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廷龍| 安徽省書畫院院長
我皖中青年書家盧祖江可謂目前為數不多的寵辱不驚、守法而不亂法、有責任擔當、耐得住寂寞的傳統書法方陣中的佼佼者之一。這么多年來,他為藝真誠,做人謙遜低調,一直在博大精深的書法道路上求索著,不見他動輒做狠活、謀現藝而招搖過世。多年來,他在吃透三國時期書家鐘繇的古樸用筆、依篆隸之意而生形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多年探索積淀之經驗,融入自己的藝感與才華,循序漸進,終于寫出了符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固有的審美和欣賞習慣的好作品。心靜則明,明者通,通者達,我想這應該是我對祖江這么多年來為藝沉浸不喧、心定自閑、儒雅守正的看法。所謂字如其人,觀其人,賞其作,確如是矣!
李有來|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祖江要出版一本作品集,囑我寫兩句對他書法作品的觀感。作為同鄉,我當然十分樂意。他的字,無論小楷還是行草,首先給我的感覺是文氣。讀之仿佛與君子對坐,如沐春風。其次是路子正。其書法功底扎實,有格調,見性情。最后是大、小字兼擅。當下能兼擅大、小字者不多,大字能于沉厚中見氣象,小字能于寬綽中見精微,實屬難得。細細品讀祖江的這批新作,一點一畫,皆淵源有自,謂為傳統型,或是功力型,都是講得通的。傳統是一座幾千年傳承積淀下來的寶庫,入之愈深,其景愈奇。其多樣性里當然包含了炫技型、自我型、現代型、行為型、江湖型等,甚至不僅限于這幾個類型,逐一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證和代表人物。應當看到,傳統是包羅萬象的,給后人提供了選擇的多樣性。作為青年書家,祖江的選擇是睿智的,他選擇了文氣、雅正、雅俗共賞,選擇了一條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大道。
楊中良|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
盧祖江先生行書師承“二王”一脈,筆法靈動,線條流暢自然。在其作品中,似能看到王羲之書法飄若浮云、矯若游龍之姿,筆勢宛轉,收放自如。每一筆都蘊含著深厚的功力與細膩的情感,既有剛健之骨,又有柔美之韻。同時,他又汲取蘇軾書法之精髓。蘇軾書法以豐腴跌宕、天真爛漫著稱,盧祖江的作品也有著那份豁達與灑脫。字體結構錯落有致,墨色濃淡相宜,給人以大氣磅礴之感。在他的筆下,書法不再僅僅是文字的書寫,更是一種情感的抒發和心靈的寄托。盧祖江的書法,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他既傳承了“二王”、蘇軾的經典風格,又融入了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悟。觀賞他的書法作品,既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與才情,又能領略到現代的審美與創新。無論是楷書的端莊嚴謹,還是行書的飄逸流暢,都展現出盧祖江的卓越造詣和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
KATSU SHIMIN(日本)| 日本國際美術交流協會會長
2020年盧祖江先生的書法作品曾參加第19屆日本國際美術交流會展覽,在東京都國立新美術館展出,榮獲優秀作品獎。盧先生的作品從傳統中來,有宋人風貌,具文人氣息,書卷氣較濃,筆觸流暢,具有較強的韻律感和動態美。他善于運用輕重、快慢的對比,使字形生動。他的字形布局合理,整體協調,給人以穩定感。筆法借鑒了“二王”、米芾、趙孟、董其昌的用筆,在宋人手札上下了一定功夫。作品注重形式,更強調氣韻的表達。通過字形的變化和筆勢的運用,傳遞出一種內在的氣息與情感。在學習傳統書法的基礎上,他吸收了其他藝術形式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乏現代的氣息。
李冠嫾(臺灣)|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泰國博仁大學中文國際學院、朱拉隆功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盧祖江老師書法作品筆法具有趙孟的風范,筆畫較為平正穩重,但并未拘泥于平直,巧妙融合了米芾用筆的粗細變化,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靈動。蘇東坡的筆觸厚重感亦隱約可見,顯示出書者對筆法的深刻理解與取法的多元性。作品也讓人感覺受到王羲之與王獻之的影響,尤其是在筆力的運用與結構的布局上,展現出書者精心臨摹并自我推敲的功力。由此可見,書者對書法的研習極為用心。經過長時間的臨摹與探索,其作品既有古人之風,又有自己的書寫語言。
