問題的無力感和逃避。貝爾·德·布雷維爾伯爵,是一個古老的伯爵,該人物具備極強的自尊心,并且在逃亡中不斷地對羊脂球進行侮辱,是社會貴族階級道德淪喪的代表。
這些人物的細膩刻畫不但豐富了小說的情景,還引導讀者對人性進行了探討。羊脂球雖然作為社會的底層人士,但是其身上的閃光點與其他自私人相比,呈現出了人性的另一面。小說中的人物刻畫展現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群像,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階級性。
2.精準的社會環境描繪
《羊脂球》的小說背景是普法戰爭,莫泊桑借一群人的逃亡,精準地完成了對社會環境的描寫,為讀者展現了動蕩的時代畫卷。小說中的馬車不但是10個人的逃離工具,更是封閉社會的縮影。在封閉的馬車中,出現了不同階級、不同職業的群眾,他們因為戰爭被迫聚在一起去,這個環境的描寫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分化。與此同時,小說中的社會環境描寫還體現了小資產階級和底層人士之間的無奈,他們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生活落魄。莫泊桑通過描寫馬車和社會環境,間接展現了冷漠無情的社會氛圍,加劇了小說的悲劇基調[3]。除此之外,小說對社會環境的描寫還體現在對戰爭的環境刻畫上,比如通過人物的流離失所展現出普法戰爭對人們生活帶來的破壞,這種間接的戰爭環境描寫增加小說中逃亡的緊張感。莫泊桑在小說中進行的精準環境描寫,展現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真實面貌。
3.深刻的心理活動剖析
在《羊脂球》中,莫泊桑對人物心理活動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尤其是對主人公“羊脂球”的心理刻畫。羊脂球作為社會底層的妓女,她在逃亡中遭受同伴的侮辱和輕視,產生了自卑感和憤怒,但是她深知自己身份有別,所以最終只能以無奈收場。尤其是在羊脂球將自己的食物分給其他人時,這種無私行為的背后理應該存在自豪和驕傲感,但是羊脂球的心理卻呈現出順從和忍耐。羊脂球分食物這一行為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甚至在后續中羊脂球還被他們作為滿足自己私利的工具。在這整個過程中,羊脂球的心理經歷了從希望到失望的大幅度變化。隨著故事的發展,羊脂球的心理開始轉變為絕望,她開始自愿犧牲尊嚴為同伴謀取利益,這種心理變化是自尊的倒塌,反映了社會對底層人士的無情和漠視[4]。
莫泊桑利用這一系列事件推動完成了對羊脂球的心理活動刻畫,展現了社會底層人士在生活中的水深火熱,內心充滿矛盾和痛苦。心理活動描寫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也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三、真善美在現實主義文學中的體現
1.道德困境與人性光輝
在莫泊桑的筆下,《羊脂球》刻畫了道德困境與人性光輝交織的畫卷。這部作品從獨特的視角出發,通過緊湊的劇情和鮮明的人物塑造,讓讀者在閱讀中,完成對人性復雜性的探索。文章以極端的背景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和陰暗,凸顯了個人道德的艱難選擇。《羊脂球》中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一個看似平凡但是內心擁有強大力量的女人,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犧牲自我。這樣的高尚行為,不但體現了羊脂球對道德底線的堅守, 也是對人性光輝的詮釋。莫泊桑通過羊脂球的形象,傳遞出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性的善良和正義也是不可磨滅的”的道德觀念。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凸顯了與羊脂球截然相反的道德體現,比如自私自利的貴族,他們在面對困境時選擇了背叛和逃避,將人性的陰暗面彰顯得淋漓盡致。
莫泊桑通過對不同類型的人性刻畫,以人物對照的手法,體現了主人公的“真善美”。莫泊桑將羊脂球和其他貴族的行為鮮明對比,展現了羊脂球的善良和正義。在《羊脂球》中,莫泊桑通過描寫道德困境與人性光輝的交織,展現了真善美在現實主義文學中的深刻體現。
2.真善美的沖突與抉擇
《羊脂球》所呈現出來的真善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絕對標準,其內核充滿了矛盾和抉擇。小說中的“真善美”主要體現在主人公羊脂球身上,其擁有高尚的品德和善良的品行,但是這些真善美是沒有底線的,這種無底線的真善美為羊脂球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5]。從貴族們的道貌岸然到以羊脂球滿足他們自己的私欲,可以看出真善美一旦失去了約束就會具有破壞性,這與現實中的“真善美”產生了沖突。在抉擇方面,從羊脂球的“真善美”中可以看出,她在面臨道德困境時,選擇了堅守自己的本心,這種鋒芒中展現的“真善美”更具備沖擊性。莫泊桑通過這部小說向讀者展現了“真善美”的不同維度,讓讀者了解到“真善美”需要有底線,需要在適度的界限發揮力量,需要帶有鋒芒,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抵抗逆境的武器。
