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獨立學習,并能從不同角度審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文章闡述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分析了目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通過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的學習需求和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提升。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更加合理地組織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能夠更加主動地吸收和應用知識。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種能力使他們不依賴他人的指導就能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思考。通過獨立思考,學生能夠獨立地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并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有利于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
教育作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始終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體系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源于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還源于教育本身必須與時俱進、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實用的教育的要求。新時代的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自主學習等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
二、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方式不夠合理
新課程改革對我國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此以往,這難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影響了他們的終身發展。
(二)缺乏自主學習實踐機會
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實踐機會,易過度依賴教師的指導,從而弱化了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在現行的初中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考試成績常被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則被忽視。這種評價模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分重視結果,忽略了學習過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為了追求更好的成績,學生往往采取應試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注重知識和考試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習動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設定具有挑戰性和現實意義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習動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九單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和應用英語。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聚會場景,邀請同學參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用英語來表達邀請的意愿,與同學討論聚會的時間、地點等細節。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置各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他們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
(二)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創新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布置學習任務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不斷探究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學習方式。教師只有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學習體驗感和新鮮感,從而激發主動探究的興趣。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A day in the life”為例。教師可以先提出“你們平常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用英語分享自己的經歷。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角色對話,鼓勵學生通過模仿和表演,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學生熟悉了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實踐任務:將學生合理分組,讓他們模擬在家中、學校或旅游景區度過一天的方式,并用英語進行交流。這種創新性的學習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能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
(三)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探究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能夠有效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合作探究有助于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相互啟發,互補不足,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和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探討中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一單元“Sad movies make me cry.”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感人的視頻片段,然后提出“What emotions did you feel while watching the video?”“Can you describe them in English?”等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給予指導,幫助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組任務,讓學生選擇一部他們認為最感人的電影,并用英語簡要介紹電影情節,同時闡述這部電影讓他們感動的原因。這個任務需要學生共同合作完成,能夠有效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這個過程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得到普及,并影響著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方向。在這個背景下,基礎教育領域迎來了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原本復雜抽象的學習內容以更加簡單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在準備、實踐和鞏固階段的學習過程展開分析,探索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十單元“I’d like some noodles.”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各種食物的圖片,并附上相應的英文表達。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各種食物的英語單詞,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實踐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索自己喜歡的食物照片,并學會用英語描述它們。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在鞏固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測試系統,對學生進行隨堂測驗,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學提供有力支持。總之,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五)實施多元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肯定對學生而言極其重要。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摒棄傳統的評價模式,采取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以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了解他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從而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并實施多元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索周圍環境中公共場所的位置,從而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他們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他們學會自我反思,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互評活動,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優點和不足,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還可以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充分利用家長評價這一環節,了解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英語學習情況,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結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目標。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英語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富民路實驗學校)