齊玉新| 中國書法家網站、中國書法家論壇創建人
宣城盧祖江先生,行書取法魏晉行草書,技法純熟,有著典型的南方書風,既清新典雅又富于激情。他還能寫很純正的蘇東坡風格的行書,厚實而又不刻板,很有宋人文人尺牘的意味。書法本來就是文人的藝術,表現的是文人、文氣、文化,只是當代的展覽讓書法更加形式化、格式化了。在一個崇尚個性的時代,在一個以展覽時風為基調的時代,能夠不追逐時風,不迷茫,沿著自己心中認定的路線走,以古為徒,植根傳統,需要耐力和信心。從作品中可以看出,盧先生正在這么做。他屬于多面手類型的書法家,不僅擅長行草書,小楷也寫得溫文爾雅:取法明代王寵,筆畫綿厚而又簡凈,結構疏放而又有節制,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就是對古人法帖長期浸淫后獲得的穿透力。王寵難寫,尤其是對那種韻致的捕捉。所謂古意,大概就是盧先生對明代王寵所處時代審美意蘊的理解和再現。
書法學習挺難的,因為它很抽象,構筑的元素也太少,就是線條和漢字結構,所以,書法家終其一生需要不斷錘煉的就是對這兩個元素的打磨。有人說,技法很簡單,神采才難,境界才難。我覺得都難!沒有優秀技法的支撐,“道”是無法企及的。
作為書法家的盧祖江先生,前面要走的路還很遠,還要夜以繼日地打磨、錘煉,才能不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新境界。其實,每個書法家都在這么做,也必須這么做。選擇了書法這條路,就是孤獨寂寞的苦行……
崔勝輝| 中國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祖江的書法以行、楷作為主攻方向,旁涉諸體,行書宗法“二王”一脈。“二王”書系中風格多樣,祖江在取法中更注重氣息的樸實和靜逸,所以他的作品給人感覺不張揚、內斂而沉穩。小楷體勢寬闊,用筆簡約,精到靈動,可見祖江在鐘繇、王獻之的小楷上是下了功夫的。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學,如其才,總之,如其人而已。”“字如其人”是書者的性情與書跡的統一呈現。祖江為人低調謙和,于藝堅定篤實,所以他的作品中沒有什么視覺沖擊力,只是一種心平氣和、不激不厲的自然書寫。希望祖江保持這種狀態,在書法上繼續精進,深入經典,使其書法更加完善。
季永| 一級美術師,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盧祖江先生生長于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宣城,深得傳統文化滋養。其人溫潤如玉,其書典雅縱逸,可謂書如其人。祖江兄的書法,師法“二王”帖學一路,下涉蘇米趙董,筆法精微,氣息淵雅,特多書卷之氣。時下書壇,多好奇尚異,雜糅諸體,多做加法,徒流野肆。祖江兄則堅守傳統,深究帖學,唯精唯一,漸入堂奧。觀其近作,更有精進,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祖江兄剛步入中年,正是厚積薄發之時,期待兄堅守自我,沉潛經典,豐富底蘊,推陳出新,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取得新收獲。
鞠慧| 著名畫家、金陵四老紀念館原館長
祖江書法品相,我以為應屬韶秀俊爽審美格調。這一類書法沿襲“二王”一脈正統,一路傳承下來,歷史上大家輩出,現如今也是書法主流。說實話,如果拋去功利心,寫這類字的書法人很難寫出大名堂。我曾作一篇小文,名為《書法使人原形畢露》,上述的意思已在其中。再談祖江書法,我比較喜歡他近些年帶有宋人蘇東坡筆意文采的作品,展現出洗盡鉛華、遇方成圓之后的凝練與爽快。經年打磨,他心手有得,胸有理想,腕下見自己,寫得從容自信,元氣渾然,少了些許局促,平添更多恣意。讀他的字,像慢板清唱,絕沒有花枝招展的賣弄,也不見作勢裝腔。
盧院長其人,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文質彬彬。十年前,經由合肥資深記者王海金老師介紹,我們一同閑逛宣城敬亭山,在朱熹故里古村落漫步老街時,祖江應邀為朋友書寫,其人儒雅謙和,真乃字如其人,勁爽利落。
策劃、約稿、責編: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