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文化是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個企業保持活力、實現持續發展的內在推動力,但在一些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中,并未深入認識到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間的關系,忽略了企業文化建設,核心競爭力也就不能提高。文章從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基本內容出發,從企業文化形態、文化建設認知、文化個性化體現以及文化參與性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以達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關鍵詞]文化建設;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本文基于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理論基礎,對二者間的相關性進行簡述,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進行分析,總結現代企業在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豐富并完善現代企業的文化理論,進一步健全企業管理體系,指導企業實務操作,實現健康發展,使其更好地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
1 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基本內容
企業文化,是由企業全員一致同意、遵循的行為準則,代表了企業的價值理念,可通過規章制度、儀式及習俗等方式實現。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運營的精神支柱,具有明顯的穩定性、靈活性、不可復制性和時代性等特征。在企業文化的帶領下,現代企業應當形成獨特的管理體制、行為準則及經營理念,營造和諧和睦的工作氛圍和環境,一般情況下,企業文化應具備如下基本功能:一是凝聚力,企業文化能將企業的經營目標和員工的個人追求聯系起來,團結員工個人力量,提高企業整體戰斗力,促進企業發展;二是約束力,即規范員工行為,并利用文化的指導作用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企業員工進行自我調節,始終與企業步調一致;三是導向力,主要表現在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上,號召企業全員根據經營戰略與企業政策調整工作重心,激發員工潛力,穩固企業的市場地位[1]。
核心競爭力,關于該理念的理解,目前我國形成了三種不同的觀點:知識技術理論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不可缺少、不能復制的獨特性知識資源,該資源的內容、形式及存量數據決定了企業的競爭能力;系統能力理論認為,核心競爭力包括多個因素,如技術開發、產品更迭、生產制造及市場開拓等,各要素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相互組合;資源能力理論認為,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只要能促進企業發展都是競爭力的一種,而文章提到的企業文化便屬于無形資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一是戰略管理,覆蓋戰略制定、資源整合應用、經營管理等,企業必須從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雙向發力,科學調整核心能力,這樣才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確保核心能力始終與企業發展需求一致;二是組織管理,是構建并維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包括組織框架、內部制度、信息傳遞等,要求業務、銷售、經營等多部門配合;三是生產制造,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大前提,決定了企業產品(服務)的質量、規模及成本消耗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直接表現;四是創新能力,如發明專利、技術突破、研發等,是取得長期競爭力的根本,能有效避免競爭者復制。
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間相輔相成,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組成因素之一,核心競爭力也反映了企業文化。具體來看,核心競爭力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內生動力,需要企業全員共同努力,在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企業全員達成了共識,凝聚力與向心力皆有所提高,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積極性,進而提高企業產品質量,以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核心競爭力包括戰略管理、組織管理及創新能力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購買等渠道實現,唯有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需要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自發形成,反映企業整體的經營思想與價值觀念,塑造企業正面形象,吸引客戶消費,不斷鞏固市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2]。
2 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更重視企業文化形式。一些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如制定籠統的管理制度與行為手冊、喊口號等,自認為是宣傳企業文化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并未達到建設企業文化、貫徹企業文化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員工反感,喪失企業文化建設的真正價值。
對文化建設認識不足。由于企業宣傳企業文化的方式不對,且企業文化內涵根基不牢,導致員工大多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為了統一思想,便于領導管理。另外,一些管理人員不具備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知識,當員工提出建議時,尤其是指出企業文化中不好的方面時,得不到管理者的認可,挫傷了員工積極性,不愿為企業文化建設獻言。
企業文化通用性明顯。企業文化具有特殊性與異質性,而由于一些企業未深刻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在建設過程中套用同行企業,尤其是一些行業頂尖企業的文化內容,沒有結合自身企業的特色,反而不利于本企業的發展。
全員參與性不足。企業文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從全員中凝練出的群體意識與精神導向,但目前很多企業在建設、宣傳企業文化時,以單向傳輸為主,如開會或統一學習等,員工只是企業文化的被動接受者,若企業文化本身存在瑕疵,可能導致企業發展、員工行為失控,企業競爭力下降。
3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3.1 重視企業文化內涵
在企業核心競爭力構成中,企業文化必不可少。針對企業“形式重于實質”的文化建設,建議從組織結構和制度建設兩個方面出發,貫徹企業文化,深度契合到企業運行模式和組織框架中去。
第一,做好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保障工作。企業需調整與文化建設相關的組織機構,形成自上而下的層層嵌套式企業文化建設框架,如企業文化建設委員會(決策機構)、企業文化建設部門(職能機構)、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宣發機構)。其中,委員會需要對企業文化需求、企業發展定位等進行分析,協調相關資源,面向包括管理層、負責人、員工等在內的全體員工,制訂可行的企業文化建設計劃,并落實具體措施,明確有關責任;企業文化建設部門隸屬委員會,負責制訂其文化建設計劃,細化并分配建設工作,并調動員工參建的積極性,吸收員工意見進行改善、調整,確保企業文化與戰略要求契合,增強員工的向心力與認同感;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并非常設機構,而是臨時組建而成,人員數量不唯一、工作內容不唯一,要求其形式多樣、貼近企業一線、及時響應,通過團建、定期訪談等方式落實企業文化,保證企業文化的及時性與有效性[3]。