3.美學價值追求與體現
在《羊脂球》中,真善美的美學價值追求和體現是具有三重維度的。首先是通過主人公羊脂球展現的善良和勇敢。無論是羊脂球面對普魯士士兵時表現出來的英勇斗爭,還是在她在馬車中分享食物的慷慨,這些無私的舉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是對真善美的堅守。其次是小說中通過對比的手段強化了“真善美”的主題。主人公羊脂球和其他九位乘客形成了對比,比如上流社會的人士在面對困境時只考慮自身利益,無視他人的需求,而羊脂球作為底層人士卻能無私奉獻,這種對比展現了底層人士的善良,也對那些上等人的自私和卑劣進行了無情的揭示。這樣的對比強化了小說的戲劇性,讓其中的真善美更加突出,引人深思。最后是小說通過社會批判和人性探索完成了對真善美的解讀。莫泊桑通過《羊脂球》完成了對當時社會資本主義人士冷漠自私的批判,同時也強調了善、勇敢和愛的價值。這種批判性不但是對社會的反思,還是對人性的深層探索。在小說中“真善美”是全文的基調,表征在主人公品質上,隱喻著對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呼喚。
四、莫泊桑對真善美的獨特表達
1.“羊脂球”形象塑造的寓意
在《羊脂球》中,貫穿全文中的關鍵詞“羊脂球”本身就具備象征意義。在法語中,“羊脂”通常是形容女性膚白貌美的詞,“球”則暗示了體態圓潤飽滿的狀態。這種關鍵詞讓主人公“羊脂球”在讀者的心中呈現出美麗動人的女性形象,同時也象征著生命力。主人公的名字預示著真善美在現實生活中的脆弱,像羊脂球的外表,既具備彈性又具備易碎性。同時,羊脂球的形象塑造了“真善美”在特定社會環境中的與眾不同。羊脂球作為社會底層人士,在掙扎求生中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善良,這種對比對“真善美”在社會中的矛盾性進行了解釋,在弱勢群體中呈現出更加珍貴的特點,但是也因此更容易受到傷害。除此之外,“羊脂球”的形象塑造還象征著的希望,莫泊桑在小說結尾描述了主人公“羊脂球”在經歷了冷漠對待和背叛后,依舊保持著對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這種象征意味代表著莫泊桑對人性的肯定,也對未來的希望[6]。莫泊桑在小說中對“羊脂球”這一形象的塑造,突出了真善美的獨特藝術內涵,結合了表征和隱晦含義,這種特殊的藝術處理手法讓小說成為具備深刻內涵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
2.美學觀念在小說中的滲透
莫泊桑在《羊脂球》中的美學觀念滲透不但體現在小說的結構上,還貫穿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安排等方面。莫泊桑采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段,在小說中用日常可見的事件反映社會中隱藏的問題,這種寫作手法賦予了小說美學觀念,比如看似普通的馬車旅途,實際上是對社會資本主義的冷漠人性進行了揭露,看似普通的食物分享則詮釋了底層人民遭遇的不公平對待等。這種“以小見大”的美學觀念,體現出了深刻的哲理。同時,莫泊桑在小說中通過簡潔精煉的語言,展現了人物之間的互動和對話,呈現了人性的復雜面,這樣的寫作方式不但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也賦予了人物生命力,讓讀者在閱讀中完成了對社會的思考和人性的探索。在對故事情節的描寫上,莫泊桑更是運用了“對稱、和諧”的手法,通過心理、環境以及與對話的結合,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3.“真善美”在小說中的作用
在《羊脂球》這本小說中,“真善美”這一概念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是小說的核心,帶動故事發展的始終,并且貫穿于人物塑造、情節發展以及主題表達各方面。在人物塑造方面,莫泊桑利用了主人公“羊脂球”來作為“真善美”的化身,完成了道德的內化,使主人公深入人心。同時,“真善美”是推動小說情節的關鍵因素,無論是馬車上分享食物還是自我獻身,這些都是通過主人公“羊脂球”身上的“真善美”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整體情節跌宕起伏。通過對“真善美”的表達,莫泊桑傳遞出了對美好人性的向往,同時也完成了對社會黑暗的批判。
五、結語
莫泊桑在小說中以簡潔易懂的語言,將真善美貫穿始終。真善美理念在現實主義文學中探索,為現代文學提供了寶貴的啟示,為后續文學創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肖菲菲.小說《羊脂球》中的人性變化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23(4).
[2] 樓玲妤.論《茶花女》與《羊脂球》中女主人公悲劇命運的來源[J].今古文創,2022(39).
[3] 王雪.小說《羊脂球》中的人性變化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
[4] 黃昕源.淺析《羊脂球》中的敘事話語[J].今古文創,2021(40).
[5] 魏紅榮.《羊脂球》中人性對立觀的運用分析[J].文學教育(上),2021(5).
[6] 王鵬.《羊脂球》對生命意義的啟示[J].今古文創,2021(10).
(特約編輯 楊"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