第二,完善相關制度,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保駕護航,以此形成健全、長期的約束管理機制。一是企業文化評價制度,企業文化建設是長期的、持續的,因此需要對其階段性的建設情況進行評價分析,細化考評指標,找準阻礙文化建設的關鍵問題,在確定人員貢獻值的同時,調整文化建設方案,使得企業文化建設順利落地;二是企業文化監管制度,除了考核員工在文化建設中的行為結果,還要重視建設過程中的監督監管,要求員工“回頭看”,各部門可根據自身職能定位建設工作臺賬,對照監管問題積極整改,不斷提高部門實力,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三是企業文化激勵制度,企業應就文化建設的參與情況和成果落實獎懲,讓員工深刻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不積極響應企業文化建設,甚至影響文化建設的員工進行嚴肅處理,讓企業文化建設真正下沉到員工的日常行為規范中。
3.2 樹立企業文化理念
正確的企業文化理念能讓員工自覺參與其中并積極應用,繼而將其演化成對自身工作行為的規范,提高工作質量,從而達到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目的,引導全員正確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
第一,發揮決策者的倡導、引領作用,合理地規劃文化內容,優秀的企業決策者要具有超前的、先進的、務實的文化思維,使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力與催化劑,將企業文化理解為一種精神,并在企業內部反復宣貫,充分認識到員工才是企業文化的主要形成者、應用者,強調員工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發展與員工成長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第二,向員工宣傳正確的文化內涵,引導員工積極參與文化建設與管理,如利用雙向性會議進行文化的溝通與交流、行業權威導師講座以及多渠道、多層面的學習等,讓員工切實感受到良好企業文化建設帶來的優勢作用,保證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與不斷進步。同時,根據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建設要求,組織員工參加行為規范培訓,將企業文化具象化,提高員工的參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將自身與企業結合到一起,用個體進步促進企業集體發展,不斷帶領企業前進,更好地融入現代激烈的競爭環境中[4]。
3.3 建設個性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和企業實際,勇于實踐,突出本企業特色,提高企業的辨識度,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正確認識并把握企業特征,在充分的自我了解與剖析下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將個人與團體結合、社會性與經濟性結合、封閉性與市場性結合、企業使命與國家利益結合、繼承性與創新性結合,明確企業文化的大方向。
第二,用科學合理的態度建設企業文化。立足大環境,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在保留優秀特質的同時大膽引進、創新;立足現在,充分把握企業現狀和員工心態,避免企業文化脫離實際;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從先進、現代的角度建設企業文化,尤其是在企業理念、企業形象、企業制度設計上。
第三,處理好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各要點間的關系。如文化建設與員工職業生涯,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引導員工作業、激發員工凝聚力,因此良好的企業文化必須體現員工的職業生涯內容,并根據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執行情況對企業文化進行規劃調整,確保二者步調一致、方向一致,協同控制。企業文化的建設規劃需早于員工職業生涯規劃(1至2個月),這樣才能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確保員工工作有方向、有目標。
第四,夯實企業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提升建設成效。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加強環境建設。企業可根據業務、經營需求,合理規劃辦公設備、活動場地等資源,確保核心產業順利運行,奠定文化建設基礎;找準重點,積極宣傳特色文化內容,如企業側重人本文化,那么在輿情管控、媒體宣傳、形象塑造等方面就要強調客戶優先、協同合作等內容,并持續發聲,以鞏固受眾的印象[5]。
3.4 鼓勵員工參與文化建設
員工不僅是企業文化的應用者,還是塑造者,更是核心競爭力的保持者,因此要想利用企業文化建設達到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目的,就必須突出員工的主體地位。
第一,不斷提高員工的創新熱情。營造創新氛圍,為員工提供創新空間,鼓勵其就企業文化建設展開探討;帶領員工學習,對行業先進技術、知識等進行了解,并與本企業情況有機結合,鍛長補短、多措并舉,為企業創新服務,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加強企業員工間、部門間的溝通,避免出現文化隔閡。打開部門間的溝通渠道,營造積極溝通的文化氛圍,同時暢通上下級間的溝通渠道,一線員工的經驗總結和需求能及時傳達給領導層,從中提煉有效內容,融入企業文化,使得企業文化與企業更貼合,發揮全員作用;搭建現代化的溝通平臺,如OA系統、共享中心等,提高溝通效率,形成多元化的雙向溝通機制,各人員可在授權范圍內隨時、隨地查詢信息,前提是保證電子信息傳輸環節的安全性、保密性,消除非增值作業,簡化煩瑣流程,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3.5 搭建企業文化專用平臺
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發展運營離不開信息系統,同樣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企業文化的渲染、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需要借助專用企業文化系統平臺。如騰訊樂享企業文化社區的搭建,遵從三個大方向、五個具體步驟,完成從0到1的改變。三個大方向指制度建立培訓、文化宣傳激勵、活動創建互動;五個大步驟指宣貫制度思想、搭建一站式文化社區、預熱活動推廣、設計長期活動、追蹤并反饋社區系統應用效果。其中一站式樂享文化社區系統的搭建為企業內部員工全方位了解企業文化、宣傳文化、加強部門交流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優勢在于文化內容可精準觸達、形式多樣、內容集中、數據復盤便捷、激勵導向明顯等。
4 結語
企業文化建設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緊密相連,文章從企業文化內涵塑造、文化理念建設、文化獨特性保持以及文化全員參與方面提出了優化建議,旨在建立健全、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文章未深入具體的行業、領域,因此提出的部分觀點或不適用于全部企業,要想真正發揮文化建設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還需企業結合自身情況慎重考慮。
參考文獻
[1]陶醉. 運用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J]. 中外企業文化,2023,(12):131-133.
[2]薛紅.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研究[J]. 中國市場,2023,(33):80-83.
[3]孫楊,王學斌,張莉潔等. 以企業文化建設助推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J]. 中外企業文化,2023,(10):133-135.
[4]龔正剛. 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企業文化,2023,(25):1-4.
[5]丁素婷. 企業文化建設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研究[J]. 全國流通經濟,2023,(1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